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刚看完了余华先生的《活着》,百感交集。书中并没有刻意煽情,文字也是朴实无华,而或许就是因为没有其他东西的点缀,朴素、平凡,才更深得人心吧。
一开始看到福贵这个人物时,确实很生气。家中有贤妻,家境也殷实,他却如此这般。吃喝嫖赌,毫无悔改之意。妻子挺着肚子劝说他回家,他却拳脚相向,让我更是愤怒……
终于,他使得自家破产。他知道,无论如何,父母总不会放手不管,悔意来袭,却无济于事。好在他并非全无人性。体会到了父亲让他挑着铜钱而不用支票的意义、深知自己的后果对长根造成的危害、明白了自己再也不是从前颐指气使的少爷、意识到自己要挑起养活全家的重担。
看到家珍得病时,我就在想,难道他那几年所犯下的错误,需要用整个后半生去弥补吗?后来的他,改变的也不错。知道对妻子体贴,对母亲孝顺,对孩子疼爱,这些虽都是一个人理所应当的义务,但相对之前的他以及当时社会来说,他的行为却也值得被人称赞吧。母亲也确实到了年纪,生老病死,再正常不过。他却被国民党掳走,在外游荡、颠簸多时。枪林炮雨、饥寒交迫、哀鸣遍野、生死离别……他也都体验过了,那种情况下,活着的唯一希望不过是妻儿、母亲,这样的精神与肉体折磨我却以为到此为止。却不曾想任何跟他称为亲人的人都相继离去。有庆,一个如绿芽般充满朝气与可能的孩子,为何会遇到如此卑鄙的抽血人。医生的职责与使命本该是救死扶伤,何时竟成为了一命换一命,视农民性命如草芥(仅针对书中)。人性,本就有黑暗的一面,为了县长夫人,为了争得可能的光荣,那,自己的良心那?凤霞,小时候的高烧,已经夺去她的声音与听觉了,为何还是不放过她,让她还未享受几年的美好时光,正是成熟女性所散发魅力时刻,便痛苦死去。家珍,自从嫁与福贵,便一天都没有过上好日子,偏偏还得上了当时无法治愈的病,目睹了自己的一双儿女死去,也算是无憾。二喜与苦根的死亡,当然也成了必然。人总要经历生老病死,或许,死去的人,也是一种幸福吧,不需要与病魔作斗争,不需要为了生计而拼命,不需要承担无能为力之事所带来的伤害……
最后的两个福贵让人心酸,却又释怀。看尽了人生百态,看淡了生离死别,时不时地回想一下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有欢笑,有痛苦,有阴云遍布,有晴空万里,有山重水复,亦有柳暗花明。人生不过就是一列火车,起点处,上了人,中途中,有留下的,也有离开的,到了终点之后,全部的乘客都下去,只剩自己与列车而已。但那些吵吵闹闹上来过的乘客,无论是开心的,还是令人恼火的,都真真正正的存在过,都会留下印记。
我们生下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应努力地活着,为了自己的存在而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