看完电影《狗十三》,我只是心疼,心疼这个缺失母爱的孩子。
是的,剧中李玩有爷爷奶奶相伴,有父亲也有继母,还有时时陪伴可以聊天的堂姐,表面上看起来对她都不错,可是,她缺少母爱,缺少人生成长的心灵引导者,母亲作为这个角色的担当者……缺失。
爷爷奶奶是生活上的照顾者,仅仅是照顾,奶奶几年不出门,爷爷对于爱因斯坦的印象也就是个外国名儿,很难有什么心灵的交流,更不要说人生的引导,在这个家里,有温饱无交流,她的天地仅在小小的房间里,镜子里的自己,楼上的鸟叫声以及……脚边的小狗。
父亲是监护人的形象,就是在该他出场露面的时候还是会出现的,比如为孩子选择学习班,比如送孩子小狗哄开心,比如孩子晚归需打骂说教,比如带孩子去看她想看的天文展,比如出席孩子演讲比赛……看起来,好像一个称职的父亲,可是天文展没有拍上司马屁重要,孩子的兴趣也没有保送名额重要,考好了就是骄傲,喝酒就是不懂事,晚归就是该挨打,父亲的权责似乎很清楚,可是少了一件东西:理解。我觉得这个父亲做得最温情的一件事,就是没有把小狗送进火锅店,看到李玩脸上的笑容,我也放松起来,可惜,狗死了,李玩的那句:谢谢,多么悲凉的妥协。
后母对她温情,但是没有爱;堂姐可以交流,但是不能交心;李玩,是个孤独的孩子。
成长是个必经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要长大,或许这个过程很无常;或许,有泪有苦但也有欢笑和愉悦,当家人指责李玩叛逆的时候,有几个能了解她的孤独;当父亲为她的成绩骄傲的时候,可否想到曾经扼杀了她的梦想;当一次次举杯觥筹交错的时候,可否想到她还是个13岁的孩子?母亲的角色仅限于电话里数句交流,且还是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平日呢?说明这个没露面的母亲与女儿平日交流极少。
看着少年的天性被成人世界的各种懂事、乖巧、爱“绑架”,看着真实的李玩一天天戴上成人的面具,看到孩子在阳光巷子里一个人哭泣,我只觉得,心疼。可是,孩子,既然成长了,就用变化的视角看待这个真实的世界吧,成长不是坏事,世界也不阴暗,总得去发现明媚,这个世界终归是多彩的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