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后西山:从富善村到高峣

作者: 杨亦昙 | 来源:发表于2018-05-05 20:56 被阅读7次

    这次带队的,是电人。

    才进群,就听到群友对电人的推崇,说他不是强驴,直接是电驴,说他是上了马达的,说他走路像风一样快。这个群徒步的实力其实一般,不像有的群,一走就是数十公里——一看装备就是专业的。我加入后这个群之所以敢参加活动,是看到他们的照片:有一女子参加活动时,穿着小皮鞋。这一点让我安心:强度不大。正因如此,这次电人来带队,大家都有种感觉:荣幸。

    这次的徒步活动是准备翻越大青山。

    昨晚昆明发生了3.01事件,有人临时退出活动。我们则按照原计划:梁家河车场集合。前晚,徒友还在打趣:“你不要再走错路!”我保证:“这次我知道路了!”从出发到与大部队汇合,二十分钟。我们坐33路车到富善村。下车后开始往前走,电人指着前方的一座山说:“那是我们今天的目标。”其实看到那座山我有些悚,因为它太高太陡峭,而且他们走得比较快,我要跟上有些困难。但前方出现了问题:路被阻断,护林防火的人说不能进山,只得退回来。我不知是庆幸还是失望,反正既来之则安之,大家去哪我跟上便是。有人提议去走滇池,有人说去爬海口的一座山。说着说着,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竟然就穿过了富善村,爬到山上。这里没有路,我甚至不知道是怎么上来的:一路都有花在开,桃花梨花杜鹃,还有光叶紫花草,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花,因为它可以直接进口。忙着看花,就忘了脚下的路,等醒过神来,我们已在山中,正在盘算前面应怎么走。大青山只能放弃了,反正就是出来走山,不管走到哪里都行,就这样乱窜也可以。不过,钻过刺颗,穿过树林,看到了路。有人认出方向:“这里是金宝山后面,走过去就是猫猫箐。”果然,不一会后,看到了金宝山的标志性建筑。有人说:“我爸爸就在那里。”我低头,没有开口,我的爸爸,也在那里。按中国习俗,父亲不在世的人就是孤儿,我成为孤儿已近七年,这是一种伤,永远在内心深处隐隐作痛,哪怕父亲走的那一年,我早已成年。

    路难走,坡难爬,背着的包很重,我无法喘气。我想放弃。其实,我不仅仅是个路痴,还对昆明一无所知。纵然来过金宝山许多次,却不知道从这里可以看到它,这是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地看到它,而我分辨不清,那一排排灰白色的石碑,哪一个属于父亲。石碑前刻的字,是我写的:“他珍爱家人,感知同仁智慧,铭记点滴师恩,竭力培育牧业人才,于细微处体会生活的魅力,于平实中求得人生真谛,于刻苦中探索科学宝藏,于实践中深入牧业内核,于推广运用中展现科技无穷无尽的力量,他谈论有鸿儒,来往有布衣,并在坎坷中曲折迂回,在坦途中回望艰辛,对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永不退缩,在乐观和坚韧中使自己平凡的人生达到广博的境界。”大哥说要加上“我们永远铭记于心”,以免别人看到认为那些语句拨高了父亲。可是大哥又怎么知道,我在电梯里遇到清洁工,她问我:“这久没有看到大爹,他的病好了没有?”“他不在了。”她叹息:“那么好的一个人,见了我们,有什么吃的都忙塞过来……”;在回家路上,我遇到位长辈,对方看到我衣袖上的黑纱,立即明白:“你爸爸——”我点头,一面眼泪就落下来,那样头发已花白的一个人,竟也在路上就陪我落了泪:“那么好的人。”就是前一年,同行的一位小兄弟请我们吃饭,我虽然从没有见过这个人,也被拉了去混饭吃,饭间闲谈,他说道:“我认为真正为我们省养猪事业做出贡献的老专家只有一位——”他脱口而出的,正是父亲的名字:“我听过他的课,他是真正懂——”突然见我在掉泪,他立即住口,同事解释:“你说的,是她爸爸。”他慌忙道歉:“对不起,我不知道。”就是父亲过世后的一年两年里,他的手机依旧会接到电话,有会议请他参加,有文章请他把关,有项目请他指导,甚至,他过世数年后,他的文章被人剽窃,有人把新旧不同署名的文章发到我邮箱让我去揭发,我回家问母亲怎么办,母亲说:“不过一篇文章,谁要拿去就是了。科研项目因为署名有限制,为了推出年轻人,评上研究员后,几乎所有获奖的项目你爸爸都不再署名,就是他自己写的论文也不再署名。”……大哥怎么知道这些,又怎么懂得这些。但当时的我无语,随他怎么改。父亲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父亲,他也是大哥的,二哥的。或许,他们的不懂得,正是父亲一生中的微瑕吧。

