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实录随笔散文心情随笔
铁路少年初长成5——听评书的日子

铁路少年初长成5——听评书的日子

作者: 永远是我 | 来源:发表于2017-08-09 20:47 被阅读177次
    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忆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加西亚.•马尔克斯

    近几年评书似乎又火了起来,可能因为怀旧,也可能是科技的发展,使便携式播放器和多媒体手机迅速普及,一片小小的SD卡中可以存储多部评书。在早晨和黄昏散步时,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拿着便携式播放器或手机,全神贯注地听着评书,神情投入,迎面碰见熟人,竟视而不见。单田芳、袁阔成、田连元、刘兰芳,他们那熟悉的声音飘过来,直钻心底,恍然若梦,仿佛时光倒流,让我们又回到了那段对评书如痴如醉的日子。

    听评书的日子

    第一次听评书是在小学同学家,我大概三、四年级,那时我家还没有收音机(老百姓都亲切的称它为‘’话匣子‘’)。记得我们小学都有学习互助组,韩峰和我们几个人一组,韩峰是组长,他父母双职工,是知识分子,家庭条件比较好。那年我在他家第一次见到了收音机,他家收音机是那种比较大的台式收音机,音质很好,在柜子上摆着很霸气的样子。我就想,啥时我家也能有一台,那多气派啊?

    那时的广播节目

    下午放学后,我们学习小组经常去韩峰家学习和写作业。那时孩子很单纯,写完作业就玩,有时我们做游戏、有时看小儿书或画报、有时吹牛、有时听收音机。那时同学家的生活条件大都不太好,只有少数几家有收音机,因为少见,所以我特别喜欢听收音机的电台广播。虽然那时收音机只能收到寥寥几个电台,广播节目也不多,但却记忆深刻。

    记得多数广播电台每天开播时,都有开始曲,最早播放的好像是《东方红》或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记忆又模糊了)。每逢整点钟,收音机还负责报时,不管你听哪个电台都会报,那词是:“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xx点整”。还有天气预报呢,包头电台每次播《气象预报》都是先说:“包头市气象台发布包头地区气象预报”,接着把包头主要地区的气象预报一遍,然后再播送一遍。每天都播放《广播体操》节目,都忘了吧,我们学习小组,下午有时打开收音机专门听广播体操音乐,随着乐曲做操玩。唉,现在已再没电台播放广播体操了。《每周一歌》是一档音乐广播节目,男女老少都喜欢,每周换一首歌,每天播3-4次,每次10分钟。一首首新歌就通过这个节目,被人们熟识、传唱,被人们铭记心中。《每周一歌》中播放的歌曲,绝大部分已变成经典,深受人们喜爱,到如今仍传唱不衰,现在听那个年代的经典歌曲,还会触动心弦。

    除了上面列举的每日固定节目,还有《广播剧院》《电影录音剪辑》《小喇叭》《星星火炬》和《小说评书连播》……等。

    《广播剧院》和《电影录音剪辑》,是大多数人非常喜爱的节目。当时大家还没有电视机,看电影的次数也不算多,就听广播剧和电影录音剪辑。那时的电影录音剪辑做的特别好,配乐音效生动,加上画龙点睛的解说,好像画面就在你的眼前,听起来真是享受!我听过很多广播剧和电影录音剪辑,真过瘾(那是我家买了收音机以后的事啦)。

    少儿广播是电台的重点栏目,也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节目。当时中央电台的《小喇叭》和《星星火炬》等节目,是多少人的记忆啊。伴着《小喇叭》中孙敬修爷爷讲的故事,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日子。

    《小说评书连播》节目是当时全国人民最喜爱的栏目,它也是许多人家买收音机的推动力量,我家收音机就是那时买的。我在韩峰家第一次听到评书,当时如闻仙乐,简直着了迷,在韩峰家听着不过瘾,在家也想听。回家就央求父母买,并描述广播节目内容的趣处,终于把爸爸妈妈说动心了,好吧,买啦!

