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缘【修订版】(2)

作者: 抱儿石 | 来源:发表于2021-10-02 06:47 被阅读0次

结婚后的头几年,是他俩最幸福的日子。周君实从原单位调到了市文联,当上了创编室副主任,主编《夷陵文艺》,事业上蒸蒸日上。刘丹桂在市歌舞团,金嗓子不倒,唱山歌唱到了省城。文艺春天的到来,市歌舞团重排《江姐》、《洪湖赤卫队》、《柯山红日》、《红色娘子军》等歌剧,刘丹桂虽未能担任主角,却也是仅次于主角的女角,那扮相,那唱工,也让她红火了好一阵子。

两口之家的小日子也是过得甜甜蜜蜜,有滋有味。(丹桂的女儿娇娇,本来是判给她的,但她的公婆坚持要把儿子的血脉留在他们身边,丹桂能体会到老人的心情,便没有坚持带走女儿。她也知道,女儿终究会回到自己身边的。)二人世界里,说不尽的缠绵悱恻,道不尽的恩恩爱爱,水乳交融。经济上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二人都是铁饭碗,不愁吃穿用。恢复了稿酬制,周君实的收入可以翻倍。丹桂参加演出多,补助也就多。俗话说,好事不可占尽。小两口也有遗憾的事。结婚的当年,丹桂就怀上了他们的爱情结晶,不幸的是,由于丹桂的大意,在一次下乡演出时,小孩流产了。丹桂伤心欲绝,沉闷了好长时间。周君实当然也很难过,但作为一家之主,他忍住了悲痛,在妻子面前,没有说一句埋怨的话,反倒安慰她,我们还年轻,不妨事的。

然而,进入八十年代后,经济大潮的冲击,文艺团体不再像往日那么红火了。电视机取代了电影,卡拉OK把观众从剧场拉到了歌厅茶楼,邓丽君的歌取代了西皮二黄,艺术歌曲昔日的辉煌斗不过通俗歌曲的喧嚣,舞厅、镭射厅如雨后春笋,一夜之间,就遍布了全市。人们的娱乐消闲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大潮一涌而来,永远吃大锅饭的工资体制被改革的利斧砍断,要想拿全工资,就得卖票挣钱。然而这个时代的主流是电视和卡拉OK,进剧场的人是越来越少,弄到后来,观众没有演员多,演职员的收入就成了问题。财政是一年比一年吃紧,万般无奈,有的县级文艺团体,干脆停摆。能调出的调出,下海经商的一律开绿灯,退休养老的一律抓紧办,剩下的就安置到其它工作单位。市歌舞团是市属单位,还没有沦到那个地步,然而也好不到哪儿去。

刘丹桂感到了迷惘困惑,身份掉价了,收入锐减了,今后该怎么办?可一看团里的姐妹,她发现,有的一改往日容颜,竟是一身的珠光宝气;有的好像比先前过得更滋润,更有味道。一打听,刘丹桂就沉不住气了。那些珠光宝气的,原来是在外面傍上了大款。刘丹桂对她们丝毫也不羡慕,因为在她心中,周君实就是她的精神上的“大款”。那些比先前过得更滋润的,走了什么路子哩?好心的姐妹告诉她,她们去歌厅唱歌去了。唱什么?当然不是革命歌曲,而是时下流行的歌曲。刘丹桂想,凭什么她们可以,我就不可以哩?她瞒着周君实,也到歌厅、舞厅去试了试。不试不知道,歌厅真奇妙,给她捧场的人真不少。大把大把的钞票“试”进了她的荷包。

隐瞒是不能持久的,因为夜场多,回家的时间自然晚。她如实地告诉给丈夫,希望丈夫能支持她。那段时间,周君实正忙于另一部长篇的创作,无暇细究,更何况,妻子带回家的是钞票。俗话说得好,跟什么过不去都可以,却没有跟钱过不去的。周君实心里也清楚,刘丹桂对金钱的欲望,甚于常人。早年,正是因为家里缺钱,她才被“卖”到月明的樊家。想想那种困境,该是何等的难堪与无奈呀!如今,多病的父母需要用钱治病,至今未婚的弟弟更需要用钱去寻偶,从而完成刘家传宗接代的大任。更不要说,娇娇,乃至今后出生的宝宝,要让他们成人,成才,成家,哪一步不需要用钱垫路哩?事实上,那个时候,唱得响响的“一切向前看”已经变成了“一切向钱看”。刘丹桂,这个从穷山沟里走出来的女人,自然也不能脱俗,跳出这个圈圈。