    此时,我随着大家,依旧慢慢往前走,往前很难,后退也不容易:我甚至不知道要怎样回去。徒友知道我没有登山杖,不知从哪里找到一根棍子递给我。我杵着它,慢慢前行,走过金宝山,忍不住回头看看,这一看却惊讶,竟是如此景色:山坡底处是灰蓝的滇池,滇池彼岸,是层层楼房,楼房后,是灰色山脉,金宝山那座楼就偎在滇池畔。父亲选址,竟然如此眼光,于是些许心安。

    电人在队伍前前后后跃来跃去,一面跃一面大声朗诵:“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我背过长联,却从来没有背完整,除了头尾就只零星记得一些。这时随他在风声中时有时无的声音默默想起那点滴字句。不由得许多往事又涌来心头,想起我第一次看到长联的时候,想起背长联的情景,还想起,字数比它多的对联并不少,而它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则是因为它的思想内涵,又正是因为如此,有人说这180字的长联能够与《红楼梦》并提:陈年往事随手起随手抹,丰功伟业终究虚化,唯有山川依旧,“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那就不如珍惜这一方好景,生命终究是如此吧。想着想着,渐渐开朗。

    健祥见我上山确实吃力,让我把水拿给他去背。我说哪里好意思,我的是1.5升的大瓶,他说没关系,我也就不客气,把水瓶拿出来递给他。水一拿出,立即轻松许多,感觉爬山也不那么难了,有了心情欣赏风景:杜鹃花一丛一丛开在松树林里,树高干黝黑,花矮色粉艳,草依旧枯黄。

    下坡去松林中吃午饭时发现,照相的时候,把徒友找给我的那根棍子丢了。这里的土很松软,一脚踩下往往站不住,没有棍子我就无法下去。有徒友又找了根棍子给我,这下好了许多。我们下到一块坪地,解决午餐。

    午饭后继续往前。这时的路好走了,我们顺着路往前。走着走着就见了村子,有了村子,桃花、梨花便又出现。村庄一个接一个:赤松坪、狮象村,这样的名字想来有它的来历,但没有人能够问一问。有一片松树林,树又高又直,大家进去小憩,护林防火人立即就来了,让不要进山。我们说不进去,只是坐树下休息。她不大信任,就坐路边看着我们。我便过去,与她闲聊。她说护林防火,从早上九点转到下午五点,没有星期天。从12月转到6月,下雨了就不转了,不下雨要接着转。一个月五、六百元。她让我猜猜她几岁了,我看看她面容,说:“五十多吧。”她笑起来:“我六十五了!如果现在才五十多么又好了,可以做好多事了。”她的面容真的不像六十多的人。她说她有三个孩子,把他们拉扯大也不容易。这时来了几辆车,车靠边停下,下来一群人,有大人有孩子,她十分紧张地看着他们,他们果然往林子里走去,她又扬声招呼:“不要再往里面走了!”那群人也就出来,过来问她:“这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她说:“不知道。”“哪里风景好点?”“我看着么哪里都一样。”我说:“下面有片竹林,还不错。”“有没有桃花梨花?”“有,不多。”他们一走,她就同我说:“哪点风景好?!我咋个晓得,圆通山、大观楼么风景就好了嘛。”我笑。她又说:“这点么有哪样看场?要看么城里好看。”我再笑。她接着说:“你看你们,大老远呢走过来,自己找苦吃。”我说:“出来吹吹风,看看风景。”说完想起,她又不认为我们眼中的好风景是风景。

