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016317/799bc29380e9c0e9.jpg)
01
在21世纪的前十年,韩寒的崛起是中国的一道标志性的景观。
他是赛车手、作家、青年意见领袖、公共知识分子。他17岁的时候就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声名鹊起,紧接着又选择退学,临走前还踩了我国的教育体制一脚。
“我以前以为数学学到初二就够了,我发现我错了,其实是初一。”
“我可以靠稿费养活我自己。”
那时候,哄笑声围绕在他的四周。人们像是在围观马戏团里的一只猴子那样轻浮。
但是韩寒成功了,一夜之间就成为了所有青年人的领袖。
他出书、出唱片、自己办杂志,他从来不按套路出牌,用自己的行为去戳破沉重荒诞的泡沫。李海鹏称韩寒是“冒犯者”,恰如其分。因为他向来怼天怼地怼社会,无所畏惧。虽然有时候抖一些机灵卖卖俏皮,透露出自己的小得意,也并不让人讨厌。
我们崇拜韩寒,因为我们只能把头埋进数理化的试卷里,埋进漫漫黑夜和台灯的光线里。而韩寒却说了我们不敢说的话,做我们不敢做的事。
他有着所有年轻人都有的毛病,一点点自负、骄傲、冲动、语不惊人死不休,却因为这份“真性情”,特别能引起年轻人共鸣。与此同时,他身上还具备那些年轻人没有的东西,比如自由、真诚、理想,在漫漫黑夜中发出格外耀眼的光芒。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正是因为他身上有一种我们不具备的稀缺品质。韩寒如此稀缺,已经成为某种符号化的存在。
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偷偷传阅他的小说,然后惊呼:哇,酷!再怎么本分的好学生也会在“作者:韩寒”几个字面前停下翻页的动作,一边慢慢地看一边露出会心的微笑。
我一直记得在《1988我想和世界谈谈》里他说过的一个故事:
我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土地上,我一度以为自己是种子,被这季风吹来吹去,但是我终于意识到,我不是种子,我就是连着根的植物,至于我是一棵什么样的植物,我看不到我自己,那得问其他的植物,至于我为什么一直在换地方,因为我以为我扎在泥土里,但其实我扎在了流沙中。
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我脚下的流沙裹着我四处漂泊,它也不淹没我,它只是时不时提醒我,你没有别的选择,否则你就被风吹走了。我就这么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我所有热血的岁月,被裹到东,被裹到西,连我曾经所鄙视的种子都不如。
一直到一周以前,我对流沙说,让风把我吹走吧。
流沙说,你没了根,马上就死。
我说,我存够了水,能活一阵子。
流沙说,但是风会把你无休止的留在空中,你就脱水了。
我说,我还有雨水。
流沙说,雨水要流到大地上,才能够积蓄成水塘,它在空中的时候,只是一个装饰品。
我说,我会掉到水塘里的。
流沙说,那你就淹死了。
我说,让我试试吧。
流沙说,我把你拱到小沙丘上,你低头看看,多少像你这样的植物,都是依附着我们。
我说,有种你就把我抬得更高一点,让我看看普天下所有的植物,是不是都是像我们这样生活着。
流沙说,你怎么能反抗我。我要吞没你。
我说,那我就让西风带走我。
于是我毅然往上一挣扎,其实也没有费力。我离开了流沙,往脚底下一看,操,原来我不是一个植物,我是一只动物,这帮孙子骗了我二十多年。作为一个有脚的动物,我终于可以决定我的去向。我回头看了流沙一眼,流沙说,你走吧,别告诉别的植物其实他们是动物。
我们共享一个韩寒的秘密,那是他在一个个少年心中种下的自由的种子。
那时候韩寒影响力有多大呢?出了个事,我们都要去韩寒说了啥。还有人呼吁他当市长,虽然很荒谬很幼稚,但我们都希望他获得成功,希望他可以带领我们,在这个世界肆无忌惮地奔跑。
《冒犯者,韩寒》里这样评价:他鼓舞了年轻人,鼓舞了梦想,鼓舞了无数的“自我”,甚至给这个古老的国家以身体力行的教益。人皆以为昙花一现,韩寒却成长,变得强大,他以一种危险的方式获得成功,在社会挤压的罅隙中开辟天地,在敌意中赢得尊敬。
02
前两天一件事上了热搜,是韩寒承认自己当年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
其实韩寒早就不是以前那个人了,从他开始上《快乐大本营》、为新书办签售会、在微博里搞营销和为各大烂片摇旗呐喊开始,我就知道韩寒已经是商人、电影人、成功人士韩寒,而不是冒犯者韩寒了。
但是我总在心里寄希望于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和世界打交道。他不再叛逆是真,但也绝不轻易向世界伸出橄榄枝。而我看了他的长微博后,不得不承认:韩寒已经完全否定了自己。
这个事情的悲剧不在于那只张牙舞爪,在平原上撒丫子狂奔的小野兽,最终还是被忠诚的牧羊犬捉进了栅栏。而是小野兽自愿走进牢笼里,还对别的动物说:这里多舒服啊,你看你,真傻。
我相信韩寒发这条微博的时候是认真且诚恳的、他是真真正正地劝所有人,好好学习,上个好大学,唯有如此才能打破阶级的限制,爬到更高一点的地方。语气和我们院长如出一辙。
而这种人,恰是他以前最不屑的把。
其实他说的是对的,对普通人来说,确实是没有那个天资和整个世界对抗。我们在一点一点往上爬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断被体制化。我们再怎么对这个操蛋的世界不满,也无法再说出一句反驳的话,因为我们不能否认我们自己所立之地,就像我们无法站在太空里。