    我家收音机是在供应站买的,那是一台砖头大小的晶体管收音机,是我家的第一件电器。家里人对它无比珍视,把它装在黑色皮套子里,它是我那个阶段的最爱。

    自从家里买了收音机以后,我有空必听。什么小喇叭、每周一歌、电影录音剪辑、科学知识、英雄事迹、课文选读、小时评书连播、广播剧院……来者不拒,尤其喜欢小说评书联播节目,它们成为我少年时的精神食粮。

    第一次听到评书——《岳飞传》

    第一次听到的评书是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那也是《小说评书连播》节目首次播出。

    《岳飞传》是刘兰芳和丈夫王印权在1979年整理的评书,一经播出便轰动全国,节目鼎盛时,据说有100多家电台同时播放。由于那时候的评书播放时间,大多集中在中午吃饭时分,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全国各地出现一种神现象,那就是:每天中午12点,各家各户准时打开收音机,家人围坐一起,一边静静的吃饭,一边聚精会神地听着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并随着主人公命运或悲或喜或怒。那时空中飘荡着评书的电波,家家传出的都是刘兰芳的声音,街坊胡同却都静悄悄的,真可谓万人空巷。半小时后,直到“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声音传出,人们才从饭桌旁起身,洗碗的洗碗,午睡的午睡,出门的出门,四处散了去……

    据说很多人都是因为听了刘兰芳的《岳飞传》后,才变成评书迷的。一部《岳飞传》上百家电台同时播放,掀起了全国评书热、爱国主义热潮,也推动评书事业进入了发展高潮。数以亿计的听众同时守候在收音机旁听一栏广播节目,恐怕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啦。从这个角度讲《岳飞传》这部书已经远远的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说起建国后的评书事业,不能不提这部《岳飞传》,也不能不提刘兰芳。

    不知不觉几十年过去了,到现在我还能回忆起,一家人围坐饭桌听评书的情景,还能记起岳飞传的部分情节和感受。如:岳飞学艺、岳母刺字、枪挑小梁王、大破拐子马、牛头山、高宠挑滑车、朱仙镇、八百破十万,最后岳家军即将王师北定、直捣黄龙时,岳飞却遭奸臣秦桧陷害,被十二道金牌命令召回,风波亭遇害。记得听到高宠连挑八辆滑车,因马不行被第十辆滑车压死,当时吃着饭就哭了;听到岳飞被秦桧害死时,也伤心欲绝,流泪不止,恨不得把秦桧碎尸万段才解恨。

    评书名家

    随着《岳飞传》的热播,各个电台陆续开始播放各种题材的评书,古典的、现代的,改编的、配乐的,武侠的、传奇的,破案的、言情的,战争的、历史的……数不胜数,评书事业蓬勃发展。

    我刚开始听评书主要听故事、听热闹,后来逐渐开始关注说书人。一个技艺高超的说书人,能把看似平常的故事,说的活灵活现,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你欲罢不能。

    我听过很多部评书,有时同一部书听过好多遍,不过是不同说书人讲的,各种不同版本各有千秋,我都挺喜欢。当时有四位说书先生最为著名,他们是: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单田芳,并称为四大评书表演艺术家。按照辈份算,袁阔成和单田芳是一代人,田连元比袁阔成小11岁,刘兰芳自称是袁先生的学生。他们四位的作品播放的最多。

    我是通过评书记住了他们的声音。《岳飞传》让我记住了刘兰芳;《三国演义》《水泊梁山》让我推崇袁阔成;《杨家将》《水浒传》《刘秀传》等一系列评书让我们熟悉了田连元;《隋唐演义》《乱世枭雄》《三侠五义》《白眉大侠》让我们难忘单田芳略带沙哑、极富个性的烟酒嗓。

    袁阔成先生讲的评书,温文尔雅、中正平和、沉稳大气、流畅又精致,把故事讲的跌宕起伏,我非常喜欢。有人说:‘’听袁先生说书,好似看一部电影、一场话剧。‘’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经典,虽数量不算太多,却难以忘记。

    单田芳声音略带沙哑、极富个性,比较起来,他的评书我听的最多。据说若把他讲的所有评书连续不断地播出,可以整整播30年。因为作品多,他的声音通过电台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被称为“永不消逝的电波”,数亿人同时倾听他讲述历史沧桑、风云变幻。

