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日记

作者: 田舍翁周洪溪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10:22 被阅读73次

    2019.2.19(农历正月十五)阴,小雪。

    孩子们买了元宵、汤圆和菜,回家过节,心里很高兴。老伴和大儿子包饺子,弄几个炒菜。

    中午全家人和独自在家的四弟,老兄弟媳妇在一起用餐,吃饺子,喝点啤酒。气氛还挺好。我没有喝啤酒,喝了二两白酒。喝的浑身发热,觉得很舒服。吃完饭,他们各自做各自的事去了。我躺在热炕上睡了个午觉。醒来觉得轻松了许多,精神了许多。

    傍晚,把屋里屋外所有的灯都打开。门前也点上了两盏红灯。因为元宵节又叫灯节嘛,索性就让灯辉煌起来吧!听老人讲,过去元宵节俗称灯节。要过三天——十四、十五、十六。梨树街,那时叫买卖街。灯节这几天,灯官的权力最大。灯官是民间推举的,一般都是乡里,镇里有点名气的人,又不是达官贵人,因为这些人不屑做这个不入流的差事。在灯节的三天里,灯官每天晚上骑着马,要到街上巡视,谁家没有上灯,或者灯不够明亮,灯官有权责令改正或处罚。处罚也是象征性的,意思意思。比如罚二斗米,两桶酒等等。还有灯会,灯会是上有打灯谜等活动。打灯谜,又叫打灯虎 。猜中灯谜有奖励。既热闹,又有文化气息。可惜现在都不复存在了。

    晚上,去给爸爸妈妈和祖婴茔 送灯(这是我们这里的习俗)。许多人天还没有黒,就把灯送了。我以为这是图省事,心不诚。孔子曰:“祭祖如祖在。”说的是祭祖就要像面对祖先一样恭敬,认真。送灯的路上,雪越下越厚,天色慢慢的暗下来。看见家家户户的坟前,大多都亮起了红灯。这几年大家都用电子灯,既省事又美观,还能亮好几个晚上。在过去,人们都是用面粉做个小碗,里面放上豆油,再捻一个棉花灯芯,点燃后给祖莹送灯,每个坟头送三盏。后来有了柴油,机油等燃料。就用谷糠,稻皮或者苞米棒拌上柴油等等燃料,每个坟头放一些,点燃后算是送灯了。

    我和四弟去送灯。到了祖莹,一看我们的祖莹的最长者——我们共同的曾祖父曾祖母的坟前,没人给送灯。我想起《治家格言》里的一句话: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没有文化的家庭,是没有这个观念的,他们只认得自己的两辈先人。我让四弟先给曾祖父,曾祖母的坟前送了灯,然后给爷爷奶奶的坟前送灯,给叔叔婶婶的坟前送灯。最后给五爷的坟前送了灯,五爷的儿孙居住在双辽堡士图,没法给五爷送灯,所以儿子买灯时,我就嘱咐儿子为五爷买了一盏灯。最后来到爸爸妈妈的坟前,给爸妈送了一盏电子灯,点燃一堆用柴油拌米糠的火堆。

    谚语说”八月十五云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灯“。这个关于天气的谚语奇准。在我人生经历的60多个年头里,屡屡兑现。今年又是如此。元宵节没有了明月,少了一份情趣。俗话说:十四十五走百病。意思是正月十四、十五晚上出去走走,一年之内什么病也不得。灵不灵,谁也不知道,但是人们还是想讨个吉利,纷纷走出家门,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出入往来。

    回到家里,看cctv的元宵晚会。晚会看多了,并不感到怎样的精彩,可是还是想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晨间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yuc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