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

作者: 渺尘03 | 来源:发表于2018-04-28 17:46 被阅读207次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现在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手段,学这样、学那样、考状元、读名校都是脸面的问题,就是当成一种手段。一旦用孩子的成长来满足我们成年人的某种欲望或者需求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一定出问题。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发生在儿子身上的故事。到西安打拼两年后,正值儿子小升初。该何去何从?让儿子上什么学校?恰好此时本市最有名的小学招聘教师,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把自己的简历投到了这个学校,很快这个学校的副校长就打电话让我过去。在一个午后,我去了这所小学,和副校长愉快的进行了交流,副校长说:“来吧,这里欢迎你,你的孩子可以当子弟上到最好的中学,也可以给你提供住房……”条件特别诱人,回来后我陷入了沉思,走还是留?走~对儿子来说不用考试就可以上到最好的中学……后来我就和老公儿子商量,儿子不愿意去到那所学校去,原因是心里胆怯(因为他上学比别人早一年,思维整个都不很成熟,有好多的问题别人一下子就懂啦,可是他老想不通,他担心在那个高手云集的学校老在人后,就没有了自信心)……在权衡了方方面面后,我放弃了去这所学校!

    后来儿子上到了一个稍稍弱一点点的学校,主要是离家比较近,不用接送。儿子从一进校他就喜欢上了这所学校,老师们很关注他,这里的老师唤醒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愿意为此而付出,乐此不疲。他从刚入校时的100名,一直进步,初中毕业时考取了全年级前三名,后来他一直保持这样的优势……

    【教育反思】孩子虽然没有进入所谓的一流学校,但是他收获满满的自信心!干任何事都愿意尝试,永远不服输的品格和深深地感恩之心!我深深的感到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学生的重任,鼓舞和唤醒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具有优秀的品质和健康向上的思想,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那么我们要让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呢?

    我们要让学生们具有一下思想:

    思维、利他、分享、价值、感恩

    思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思维,从培养好习惯,先开始再完美,从而改变思维模式,站在终点看起点,专注于对未来长远目标有意义和帮助的事情上,一点一点做到极致。

    利他:找到一件让自己做起来既快乐,又是自己优势领域,对他人能够带去价值上事情,持续专注的去做,不求回报,帮助更多人实现,自然财富也就随之而来。

    分享:敢于分享自己,毫无保留的分享,每天能够为他人带去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也许一句话、一个举动就能改变一个人,带着这样的发心,做一件事影响一群人,福报会越来越大。谁分享谁受益。

    价值:做一个对他人有价值的人,就要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不断完善自己,输出倒逼输入,持续为他人带去有价值的内容,“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是一个价值等价交换的社会。

    感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应时时处处怀有感恩之心!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教导之恩,感恩伙伴的相伴与互助……

    “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任何一个班级和学校能一直陪伴着孩子终生走下去,所以这个孩子他必须自己学会终生学习,特别是在未来的社会,每个孩子必须要成长为一个终身学习者,他才不会被淘汰

    教育,更多的是学,而不是教,更多的是要相信、信任那些我们认为弱小的需要去呵护、需要去帮助和陪伴的那个孩子,相信他自己可以做得到。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指向。不要以为你的孩子现在喜欢画画、喜欢弹钢琴,他今后就一定是个艺术家,可能他今后从事的工作和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有无限可能性。看一个孩子成绩不行就开始下结论,说这孩子今后是擦皮鞋的或者将来没有出息,哪有这样的教育呢?

    教育就是要摒弃浮躁

    潜心是一种境界,现在有几个人可以潜下心来做事?我对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这才是教育新常态。

    教育是为了丰富孩子的内心
    学习或者教育对孩子本身来说最核心的应该是为己的,不是为别人学的,不是为父母学的,而是为丰富自己学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愿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是绚烂多彩的百花园……

    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ov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