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到德国

作者: 杨童心 | 来源:发表于2016-12-20 00:55 被阅读0次

去年11月24日,全国许多地方迎来了第一场冬雪,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漫天的飞雪,路上车上房屋上,到处都是一片雪白。穿戴好衣帽,和爷爷还有邻居王伯伯道别后,就急匆匆的上车了。那天我要赶去首都机场,乘坐第二天晚上10点的飞机,飞往德国。

我的父母和挚友陪我到了火车站,等候开往北京的火车。因为没票不能进去候车室,爸爸让我们几个在外面多聊一会儿。瓶儿,阳仔和朗哥,是我在老家的挚友。虽不时常见面,却亲的很。这次出远门,朗哥特意请假开车从成庄矿赶来送我。我知道他们三个会来,却不知“多情自古伤离别”,竟真的是“无语凝噎”。雪路难行,我们都劝朗哥先回去,明日还要上班。朗哥拗不过我们,留了一句“你自己在外注意”,就离开了。从我认识朗哥起,他就从不多壮语豪情,却最是情深。瓶儿趴在我的肩头不停地抽泣,阳仔还是老样子,“笑话”我们说:“干甚呢这是,哎呦呦,瞧你俩那出息”。这样别致的贴心一如既往换来了我俩的“白眼”。“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相识七八年,一朝别离,不知何时才能故友重逢。想到这些,不禁又感伤起来。就在此时,妈妈出来喊我,火车快要驶入站台,得检票上车了。深深地挥手告别后,我和爸爸妈妈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妈妈的腿不好,就给她买了软卧的票,安顿好后,我和爸爸来到隔壁的硬卧车厢。人不是很多,我和爸爸也没什么睡意。就站在窗边,看着窗外白雪皑皑,映着暖黄色的路灯,温馨极了。这一夜,是继老爷去世那晚,爸爸和我聊的最多的一夜。从我的出生,到我交往的朋友,再到以后我可能面对的路,爸爸的言语中透露着他半辈子的智慧,还有父爱与担忧。“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爸妈辛苦了大半辈子,本该是卸下半个担子的时候,我却又选择了出国。细想在家当老师的话,有了大事情还是帮不上什么忙,经历的磨练也还是太少,出去后是艳阳高照还是数九寒天,未来也是渺茫。斗争很久,现在已然是再没有退路。火车还在不停歇的走着,一站又一站,我的路也是如此吧。

我的大学

到了后半夜,我和爸爸都睡下了。不知过了多久,迷迷糊糊中,听见轰隆隆的火车到站的声音。喇叭里传来列车员报站的声音“列车终点站北京西站到了,请您收拾好行李,准备下车”。我坐起来的时候,看到爸爸已经穿好鞋子。我们找到妈妈的车厢,随着乌泱泱的人流下了车。从西站到机场还要再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离登机时间还早,我带爸妈在西直门一家菜馆简单的吃了点饭,就去机场候机了。这是我第一次来首都机场,旁边坐了一个中年人的旅行团。对面的阿姨和妈妈聊了起来,说着她去日本遇到的优质服务生,在柏林碰到的中国小伙好导游...从东到西,侃侃而谈,以至于我后来好像失聪一样,完全听不到她在说什么,只看到一张陌生又遥远的脸。不远处的地方是一群要去南美务工的人,个个都是黝黑壮实的大汉,一人一个1米多高的尼龙编织大袋子,撑的鼓鼓的,好像多一根筷子都可以把它戳破。这些大汉闷闷的坐在椅子上或包袱上,不交谈,也不张望,有一两个在小声打电话,可能是在和家人最后告别吧。没过一会儿,一个人就来喊他们登机。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内心起了涟漪,不知道是生活选择了他们还是他们选择了生活,而我自己,是否也能在不久的将来,给予父母和弟弟天上人间,祝福他们的南美之行吧。

候机厅人来人往,我也在焦急的等着超儿。大雪延误了他的高铁,很担心他是否还能赶上一同去德国的飞机。心里盘算着,如果他赶不及,那我下了飞机应该怎么办,没有电话卡,也不知道落脚的HOTEL怎么走,莫斯科机场转机是否还要安检......给超儿发信息,依然得不到回应。爸爸也开始担心起来,主动和机场停留的人搭讪,试图想帮我找一个可以作伴的人。离登机只有两个半小时了,还是不见超儿。我不忍心爸妈太着急,只好假装手机要充电,和爸爸找了个插头,顺口谈天,散闷消愁。不知在第几次打开手机时,收到超儿发来的信息“我们在一层吃饭,十分钟后上去”。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落地了。

超儿找到我们的时候,海关已经开始安检。我们急忙拿着四个行李箱,走到中国海关的入口。准备了大半年,终于到了要离开的时候,反而没有了无数次设想的兴奋和激动。超儿和他的妈妈告别,难过的哭泣起来,我轻拍他的背想安慰他,却不敢转身再抱抱我的父母。查了登机牌和护照,来到海关大厅,一切都很顺利,似乎是非走不可了。推着行李箱准备去安检的那一刻,我还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只见我年又五十的父母早已是红了眼眶,热泪两行。别离在今风雪夜,望你们居闲自遣,多喜少忧。别了,我的父母和弟弟。别了,我的祖国。

盖森海姆

飞机经莫斯科机场到杜塞尔多夫时,已经过去了15个小时。由于6个小时的中德时差,我们到了德国还是将近中午。找到HOTEL,吃了饭,就开始了在ESSEN大半年的生活。今年8月申请完学校,9月中旬搬到了莱茵河谷的盖森海姆市,从此我的留德生涯才算真正开启了。盖森海姆是一座只有一万人的小城市,起伏的山坡上种满了德国著名的雷司令。对于这座小城,我是极其喜爱的,还有这里的人。以后再慢慢揭开你美丽的面纱。

相关文章

  • 从中国到德国

    去年11月24日,全国许多地方迎来了第一场冬雪,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漫天的飞雪,路上车上房屋上,到处都是一片雪白。穿...

  • 从德国山寨到德国制造

    初到美国,跟美国人寒暄,免不了会谈到“中国制造”。自己去购物,拉开衣服、鞋子等商品的标签,大都是中国制造。买来的i...

  • 从北京到德国

    2007年大学本科毕业以后,按照之前学校院系的交流项目安排,我们计划于9月份到德国进行深造学习。现在回想,在德国的...

  • 这个春节,我已厌倦漂泊……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走到哪儿都是流浪…… ——题记 从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从故乡到异乡,从中国到德国,从青春到暮年...

  • 《一生的远行》

    这书是季羡林先生写的游记散文。 从少年,到中年,到老年。从欧洲的德国,到非洲的马里,从亚洲的印度到中国的香港,台湾...

  • 匠心依旧,初心不变:PAUL HEWITT 为经典而生

    PAUL HEWITT——一个来自德国北部的标志性腕表、珠宝、配饰品牌。 从德国到中国,相隔6个时区,跨越7500...

  • 从「中国」到『中国』

    今天看了一个纪录片的第一集,就被吸引了,真是及其的不错。 见证了中国四十年的变迁发展, 看到了不断变化的中国 见证...

  • 2022-08-09

    法国《世界报》称余华为现代中国的巴尔扎克,德国电台把他誉为中国的查尔斯.狄更斯。 从1998年开始写,到2021年...

  • 制造与智造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路遥知马力!

  • 德中联合:德国的环境为何如此好?

    众所周知,欧洲一直以环境优美吸引着各国游客,而德国更是有着“绿色国度”的美称,从德国北部到南部,从工矿到乡村,所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中国到德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rx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