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I记忆中的特别
说到要回想年味,每个人的年味都不同。我家的过年可能没有过多的繁琐程序,但它一定是我记忆中刻下深深印痕的味道。我爸年轻时不是那种安定呆在家乡的人,我没出生以前总是在各种不同的城市打工,直到我出生后才来到了现在居住的地方,而这地方也不是他的老家重庆,而是湖北宜昌的农村。
一般过年从腊月就开始了。腊月的某一天当某家要宰杀肥猪就会邀请邻居四舍到自家做客,这一天小孩子便开始知道这意味着年关要到了,做孩子的乐趣就在于有几个小伙伴一起拿出求着父母早早买好的鞭炮,一溜烟的跑到收割过稻谷的田野上放鞭炮,还记得最喜欢把鞭炮点燃后插进田边的淤泥中,几秒过后“beng”的一声泥点四溅,小伙伴再比一比谁炸的坑洞更大,也爱把鞭炮放进装了半瓶水的玻璃瓶中,“peng”的一下瓶子碎开。一开始发现不加水的玻璃瓶炸不碎,还当自己发现了什么特殊的规律。长大之后学到了知识知道那种小发现根本不算什么,却也就没了那种乐趣。
在之后小年的那一天我家一般会进行一场大扫除,不过这一天主要时老妈的任务,我呢仅仅是在她把床底下我赛的一些遗忘的小玩意扫出门前去收拾一下我还要的像是陀螺,弹珠之类的玩意儿。不过一般在没过多久之后不知道怎么又被我弄到床底下给遗忘了。
再后来是腊月三十了,这一天在每一个年味中都是极为重要的吧,在我家同样是这样。这一天我会早早的起床,必定是穿上才买的新衣裳,然后去给老爸老妈拜年,我呢总是很简单的弄了个作揖的姿势就支支吾吾的小声嘟囔压岁钱,但一般这声音谁都听不清。如愿拿到压岁钱后就会屁颠颠跑开去。那时候姐姐还没结婚,家里的分工是老妈和姐姐在厨房准备中午的团年饭,我和老爸去贴对联放鞭炮。最早的几年贴对联的方法是用自己熬的浆糊来黏贴,印象中实用煮熟的米粒加入水熬制,熬成浆糊状就行了,说来好像熬稀饭一样,偏偏作用大不一样。时间来到中午,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有一道菜要特别介绍一下,那就是我家的卤猪头肉,那个秘方是我老妈独门的,到现在都没传给我,反正就是看起来与外面卖的卤肉大有不同,外面的是颜色深卖相好,家里的卖相全无,肉与骨头粘在一起,吃的时候就从骨头上一块块撕下来,乘热吃那感觉就是丝滑细嫩不肥不腻,在这里完全可以配上中华小当家中的BGM。这时候一般会家人相互祝福,我爸比较老派,往往会语重心长的给我说一大堆的大道理,听得我懵懵懂懂的。现在想起来虽说有些观念早已落伍,但是不变的是父亲那种对儿子的期望与爱护。三十的下午是祭奠先人,我这时候都是安安静静的跟着大人身后去已经去世的人坟前恭恭敬敬的磕头,每每这时候一定是我一年中最虔诚的时候。到了晚上可能在自己家也可能在姑妈家,大人们通宵玩牌,对我也没有要求一晚不睡来守岁,随便玩会也就累了,就跑去睡了。
我家门口再到正月就简单了,亲戚们轮番到各个家里拜年,一个个拜完年一个完整的年也就过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