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评大公司-我看滴滴

作者: 阿拉斯加猫 | 来源:发表于2018-01-09 14:55 被阅读180次

每一个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几乎都可以在国外找到自己的影子,滴滴与UBER就是这样的一对企业。Uber从出生伊始就带上了共享经济这一庞大的概念,而滴滴是从解决人们出行这一痛点应运而生的,但是在进入中国后两者愈发的相似,Uber开始大规模的补贴,而滴滴在顺风车这一共享概念出线之后又投入了大量经济,两者越来越像,最终融合,现在的Uber和滴滴终于到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奇怪现象。

出行也是一场统一战争

出行O2O与外卖,共享单车一样是一场兼并战争,从一开始大家一同看到这个机会,之后在很长的阶段内,比拼的是各家的资本支持力度和资金使用效率,在这场兼并战争之中,融资能力差和资金效率低的公司纷纷落马,好一点的被收购,差一点的就只能自行淘汰解散。

O2O的融合是个挺困难的过程,几乎所有的O2O在合并后的一开始都会选择双方的品牌,产品和团队的独立运行,仅仅从业务层面来看,合并之初并没有什么变化,之后在长达一年或者数年的过程之中,被合并一方的品牌和产品都会逐渐弱化,慢慢的注入一个核心品牌和产品之中。

我们细数一下,滴滴从2012年到2017的五年之中,已经兼并了大黄蜂,快的打车,Uber中国。据一位很接近内部的人士透露,滴滴的实际融资次数就到了30轮,总融资金额也接近了379亿人民币,频繁融资带来的是股东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其中既有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有苹果,老虎环球基金,软银这样的国外资本,甚至还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这样的国企。在数论资本强力动员下的兼并战争之后,滴滴至少在明面上完成了中国出行市场的统一,代价是股权结构及其复杂,股东们甚至可以开一个小规模的联合国

未来的盈利可能?

随着补贴大战的结束,今天网约车已经到了一个需要回答怎样盈利的时间点了。出行与外卖一样,也属于电商的范畴,电商的盈利模式以往是佣金,但是后来的移动广告将电商的盈利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遗憾的是滴滴目前是无法开展移动广告的。这里要细说的是,滴滴在移动广告上所面临的困难与新美大是有所不同的,新美大面临的困难在于技术,产品和内容累计的差距,而滴滴直面的是供需关系的不确定性。

中国出行和交通的供需关系极其复杂,导致滴滴非常难去开展其广告业务,出行的供需关系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局部效应,供给大于需求和需求大于供给在不同的地理,政策,天气等因素之下是经常交替产生的,尤其是政策因素,会导致广告算法瞬间失效。这样复杂的市场情况下,几乎不可能产生稳定有效的商业模型,未来当人工智能发展成熟之后会怎样我们不清楚,但是目前来说,相对现实的盈利模式只有佣金,国外的Uber也是这样做的。

按照以往大家所想象的过程应该是,滴滴是一家联系乘客和司机的纽带,依靠精准的地理位置和出行需求,对接司机和乘客的需求,避免司机空载,避免乘客打不到车,节约了司机的油耗和乘客的时间,在对接完成订单之后来抽取相应的服务费(中介费),当滴滴达成市场的垄断之后,将会在订单之中拥有较强的定价权,将有可能提高佣金的抽成,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利益部分。

垄断的边界与定价权?

佣金模式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是抽成比例,另一个是交易规模,当滴滴获得足够的垄断以及市场话语权之后,可以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进而提升佣金比例,使得自己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是当滴滴没有足够的话语权时,提高佣金比例会导致司机与乘客快速流失,进而造成供需平衡被打破后的崩盘。交易规模与抽成比例两者既相辅相成又互相矛盾,核心在于滴滴能否获取垄断地位,获得出行市场绝对的话语权。

当前的困惑是滴滴明明已经获取了网约车的垄断,却并没有获得相关的话语权。在合并Uber之后,补贴快速减少,经常在某个大雨瓢泼的晚上,滴滴提价3.5倍数后迅速遭遇抨击,之后遭遇大量的卸载。

归根是城市出行太过于复杂,各个出行系统之间的壁垒效应很弱,出租车和私家车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虽然滴滴也在努力的像巴士领域进军,但是这与政府主导的公交系统竞争是十分困难的,政府主导的公交系统也很难像市场化相对高的出租车领域一样接受滴滴的互联网变革。至于地铁等领域,以滴滴目前的实力也颇为无力。对于出租车和网约车领域的绝对优势并不能确保滴滴的定价权。

出行的最大障碍在于政策

不论是Uber还是滴滴,在国内或者国外都面临着巨大的政策性问题,Uber在西班牙,西班牙,比利时都遭到过当地政府的禁止,滴滴在北京,上海也频频被当地主管部门约谈。

直到2016年,七部委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此才算是基本解决了滴滴在国内的身份问题,但是办法又使得当地政府对网约车的价格拥有指导权利,这就使得滴滴的绝大多数业务存在很大的变数,相对于其他的困难,政策性因素还是滴滴目前最大的困难。

互联网出行原本起源于共享经济,寄希望弱化占有权,强调使用权,继而达成资源的高效利用,但目前国内对于私家车是有非常多的限制,政府更愿意鼓励地铁和公交等公共出行方式。私家车的数量一直受到限制,这使得网约车在国内比在国外要乏力的多。巨额补贴之下,需求被迅速夸大,当增长遇到天花板时,不管是乘客,司机,还是平台都非常难受。

滴滴的出线是一场好事,补充了出行方式,给人们更多的选择,但是资本强力动员之下的市场,看起来却比理想要骨感不少。

相关文章

  • 9评大公司-我看滴滴

    每一个中国的互联网巨头几乎都可以在国外找到自己的影子,滴滴与UBER就是这样的一对企业。Uber从出生伊始就带上了...

  • 9评大公司-我看阿里

    坦率的说阿里巴巴很难写,难度远远在腾讯之上,甚至是九篇文章之中最难写的一家,业务的复杂远远超过外人的理解。阿里是一...

  • 9评大公司-我看京东

    不久之前,京东第三次改了自己的logo,再一次去商城化,尽管商城是京东最引以为傲的业绩和组成部分,但是从小道消息听...

  • 9评大公司-我看腾讯

    以前的腾讯是一家用户变现公司,如何将用户变现成为他最主要的使命和盈利最重要的手段,不管是游戏,还是增值业务都是想尽...

  • 9评大公司-我看奇虎360

    以今天奇虎的声量,本来是不值得出现在这篇文章之内的,而身为自媒体,写一个毫无热点的选题也是一个很不明确的选择,9评...

  • 9评大公司-我看新美大

    新美大是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大家给他起的名字,严格的说美团与大众点评仅仅是资本层面上的合并,业务整合的进展仍旧十分...

  • 9评大公司-我看百度

    百度是BAT里面最弱的一家,以至于很多人现在觉得BAT这个说法已经不成立,中国的互联网江湖只剩下了Top2,A与T...

  • 9评大公司-我看今日头条

    没有人喜欢今日头条,包括深度使用他的用户们,最多有人说无感,不讨厌。BAT肯定不喜欢今日头条,因为竞争关系,因为数...

  • 9评大公司番外篇-网易

    9评大公司已经完结了,但是我发现我们并没有聊完中国互联网上的所有重量级选手,因此在9评之外,我们决定开启一个番外篇...

  • 9评大公司番外篇-搜狐

    搜狐,网易和新浪是旧互联网时代的三巨头,新一代的互联网从业者更愿意去讨论BAT,而对三大门户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评大公司-我看滴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xzw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