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完电影《西虹市首富》之后感觉写作灵感忽地冒出来,下午星巴克的一杯冰冷萃咖啡成功地催生了这篇文章的标题。
晚上,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仿佛有千百条脑神经异常活跃与兴奋,生于本世纪80年代的我,没有经历过物质短缺的时代,虽然不是富二代官二代,生活于大城市的我却喜欢在满足温饱的条件下奢侈于精神世界的成长!
无意中翻阅最近的读书笔记,有段话是这样写的:我们现在感觉到的不适,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外部因素导致的。虽然我们的不适水平的确会受到外部刺激因素的影响,但往往都是由我们的内部因素造成的,也就是受我们的“心理健康”因素影响的!
比拥有财富更重要的是守护心理健康所谓健康,并不是完全不存在痛苦,而是能够在痛苦和不适面前寻觅到舒适和安全。为了达到这种境界,我不得不重新训练我的生存本能,提高其对不适因素的忍耐能力,使其预见或经历不适因素时不再产生恐慌情绪。
真正的健康与幸福并不是拥有一个只有舒适和乐趣的人生,恰恰相反,它是一种能力,一种在艰辛、挫折和挑战面前仍然感到安全和舒适的能力。
长期存在的不适感表明我们并没有利用好我们的“内在资源”(意志力等内心的力量)去应对不适因素,而且我们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不能领会身体试图告诉我们的内容。
换句话说,不适因素的影响取决于我们自己和外面的世界之间的错位。当我们走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路上首先需要做的是守护心理健康,因为心理健康还影响到身体健康和你与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往往遵循焦虑——不适——恐惧——生存本能——症状——适应不良“坏”习惯这样的路径演变与发展过来。只有当人们能够管理较高程度的不适感时,持久的痛苦或逆境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如果不适感得不到妥善管理,则人的身心就会过度敏感,即使轻微的不适因素也会引发强烈的不适感。而且,当我们对不适因素的敏感度提升之际,激发生存本能所需的不适程度会越来越低。我们内部形成的这种终结不适和失衡的强烈欲望,是我们保护自我、实现安全的一个基本方式。具有强大网络的大脑边缘系统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护我们的安全,这是一个无法否认的需求,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存本能。
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注重不断地为自己的生活增添物质上的舒适,但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或许需要提一下。 如果迫不及待地创造物质上的舒适,会不会妨碍我们融入社会以及变得更加坚韧与灵活呢?会不会损害我们的长远利益呢?我想此时此刻你已经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事实上,这一点在我们孩子的身上就得到了体现,因为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享受到的物质舒适的确远远超过了上一代,但他们的焦虑水平却高于上一代。那么,当我们把生活重心放在追求如何拥有更多物质财富的时候是否能守护我们的“心理健康”这个问题自然是不言自明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