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心爱的姑娘离开了我
2月,我的第一个助理离开了我,去了BetterMe大本营实习。
我曾经希望她能成为彭小六团队的CEO,我负责内容,小琦负责商务,她负责带其他伙伴进行运营。
她去BetterMe,我觉得是最合适的决定,只是很难受而已。
现在我的公众号调整到周更,以至于之前答应的好几位好朋友的课程帮推,也只能抱歉没有兑现。
既然做不好所有的事情,那就先放弃。
</br>
我每天睡5个小时,结果反而胖了
我现在每天的每天节奏是这样的
- 5:30-6:00 起床\给秋秋酱换猫粮\铲屎
- 6:00-7:30 早读会
- 7:30-8:00 阅读时间
- 8:00-8:30 淋浴\衣装
- 8:30-9:00 步行上班
然后就是工作到晚上10点或者11点下班,不用打卡,但团队协作的节奏很快,很多idea都是当天就开始实施,习惯了三线城市的慢悠悠,我有一种被碾着跑的感觉。
- 晚上10点前下班就走路回家,10点后下班就打车
- 到家准备第二天早读的内容,花费30分钟
- 配秋秋酱玩,洗漱,到床上一般都是12点以后
这就是在深圳的节奏,这两个月一直都在适应这种节奏。
经过了一段时间散漫的自由职业状态,我回到了规律的工作节奏。
睡眠不足是一个问题,所以中午会有两个小时吃饭和午休时间,我买了个折叠床,可以睡30分钟。
另外超过30分钟的出行,我都会选择打车,这样我就可以补一下睡眠。
日子过得虽然紧巴巴,身体很累,但是鸡血很满。
每天领带一扎,和团队的姑娘投入到水深火热的课程实施中。
2月我在做什么
二月我尝试做了一个早读会。
最初的目的是逼自己早起,于是把自己读过的一些好书每天早上花半个小时,一章一章的解读给大家听。
如果按照时间成本来核算,这个投入和产出很不成正比。
我的单个课时时间最小成本是3000,而一节早读最少需要消耗我2小时(60分钟备课+30分钟语音直播+30分钟互动)。
400人每天1块钱,扣除平台分走的一半,两小时的收入是200块钱。
值吗?
我自我反思这件事情,觉得值。
判断一件事情值不得做,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就是看它的“半衰期”是不是很长,也就是这件事给我的影响是不是很长久。
第一,早读会让我坚持每天必须早起,所以必须形成规律的生活才可能长期做下去;
第二,一周一本书,一本书分成七次拆解,要讲结构,重点,难点图示化给大家看,结合自己的例子说给大家听,这种知识的萃取,吸收,呈现融会贯通。
第三,虽然阅读这件事情一件有众多大咖在讲,而且行动派也有着非常专业的国际化版权课PhotoReading ,但“早读”这个品类还没有什么知名的个人品牌;如果现在开始积累,干上一年,就会有很多衍生。
第四,阅读这个领域只会有合作,不太会有竞争,因为大家都是在汪洋大海里孤独的打鱼人。
那就干吧!
虽然钱不会太多,但第一阶段做到1000人我是很有信心的。
价格逐步上调,你看,只要投入心力,利用好平台的资源,将自己的产品做好,在早读这件事情上一年收入几十万还是有可能的。
这个钱,做深圳,租房,吃饭,养猫,足够了。
从台前到幕后,五年后再成名
今天看了虎嗅的@伯通的专栏《知识变现自学手册:从入门到放弃》,他提到知识变现的窗口期只为两种人真正开放——
一是老天赏饭且入对了行的KOL,能够源源不断的将认知优势和影响力变现,代表人物:木子美、京虎子、北京大土豆、花荣、葛巾等。
二是拥有结构化知识体系且愿意专职从事知识产品创作的垂直领域专业人士,能够提供标准化服务并赚取税后收入,代表人物:薛兆丰、刘润、熊太行等。
我属于上面两种人吗?
我期望能成为第二种人,一个程序员真的能成为一个有能力把知识转化为产品的知识产品家吗?
我不知道,因为我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END。
网友评论
知识产品家这个提法今天才看到,学习了。
你们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向你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