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的外部角度来说,有投资的地方就会有风险,但亚当斯密却从人性的角度来论证它的利益与风险。
投资与回报的利益最大化
除了外部投资风险,亚当斯密认为投资收益比例最大的部分主要分为:
一,来自于新领地与新兴行业的开发。
由于资本在这个领域所占的比例相对不曾饱和或者新开发,于是投资者的利润率将会因为没有竞争或竞争较少而利益较大。(关于这个分析,上一篇文章有交代)
二,新旧行业交替的空窗期
由于旧行业资本看到新机会,资本就会从旧行业撤出到新行业当中去(旧行业因为市场的饱和,或其他原因竞争所导致的利润率下降)的空窗期,于是就有了因为供给的减少,货物的减少,于是产品的售价就会随之上涨,那么商人的利润就会在这个空窗期内相对上升。(上一篇文章有交代)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风口,雷军说:站在风口猪都会飞起来。
每一种新兴行业的兴起就会有大把的投资者出于对该商业的嗅觉而蜂拥而至,而有些老旧行业因为在原来的基础上过度竞争,于是会有部分资本撤出原来的老旧行业转而投向新兴行业,并期待在新兴产业里获取所需的利润,寻找利益最大化。
资本利益与弊端趋于相等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市场的利益与风险有些时候并非因为外部原因造成,而是因为人们的趋利避害的心理而推动的。
比如2010年的社区,11年的团购,12年的垂直电商等,每一个商业模式的跨越就有那个时期的投资者追随浪潮与老旧行业交替的空窗期,而在这个时间段投资者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这甚至会形成一种规律性,是一种商业从一种模式到另一种模式转换的规律性。
人性会因为利益促使投资者去寻找有利而避开不利的用途,所以,在同一个地方,假如某一用途的投资明显比其他用途的投资更有利或更不利,就会有许多人离开比较不利的投资用途而选择比较有利的用途。
汉·霍谞《奏记大将军梁商》曾说:“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
也是心理学的损失厌恶心理的其中一种心理特征,意为投资者按照自己心理账户的“平衡”来作投资决策,在调整资产结构时,往往卖出组合中某些“盈利”的品种,而留下仍然“亏损”的品种的投资行为。
也就是说人们在做什么事情之前,一般都会根据自己的“心理账户”来决定事情的重要性,进而决定取舍。
比如情感情绪、成就动机、价值权衡、才智品德、心理偏好等都是影响做出决策的重要因素,因而使得决策过程呈现出种种非理性特征。
举一反三的思考
于是你甚至会发觉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颠覆,居然遵循着同一种道理,而那些看似表面复杂的商业社会,背后的规律居然是同理的。
巴菲特老爷子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不就是因为看到了规律而错位竞争吗?
所以世界看起来是复杂的,但它的背后都有一个简单的道理,而作为投资者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那个简单的道理,然后持之以恒地去实现它,老子曰: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这是查理芒格的智慧,是老子的智慧,也是亚当斯密基于人性的观察。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在人性的角度,在同一个地方,利弊必然完全相等或不断趋于相等的原因所在了。
总结起来两个字:贪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