    田连元的声音圆润、诙谐幽默,富有磁性,富有张力。他播讲的评书,情节设计得当,扣人心弦,一气呵成,痛快淋漓,语言、语气夸张而不讨厌,恰到好处。

    刘兰芳嗓音明亮圆润、金石一般,她语言生动有趣、变化多样。据说她是唱东北大鼓出身,很有功底,又从小喜欢国学,对于各朝各代的历史非常熟悉,说书时经常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正是她的声音,把我引入了评书的世界。

    除了这四大名家,我还喜欢听连丽如先生的评书。她的评书乍听软绵绵缺乏劲道,但慢慢听,就听出味道来了。连先生说书很细致,人物对白有特色,模仿各种人物的各种语气惟妙惟肖。

    还有王刚,夜幕下的哈尔滨,说书人的角色让他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其实那时还有很多不错的说书人,但其作品出现的频率不高,当时光顾着听书,没记住这些说书人的姓名,后来评书渐渐淡出人们文化生活,更把这些说书人的姓名丢到爪洼国啦。

    从岳飞到白眉大侠

    《岳飞传》让我迷上了评书,听完《岳飞传》又听了很多评书,古典著名、武侠、人物传奇……收音机播什么,就听什么。在学校没事就和同学谈论自己喜欢的评书,评书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一天不听评书就觉得少点什么。那时学校中午11:30(或是11:45?)放学,最怕老师拖堂,放了学,着急忙慌的往家跑,生怕误了评书。

    最早从听刘兰芳先生的评书,逐渐又听其他几位大师的作品,有时还听过不同的大师说的同一部评书。我陆陆续续听了很多部评书,像什么《岳飞传》《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隋唐演义》《乱世枭雄》《三侠五义》《小五义》《白眉大侠》《杨家将》《刘秀传》《薛刚反唐》《西汉演义》《东汉演义》《呼家将》《瓦岗英雄》《新儿女英雄传》《神探狄仁杰》《龙图公案》《明英烈》《薛家将》《烈火金刚》《肖飞买药》《红岩》《林海雪原》《水泊梁山》《薛丁山征西》《李自成》《太平天国》《童林传》……

    评书我从小学听到初中,从初中听到高中,从高中听到大学,从大学听到工作,历时十几年。当年记性好时,我能说出水浒传中的好汉事迹,如林冲鲁智深武松燕青李逵史文龙……;大隋唐中十八条好汉张嘴就来,什么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罗成……;能说出三国演义中武功排名,什么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特别喜欢评书里的福将——牛皋、程咬金,现在还能说出程咬金三板斧的名字:劈华山、脑后摘尖、掏耳朵。

    我听的第一部评书《岳飞传》,是在小学阶段;上大学时,也听了一部特别难忘的评书,对!就是单田芳播讲的《白眉大侠》。

    大学时,我们宿舍哥六个有个共同的爱好——听评书。记得《白眉大侠》是在大二时开始播放的,到我们大三结束才播完。

    在那段日子里,我们每天中午下课后,就急匆匆地去食堂打饭,并迅速把饭吃完,然后聚在宿舍,躺在床上,一起听那我的收录机中播讲的半个小时评书,简直是一种享受。《白眉大侠》里的人物,我们最喜欢两个人:一个是白眉徐良,另一个是细脖大头鬼房书安、房大脑袋。这两个人的形象不仅深深地刻入我们的脑海,而且我们还把这两个人的外号给同学安上了,一个低年级的女同学,长的挺漂亮的,可能是刚学化妆,几次把眉毛涂白了,我们就偷偷管她叫白眉大侠,谁知她的外号不胫而走,不知怎么就在大学里传开了,成了知名人物。另外有个姓方的同学,因为关系好,被我们叫成了房书安,我们每天喊他老方或方书安。现在听到评书《白眉大侠》,还能回忆起那段日子,在校园明媚的午日阳光里,静静地听评书的感觉,多么美好,可惜我们的青春已去,只留记忆。


    听评书,可以让人了解很多历史,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长期以来,评书作为雅俗共赏的一个曲艺门类,吸引了众多的听众,让人们如痴如醉,说明评书具备优秀传统艺术的基因。但是,为什么一段时间内评书受人冷落呢?也许是媒体的发达,人们选择多了,也许评书自身存在不足和缺陷,这确实值得研究。但愿当今能够再出几个杰出的评书艺术家,重新挖掘出评书艺术的优点和特长,弥补不足,让评书艺术重新绽放光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铁路少年初长成5——听评书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ue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