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温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对老布的命运很是感慨。
他是监狱里的图书管理员,在这里服刑了五十多年。
每天的工作,就是推着书去监狱里走几圈,然后记录下借书人的名字。
轻松安逸的日子,让老布很满足。
他把这份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专职,从没想过会离开,直到有一天被假释出狱。
街上川流不息的车流,让他惊慌失措;高耸入云的建筑,让他倍感窒息。
出狱后的他被分配在超市工作,然而他衰老迟缓的行动,总是被顾客投诉指责,生活在高压状态之下,他甚至连觉都睡不安稳。
每天活在恐惧之中的老布,一年后选择了自杀。
人安于监狱,而死于自由,这就是所谓的“肖申克陷阱”。
电影中有句话说得很好: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这样的监狱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是那份安稳到让你失去进取心的铁饭碗;它是那个可靠到让你逐渐麻痹的看家本领。
日子久了,你安之若素,甘之如饴。
但只要发生一点小小的变故,就发现自己成了一只弱鸡,在“黑天鹅”面前毫无抵抗力。
古语有言:变则通,不变则壅;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
自我跳出舒适圈,才能摆脱“画地为牢”的窘境。
波士顿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
实验员要求受试者将闹钟调到六点,第一组把闹钟放在书桌,第二组则放在床头。
两周后,第一组大部分人都养成早起的习惯,而第二组平均起床时间,几乎没有改变。
当闹铃响起时,人们会本能地关掉闹钟,继续睡懒觉。
但如果闹钟很远,人就必须离开舒服的被窝,自然会开始一天的新生活。
沉溺舒服不会给人带来任何成长,不打破舒适圈,永远是止步不前。
而改变的过程虽然伴随着不适,但迈出那一步,你就能不断更新,拥抱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