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这是《庄子》里的一段故事,其实我们通常都有“以己度人”的想法,用这个方式了解自己以外的人和事。
庄子看到鱼的“出游从容”,便觉得它乐,毕竟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感受还是有一点经验的。人与人,人与物,其实都有共同之点,如果庄子不是鱼,就无法知道鱼之乐,那么每个人都要成为孤立的世界,人与人,人与物就无法进行心灵的交通了。
我们平时常说云飞泉跃、山鸣谷应这类词,但是云怎能飞?泉怎会跃?以自己的经验来了解外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情”。
一、自然美
欣赏自然美的过程中,移情的作用不可忽视。我们看到古松、梅花,若没有别的联想,那么我们的脑海里只有古松、梅花这样的单纯形象,但是一旦我们将高风亮节、傲骨等性情与它们联系在一起,仿佛它们天生就有这样的性格,而我们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它们的感染,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二、艺术美
同样,欣赏艺术美,也是如此。例如书法,它原来本身只是单纯的线条,和“骨力”、“姿态”和“神韵”等本无关联。但是我们会经常说“颜筋柳骨”,或是觉得秦碑力劲、汉碑气厚等,这都是把笔墨当成如人一般有生命的个体。
而反过来,这些书法的性情也会影响着人的意识感受,比如看到秦碑,仿佛面对高耸的山峰,精神紧绷起来,看到王羲之的行书,仿佛畅游水中,神情泰然。
由此可见,“移情”是一种相互的力量:
1、事物的形象是人内心性情的返照。
2、人在移情于物的同时,也在受物象的感染。
故子非鱼,亦知鱼之乐,亦乐鱼之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