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骏马
瑜伽练习时,一个念头突然闪现:我们看到的世界,我们学到的理念,基本来自他人的讲述,牛人的体验以及熟人的诉说。他们将自己眼中的世界告知我们,以期待我们能接受,收到信号,收悉他们的脑波,如果你根本没有打开相应的接受装置,信号则迅速衰减,直至消失。
看上去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浅显易懂,显而易见,无须拿来说事。但为何在练习中出现,且令人兴奋不已,像是如获至宝。自以为这是一种觉知,是专注练习,头脑轻盈的产物,所以格外珍视。
一点灵光闪现,对我到底有什么意义,试图分析时,它又即刻跑去远处,有些飘忽,仿佛从来未曾发生。
别人眼中的世界,我们是否真的能看到,感知到。打开手机,打开视频,翻开报纸,成形落地的信息扑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所有内容多出自专业人士的辛苦劳作,呈现的最终状态均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斟酌,经过专业演绎。人们选择被动接受,将其视为一种消费,消磨一段时光,明天继续,仅此而已。
若换一个视角,与创造者、主导者对换角色,让自己成为信息背后的编辑、制片或承办人,事情的难度便陡然增加,整个人会变得束手无策。
当你从消费者转换成生产者,工作难度必然上升若干个层级。此时你才真的理解和体会创作者的付出与艰辛,感受事物背后的不易和千头万绪。以生产者的视角看待事物,态度不再那么傲慢,结论也不再那么轻飘。当你站于创造者的位置,陷入深思,你眼中的世界会变得多彩而生动。你开始学着理顺事情的来龙去脉,学着抓住事物的本质,继而对这个世界有了完全不同的认知。
视角的转换让我们更清晰的看向事物背面,从台前去往幕后,因此对事物的认知也会找到新的答案和维度。
瑜伽练习,我竖起耳朵,努力听教练讲解,有一多半无法真切理解。比如腹股沟折叠,之前完全没有这一概念。当腰部疼痛加剧,突然发现腹股沟折叠疼痛减轻,这意味着做对正确的体式是瑜伽练习的基础,而平时自己的弯腰驼背的姿势在教练眼里注定是一种痛苦。教练在学员间不停的穿行、矫正,练习者一开始完全接收不到信息。
我不断重复一句话:“教练,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当疼痛出现,当对比发生,才慢慢明白教练始终纠正的是学员错误的理念和暂时无法实现的动作。
学员与教练之间是一种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学是为了更好的教,而教能证明你学习掌握的程度。任何学习都是一种转化的过程,当你可以轻松的去指导新学员,你也就掌握了绝大部分的技能,可以被人称作教练。
这种视角的转变,或身份的转换,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你从懵懵懂懂不知瑜伽为何物,开始试着理解动作和体式,虽然身体别别扭扭,练习腰酸背痛,但你开始有了觉知,开始有了比较,开始明白教练说的每个人,句句都是在说你。
曾国藩一辈子都在强调自我反省与自我觉察(认清自己)的能力,不断与自己做比较。瑜伽练习,自己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被拉长,你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身体被伸展,动作被校正,而你在这一刻不再是刚才的自己,你离认清自己又近了一步。
从学员到教练有着漫长的过程,你需要不断的切换角色,理解教练的意图,再回到自己的身体,转换视角,做对体式。你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最终在练习中找到自己,看清自己,身心合一,和自己在一起。
以上不过是一次平常的练习,一次念头的放大和意识的觉知,但我突然意识到,看见别人眼中的世界,是能量的流动,是信息的转化,是瑜伽不可缺少的一次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