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吃饭时,我看了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栏目。看完节目以后引起了我的反思。
这一次前来调解的是一对母子。母亲年轻时丧夫,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拉扯大,以前母子关系比较融洽。可是后来,她对儿子有一肚子的不满。
她觉得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在儿媳说自己做事慢时,儿子站在儿媳那边;在自己跟亲家发生矛盾时,儿子也是站在亲家那边,没有帮着自己;儿子儿媳对自己和丈母娘区别对待——他们给丈母娘钱,却没有给自己,她心里不平衡。她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家里越来越没有地位,对儿媳妇她也颇多怨言。
儿子在现场对母亲的很多说法都不太认可,都有自己的说法。最后经节目组调解,母子二人重归于好,刚开始委屈哭泣的老母亲后来与儿子手挽手,带着灿烂的笑容离开了调解现场。
我想通过看别人的故事,进而反观和反思自己的言行,让自己思想上有所收获,言行上有所改变。这次我也有所反思,以后准备做一些改变。
现场陈述时,母亲容易情绪激动,儿子不管是讲述事情还是阐明观点,情绪都比较稳定,说话慢条斯理。对于二人不同的说法,我们作为旁观者其实无法判断谁说的才是事实,但是通过二人现场的表现我们肯定会对他们有不同的看法。
即使母亲情绪激动,平时也的确敏感多疑、斤斤计较,小心眼,但是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母亲拉扯大孩子的艰辛,所以都会表示理解,而不会多去指责母亲的不是。
相反,面对情绪激动多次在大庭广众之下指责自己的母亲,儿子倘若也表现得比较激动,那么大家对儿子的评价很可能就会很差。即使他平时真的孝顺,的确是母亲生出诸多是非,那么大家也可能会指责他对自己的母亲不理解、不包容、不尊敬。
所以不管母亲持何态度,情绪如何激动,儿子虽然也一直在否认母亲的说法,但因为他一直保持平和稳定的态度,说话用词也没那么多尖锐,所以大家并没有义正词严地谴责他,最后也只是站在老人的角度,给他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再来说说母亲。母亲之所以情绪容易激动,一是可能她平时就是这个样子,这样给别人的印象肯定不太好,让人很容易想到她是个情绪不稳定、难以相处的人;二是很可能是因为她儿子之前对她说过的那些让她难过的话、做过的让她伤心的事,现场儿子为了避免大家的指责却矢口否认,甚至颠倒黑白,这样的行为让她很气愤,所以才情绪激动;三是这么多年她历经风雨把孩子拉扯大,结果儿子成家后儿子、儿媳却对她不好,提起辛酸往事让她难以自已;四是有可能她觉得现场的人能给她主持公道,所以她想用这种方式博得大家对她的同情,从而在感情上倾向于她,进而谴责儿子、儿媳,达到自己心理和情感上的平衡。
也可能以上的原因兼而有之,但不管怎样,由于母亲的情绪波动较大,大家似乎对母亲的评价并不是特别好,至少没有很明显地一边倒,在情感上支持母亲。
反之,不管儿子平时做得是好是差,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他遇事冷静、平和的态度,赢得了大家对他的理解。这是值得遇事情绪易激动的我要学习的。
现场调解期间,节目组打电话给儿媳求证一下相关的问题及说法,在婆婆眼里诸多不是的儿媳,在几分钟的通话时间里,她的应对得到了现场嘉宾的认可。
为什么一个电话就能够让别人摒除婆婆对她评价的干扰而对她加以肯定呢?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