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趁午休的时间出来健走,这也是自己在生日的那天下的决心,打算控制自己形态的:只要有空就要坚持5公里的健走。本来只想按正常散步的步幅和频率,只是打开keep后,不自觉地就会稍微提升些速度。
在行走途中,还接听了电话,当时自己也没注意速度,只觉得自己是差不多匀速地在行进中。然后当自己走完一大圈,结束运动时,回来自己行进的详情,才发现自己的速度和步数竟然呈现这么一个波状图。
刚开始时信心百倍,所以速度较快,第1公里用了794步,然后就进入第2、3公里,潜意识中觉得路还好长,不用太着急,所以也就自然速度放慢,甚至要1241步才能走一公里;而后来感觉过了中间的点已经快接近终点,所以会逐渐加速,甚至冲刺阶段,于是只用了601步就走完了一公里,比第三公里要少了一倍多。而这也恰好反映了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些长期项目或坚持一个长期计划时,会出现的一种状况:在行进中遇到平缓期时最容易消磨人的意志,甚至会出现没坚持一半就会放弃。
项目刚开始时,人们往往信心百倍,斗志昂扬,所以一般会有个不错的开始。到项目或计划快结束时,往往会给自己暗示,加油!马上就要成功了,所以会出现冲刺,以及发挥超常的现象。而在行进过程中,容易被别人忽略,更容易被自己忽略的就是平淡地持续,因为感觉目标遥远,会出现“我努力了也没用”,“我这一步走快了也还有好多路要走”的想法,正是这些念头,把自己预置到了“我走不快”的前提,所以就会走得很慢。
将这种心态转换到日常生活中,各种“三年之痒”“五年之痒”“七年之痒”好象都跟这种心态很类似,各种无法持续进行下去的事情,应该也都是因为在平淡期找不到前进的动力而转移了自己的目标。所以我觉得最难的,不是开始和结束,因为“贵在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