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文人,不想赋予自己太多的家国忧怀,觉得做文人要存风骨,要悲天悯人,活得太沉重、太累。人生何其苦短,有幸生在这太平盛世,什么都是“这个盛世,如你所愿”了,不如做个生活家,做个读书人,慢慢的说话,慢慢的思考,慢慢的享受生活,体验人生。
徙痕处处因为性格里、骨子里的这“三慢”,导致我不喜欢随意的去旅游,而喜欢上快乐的旅行。
徙痕处处我抗拒旅游中的被安排,厌烦那种赶车、睡觉、看景、拍照的模式,它像极了我少年时赶着一群鸭子攀爬过一块块梯田的样子,容不得我稍作停留,容不得我更多思考和更多的探究,每次都是下车的时刻就限定了上车的时间,如果我稍稍留连,就真的是“忘返”----旅游的大巴不会等我这个“三慢”。
徙痕处处我喜欢旅行,而不拘泥于近远,注重的是那种体验,注重的是在不同的远方,感受不同的风情,听不一样的故事,体验不同的生活。在行走中,赏陌上已开之花,慢慢体验过程感受,在漫漫旅途中细细品位和观察,以获取新知,领略人家的布局和点睛之笔,品味风景中的文化。
徙痕处处所以,当我的家乡搞起了旅游,不少友人向我提出,想来游玩的时候,我会问他(她),你的时间宽裕吗?如果像旅游一样,恨不得省略一切过程的快速到达,以了却到此一游的心愿,那么,我是没闲情陪伴这种快餐式旅游的。连体验一顿柴火饭的时间都没有,不来也罢。我对友人来游玩的要求,就是来了就放慢脚步,静下心来,体验现实版的桃园生活,体验田园文化。如果匆匆而来,仓促而去,那不如等到时间允许,才缓缓而来。
徙痕处处许多年以来,我都是不爱从众,人多的景点很少去,去了也是选择淡季,更多时候我往往钟情于人少安静的秀美山川。我不太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沿途的人,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徙痕处处我觉得这样的旅行,可以让我追随自己的内心,随遇而安,当生活不按我想要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旅行会给我一段时间,让我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等我度过低潮,走出谷底,那些独处的时光,就能照亮我前进的路。
徙痕处处记得十三年前,从乡间调上小城,人生地疏,颇有几分举目无亲的孤寂,假日和周末,我就是骑着一辆摩托车,独自访遍小城方圆十五公里的村村寨寨,走过的桥,涉过水,问过的路不计其数。那段独处的时光,如今演变成了照亮我前行的光。
徙痕处处我认为旅行和旅游一样,也要有闲要花钱,但是旅行用的时间和钱,可以让漫漫人生长河,变得更有趣,它能带给我思考,给我的生命带来沉淀。
徙痕处处特别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亲朋好友,相伴而行,可以彼此分享与交流,敞开被城市禁闭的心扉,彼此畅谈人生、故事、相遇。
徙痕处处末了,或在当时,或在离开之后,写下些文字,让自己老到靠墙根晒太阳的时候,翻开记忆,看看自己一生徙痕处处,便是人生大满足大幸福啊。
徙痕处处人一生能徙痕处处,这种雅趣,与谁言呢?付诸于文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