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青年聚集地历史有意思历史
通史笔记之大明王朝·第九篇

通史笔记之大明王朝·第九篇

作者: 承渡5000 | 来源:发表于2018-07-19 09:34 被阅读30次

    作者:三思

    周更/三篇

    1403年(永乐元年)朱棣下令解缙修《永乐大典》,解缙这个人也是个传奇的牛人。这部大典总共花了六年才完成,是我国古代最齐全、最庞大的类书,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所有的天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医学、军事等各科文献,总共有22000多种图书,总字数在3亿7千万字左右,可以说是当时全世界“最厚”的书了。

    1407年,这部大典终于完成,是全部由人手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完成的。《永乐大典》比《大英百科全书》在年代上要早300多年,比清代编纂的规模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多出一半来。就连号称最全的《四库全书》也只收录了3000多种图书,这和《永乐大典》根本无法相比。

    这种大型类书的编纂很显然只有在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的大力支持下和悠久的传统文明相结合,才能完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代初年中国领先世界的国力和文明。不过《永乐大典》纂成后,由于保管不够好,而且其包罗过于繁多,抄录也很困难(只在嘉靖朝才抄录了一个副本),现今,《永乐大典》大部分散落,仅存60多册。

    在修《永乐大典》之时,1405年朱棣又下令郑和下西洋。梁启超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关于郑和下西洋,广为人知的是明成祖朱棣为了找寻当年“靖难之役”之时失踪的建文帝,有传言他出家为僧,有传言他去了海外。所以朱棣除了派人在陆地上寻找之个,还要派遣船队往海外寻找。

    郑和下西洋这个举动创造了中国古代的航海盛事。在寻找建文帝这个目的之外,作为皇帝的朱棣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他要让郑和用强大的海上舰队,向全世界宣扬大明王朝的国威,因为朱棣再怎么心态好,也抵不住人言可畏,他深知他在人们心中始终是一个篡国者。

    他要用炫耀和收买的方式让所到之处的国家都承认并且臣服于他朱棣是大明王朝的正朔。从1405年(永乐三年)算起到1433年(宣德八年)的28年里,郑和先后七次率领庞大的无敌舰队从东南刘家港出发,前往东南沿海、印度洋、北非一带,宣扬大明国威。

    也有人说郑和下西洋也有他自己的私心,郑和的家族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而所有的伊斯兰教徒心底都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去圣地麦加朝圣。伊斯兰教派有三大圣地,分别是麦加、麦地那、耶路撒冷。其中麦加是第一圣地,穆罕默德就在这里创建了伊斯兰教。

    穆斯林一生最大的荣耀就是到此地朝圣,也许这也是郑和的梦想。他梦想着能像他的父亲一样,触摸到那神圣的圣石,实现自己的梦想。没有任何史料能够确凿地告诉我们,他是否实现了这个梦想,但我希望他实现了。这是一次长达五十余年的旅程。五十年前,梦想开始,五十年后,但愿梦想实现。

    由此可见当时中国的航海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了,中国的罗盘技术可以让船队在没有任何参考物的大洋上行驶,火炮可以让路上一切反对的国家和地区屈服,浩浩荡荡的船队和先进的宝船让大明王朝的威名远播,精美的丝绸和瓷器能让每个海外民族对船队欢迎热烈。郑和七下西洋,开创了中国人走向深蓝大海的壮举,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对外交流的范围。

    但是郑和下西洋并不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经济利益,反而劳民伤财,致使国库空虚。所以在朱棣后,失去中央支持的航海行动停止,就连宝船设计图也被人烧毁。

    寄语

    活在这个世上不容易,学会说话很简单,学会闭嘴却很难,说话是一种本能,闭嘴是一种修行,沉默是一种智慧。

    我做不到尽善尽美,接受您宝贵意见后或许可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通史笔记之大明王朝·第九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pz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