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专题推荐集心理今日看点
《比利林恩》中87%的人没看懂的心理学内涵

《比利林恩》中87%的人没看懂的心理学内涵

作者: 球爸小新 | 来源:发表于2016-11-30 11:59 被阅读471次

    前一篇,我们讲电影抛出“一场非正义战争里的英雄,他们是英雄吗?”这个话题,但并没有做解答。OK,我们暂时放在一边,那么我们从个人角度看,林恩是英雄吗?他是怎么当上“英雄”的?

    以我的理解,英雄拥有三种素质:


    那林恩有吗?

    道    德

    影片一开头,林恩从睡梦中醒来,因为头天晚上玩的太嗨,差点忘了中场表演的事儿。而后面整个B班出场,大家讲荤段子,吹牛打屁,完全就跟隔壁班上的学渣一个样。

    而且前面也讲过,他们自己对这场战争的道德就有怀疑,参战,完全跟道德无关。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也很值得玩味

    即使在球赛开场,高亢的美国国歌想起,他以军礼的姿势饱含热泪,看似最能表现林恩爱国情节的时候,安神却调皮的把镜头带向林恩和啦啦队的辣妹在床上啪啪的场景。

    天哪,这个时候,您在想什么呢?

    但回过头来想,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不就是随时随地都会想这事儿的吗?

    所以,林恩虽然不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但可以肯定,也不会是一个道德完人。


    价 值 观

    林恩为什么参军,是因为爱国情节吗?NO,大概20分钟的时候,就交代了林恩参军的理由,他是为了姐姐。

    在姐姐车祸受伤,又被未婚夫抛弃的时候,为姐姐出头,砸了准姐夫的车。为了平事儿,被迫参军

    所以,从根上,林恩成为英雄,完全是偶然。


    自我牺牲

    那林恩救人那段,总归是英雄主义的自我牺牲吧。

    但我想说,也许从行为上,看似如此,但从动机分析完全不是。

    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思考:救人的为什么是林恩?

    从动机上看,林恩是个道德上的普通人,从一开始也并非自愿参军,虽然光头范饰演的蘑菇班长在队伍中极具领袖风范和人格魅力,但救人的为什么是林恩,而不是其他人。

    而我认为,这个问题,是整个故事布局最精彩的部分。

    在讲解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引入萨提亚心理学(家庭联合治疗)对人物性格的分类,作为工具。

    萨提亚模型将人物行为的心理动机分为四种不良应对

    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

    这里,我不对每种心理动机做解释,你按照字面理解就行。每种应对各有特点,都会引起不同的负面行为。

    还有一种正面的心理动机,叫“一致性”,简单说来,和有这种心理动机的人沟通起来,会各种nice。

    影片里,怀有这种心理动机的人,有1.5个。一个是蘑菇队长,另外0.5个,不是林恩,而是戴姆队长,为什么是0.5,我们后面再说。

    范光头饰演的蘑菇队长,虽然从头到尾都只是活在大家回忆里的“死人”。但确是推动影片前进的主线。

    他即有长官的严厉,又是一个会在上战场前和每一个士兵说“我爱你”的暖男,还是个相信因果轮回的信徒。这种暖男和一个大块头的结合,确实挺有冲突感的。


    老范在一颗独树下跟林恩讲“因果”,很有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寓意

    想像一下,在枯燥并充满危险的伊拉克,这样一个人,不可能不是精神领袖,甚至可以说,他是每个人心中的父亲。

    父亲遇难了,当然是当儿子的当然拼命营救。但为什么是林恩呢?或者说,到底是什么让林恩能不顾理性的安排,不顾危险去救蘑菇队长呢?

    而这个答案,就在全篇只有两个镜头,没有一句台词的林恩父亲身上,或者说就在林恩父亲出场的第一个镜头中。

    英雄林恩回到家中,全家人都到进门的走廊热情的迎接,但唯有父亲,依然坐在客厅的轮椅上,没有说话,唯有依然严肃的表情。结合父亲因为林恩“莽撞而正义”的行为,把他送上部队的决定,可以断定,林恩父亲,是一个100%的指责型人格。

    指责型人格的心理,是缺少“他人”这个纬度的,他们通常都是指责他人,“这都是你的错”,“你从来没有做好任何事”等。想像一下,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是怎样的?通常是“缺少父爱”的小孩。

    父亲越是指责,孩子就越反抗,甚至可能是叛逆。而林恩一言不合就砸车的行为,也恰好说明家庭环境给他造成的性格特点。

    这里你应该就明白了,林恩是一个缺乏父爱的孩子,而蘑菇队长,恰好填补了林恩心理的这个缺口,蘑菇不仅是队长,更是林恩心理意义上的父亲,所以当林恩看到蘑菇遇难时,想都没想就冲上去了。

    分析到这,你会发现,林恩的英雄行为,并不是高尚的道德,崇高的价值观引起的行为,而是自我心理的自然反应。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甚至对此评价为

    “这很奇怪,有人来表扬你这辈子最惨的一天”

    林恩这一天,他失去了心理的“父亲”



    最佳配角详解

    戴姆队长的心理是整个电影中,除了林恩外,心理发展路径最鲜明的人物。

    在伊拉克的戴姆队长,应该是一个“超理性”的人格,这种人只认事儿,不认人,虽然他们经常做最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但很容易忽略他人,甚至是忽略自己的感受。这种人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是那个我们很难亲近的领导,不容易沟通的理工男等。

    而戴姆队长,在几个场景中,都很鲜明的刻画了一个“超理智”的人格特点。

    场景1:在蘑菇队长和每个人说“我爱你”时,而戴姆并没有接这个茬,超理智的人,从来不相信所谓的精神力量。


    戴姆并没有搭蘑菇的茬

    场景2:在蘑菇队长遇难的时候,他没有第一个冲出去,按人物关系来看,相比其他人,他们两应该是相处时间最长,最亲近的战友,他是最有理由冲出去救人的人。但作为“超理智”的他是在冷静的布置战术,思考最合理的营救方案。

    但经历了最信任和尊敬的战友在他面前死去后,他的心理开始变化。

    也许是在蘑菇的尸体前,他拥抱林恩那一刻,也可能是在蘑菇的葬礼前,他连续喊了三遍蘑菇的名字和头衔的时候,他开始心理有了“他人”。在美国带队时,他会跟队友开玩笑,会在批评林恩不该想女人后,还允林恩和炮友裸聊。

    他开始懂得柔软,懂得关心。

    而最后,戴姆的彻底转变,应该就是他对林恩说出那句“i love you too”的时候,代表者戴姆队长,完全从“超理智”的心态,转变成“一致性”的心理动机,他在这个时候,才真正传承了蘑菇队长的精神,成为这个团队的领袖,这就是我说为什么他是那0.5个一致性心态角色的原因。

    除了主角《林恩》中,你喜欢那个角色

    未完待续

    下集看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利林恩》中87%的人没看懂的心理学内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vxt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