让我们算一笔帐吧。八十年代,像周君实这样的大学毕业生,月工资也就是100多块钱。刘丹桂,学历低,工龄短,也就50多块钱。去歌厅唱一晚,分红至少有20元,客人或明或暗的“打赏”,那就说不清楚了。人啊,与什么作对的都有,与钱作对的,那是绝对无有的。丹桂挣的钱多了,家里的生活也大大的改善了。说吃,做到了想吃什么买什么,时鲜蔬菜水果,上市就买。说穿,最明显的是丹桂的衣柜,可谓是五彩缤纷,丰盈充实。说用,举电视机为例,人家是先买黑白的,再升级到彩色的,他们一步到位,买的是彩色电视机,而且是日本原装进口机。

有一天,刘丹桂还特地给周君实买了一套西服,喜滋滋地带回家。周君实这人,爱整洁,爱干净,但在穿衣一事上不大讲究。他经常给同事讲,穿在外面的衣服给别人看的,如果你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你,那尽可随意,合身即可。内衣不同,那是贴肉的,是保护自身的,那才是应该讲究的。舒适是第一位的,轻、软、松是要素。所以,他选外衣比较随意,休闲服居多,至于西服,那还是在大学参加演出时,穿过一次。这一天,当妻子把西服递给他时,虽然心里是不以为然,但一想到是女人的一片心意,立马显出十分高兴的样子,当着女人的面试衣,还让女人评品是否合身,是否得体。当晚,丹桂没去歌厅,周君实也早早地搁笔,洗澡上床,和女人好好地温存了一番,把十来天没交的作业也补上了,补得丹桂舒服到底,长吟不止。

相关文章

  • 桂花缘【修订版】(2)

    【二】 结婚后的头几年,是他俩最幸福的日子。周君实从原单位调到了市文联,当上了创编室副主任,主编《夷陵文艺》,事业...

  • 桂花缘【修订版】(19)

    【十九】 巫副主席和林枫主任两位领导退席后,周君实就开始布置工作了。他说:“我大致地设想了一下,是不是可以考虑分四...

  • 桂花缘【修订版】(18)

    【十八】 一周后,方家媛办好所有手续,在周君实陪同下,去Y市妇联报到。之后,周君实为她安排了住处,实打实地安顿下来...

  • 桂花缘【修订版】(20)

    第二天,当方家媛准点八时到达报社门口时,周君实已经在那儿候着她了。二人赶紧上楼,在副主编办公室见到了孙浩然。孙浩然...

  • 桂花缘【修订版】(16)

    【十六】 方家媛站起身来,笑着说:“周老师,看来你是当说客来了。你接着说,只要能说服我,我就听你的安排。”说着,走...

  • 桂花缘【修订版】(12)

    【十二】 两天后,周君实拿着市妇联开具的调令,直奔Z县。因为孙副主席电话联系了Z县有关单位,那边同意放人,也就省略...

  • 桂花缘【修订版】(17)

    【十七】 周君实说:“你进过学习班,我也进过学习班。说起来,我经受的折磨一点儿也不比你轻。”他踱到窗前,似乎是在自...

  • 桂花缘【修订版】(14)

    【十四】 方家媛是在第二天中午返回刘姐家的。她一进门,便喊了一声:“刘姐,我回来啦!”刘姐还没应声,就被在楼上急切...

  • 桂花缘【修订版】(15)

    【十五】 晚饭吃过了,方家媛还没回,周君实在门口张望了好几次,仍不见方家媛的身影。掌灯时分,周君实才失望地上楼回房...

  • 桂花缘【修订版】(24)

    【二十四】 巫金桂的时间掐得准,他俩进厅屋坐下只有十分钟,就听得敲门声,巫金桂对周君实挤了个眼:“他回来了。”主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桂花缘【修订版】(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oe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