但韩寒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曾给了我们一个幻想。尽管自己无能为力,但世界上还有人还可以活出自由自在的形状,一边用嘲笑的声音说出肃穆的真理,一边保留着对世界的温情。
我并不是反感他挣钱,我甚至宽慰于他与世界的和解。宽慰他于可以在生活这张床上,睡出自己最舒适的身形。
只是,不再回头看的韩寒,和过去彻底告别的韩寒,不再和我们同仇敌忾的韩寒,到底是让我难过了一把。
想起他说过的这句话,『生活就是一个婊子、一个戏子、一个你能想到的一切,你所有的比喻就往里面扔吧,你总是对的。因为生活太强大了,最强者总是懒得跟你反驳,甚至任你修饰,然后悄悄地把锅盖盖住。』
也是对他自己,对中国这十年,最好的注脚。
网友评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年轻离我们而远去,可能……我们以后也会像韩寒一样。
就好像杰伦一样,他以前写《止战之殇》《梯田》《以父之名》《夜的第七章》这种吊炸天的歌曲,他现在写《前世情人》《听爸爸的话》这种温情歌曲。杰伦变了吗?是啊,他变了,他现在是丈夫是父亲还是榜样。周董也不可能再回到以前的叛逆了。
我们回到韩寒,他以前是少年是风是自由;但是他现在也是丈夫是父亲是榜样。他能回到以前的叛逆吗?
最后再强调一次,妥协是一辈子的事情。希望你能理解。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一般指1978改革开放-1985年间生人,所以广义上的80后,也代指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包含了70年代末出生的人。他们和前几代有着迥异的价值观,所以在他们刚成年时,是以集体叛逆的姿态出境的,表达自我,是为了争取话语权,而韩寒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因为前几代人,从没有见过标新立异的新人类,新价值,很不舒服,所以也展开了集体的批判,而挑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靶子,还是韩寒,与其说前人在批判一个人,不如说是在批判整整一代人。
可见,即使没有韩寒,也有别人代表当时的新一代年轻人,这种两代人之间话语权的争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所谓时势造韩寒,韩寒被推到了不能回避的位置,他必须要为80一代发声,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意见领袖。
在没有获得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的前提下,80后只能用文字来表达自我,恰逢网络那时刚进入中国,80后用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快的特征,迅速占领网络,客观造就了新世纪头十年网络文学的繁荣,如韩寒,郭敬明,安意如,张悦然,唐家三少,南派三叔,天下霸唱,当年明月等具有代表性的网络作家,恰恰集中出生于1978-1985期间。
90后的叛逆和80后一脉相承,他们那时正值年少,韩寒的文字满足了他们成长的心理需要,所以韩寒也成了很多90后的偶像。
但是80一代并没有获得太多,他们是和房价一起成长的,仔细一看这个世界还在50后,60后,70后的手中,哪怕今天也如此,在生活重压下,他们也没有激情再去表达什么,改为沉默,连韩寒都已回归生活,何况他人?
所以韩寒的妥协不是个人的妥协,而是整整一代人的妥协,在这个问题上,没必要指责他什么,80后的今天,就是90后的明天。
又咋了?咋又磨叽上了,别害羞,挑明了说,成全啥……
成全TY
我对韩寒的第一直观印象来自《最强大脑》,当他坚持自己、挑战权威的时候,我感觉到了一丝对骄狂向往背后的厌恶;在我看来,没有调查、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尊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当你用事实证明你的意见是更有价值的,我愿奉上我最诚挚的歉意并坚定的成为你的观点的拥趸,可惜。
感谢作者给了我对于韩寒更全面的认识,和对自己审视的新的角度!
遥拜于此,祈更多的分享!
还是年轻时候好,所以现在都希望自己能归于少年,可是那个心总不是那个赤城的年少时候了。
即使出名也趁着年轻吧,所以韩寒在年轻时候成了年轻人的领袖,换成现在他肯定得不来那时的灵感。
所有陪他走过来的,都会感慨人生吧,不论是年少时候还是成年时候
所谓的理解的别人,无非就是给别人贴标签、下定义。
http://news.ifeng.com/a/20180110/55008761_0.shtml
成年后回归主流那是因为他知道所有人都一样。
无论是少年得志、天资聪颖、大器晚成。
我们对这个社会对于学习和成长必须有清晰的认知。
年轻的他把这种幸运的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中年的他终于认清了这种幸运。
就好像鱼跃龙门,过江之鲫中,总会有零星的几条幸运儿会化生为龙。可当他遨游回首望,看到数亿鱼儿辗转跳跃以至于奋不顾身,还是会心痛的。
跃龙门可以化身为龙,但也可能粉身碎骨;
好好学习化龙渺茫,但可以长成大鱼。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