    休息了一会我们继续前进,我心里竟有几分不舍,想让人帮我和她合张影,又觉矫情,一犹疑,就已走远。这真是很奇怪,只是萍水相逢,只随便聊了那么几句。我当时想的是,纵然下次我再从这里经过,也不一定能够遇到她。人与人之间,这样的一面之缘非常多,哪能记忆这许多。一路都在想,刚才的那份不舍是因为什么。

    就在这份左右顾念中,我又忘了把那根棍子带着走。

    再往前,便到猫猫箐,众人到两周前我们来吃饭的那家农家乐休息,喝豆浆。小小调整后,下山。这次下山,从上次我没有走的那条山路走,很陡,我又找了根竹竿拿着。路上,一棵野樱花长得十分高大,把花擎得高高的,有几分与松树平坐之意。于是很感叹:走哪里,总有好风景。又想起那么护林人,她对此已司空见惯,因而不认为这里有风景存在,她认为的风景,是城里的高楼大厦,以及公园。而我们看这些自然的景色比较少,所以认为处处是景致。这其实也是一种围城吧: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于是又想到父亲,和父亲生活在一起时,也曾经烦燥过。那时,我若晚归,父亲必然催促,那时尚在用传呼机,声音特别小,倘若我没能够听到,父亲会顺着把我同事的传呼机呼个遍,询问我的去向。有电话后也一样,父亲会轮着打个遍。有次,单位组织活动,去时没有说晚上不回来,晚饭后才发现无法回家:山里,没有车经过,驾驶员又都喝了酒,而且手机没有信号。隔天直接到单位上班,才下车,发现父亲已经站在单位大门口,见了我就骂:“你不知道家里会担心?!”我灰溜溜地闪进电梯。因而,每次晚归,心里都打鼓:就担心父亲又这样挨个地打电话让他们催我回家。但不知道为什么,父亲去世后,我绝少晚归。有次与同学聚会,玩到凌晨,突然想起父亲,于是离开正起劲的同学们,独自回家。我猜想,当年,父亲一大早跑到我的单位大门前,是因为一整个晚上都无法打通我和我所有同事的电话,所以特别担心,也许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安稳。而那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认为父亲丢了我的面子。因而为这些事,很是生过父亲的气,但父亲依然故我,只要我晚归,就不停地打电话催促。要现在才能明白,那让我烦不胜烦的催促声中,有种幸福自己没能够体会。而就是这一点点的醒悟,既让我忧伤,也让我快乐,因为当年的不懂得里,有种对父亲的辜负,但也正因为这个不懂得,使得现在的懂得里有种全新体悟。于是,城里城外,其实并没有竖着坚不可摧的墙壁,总有那样一道两道的窄门,可以让思绪进去、出来。就如我们偶尔隔离开城市的喧嚣来到山林中一样。

    我们走上了大道,竹竿已没有用处,我不知道是把它带回家,还是丢弃,一路都在想要怎么办。因为之前两根棍子都是我无意中丢弃,弄得有几分过河拆桥之意,所以这时就开始纠结。带它回家吧,又实在不知用它来做什么,最后还是要被丢弃——不如把它留在山林里,于是把它立在一棵松树后。以后我自然还会经过这里,只是山里这么多的松树,我无法再见到它,我很清楚这一点。只是,放下里有着不舍,也有几分豁达,哪怕只是一根竹竿。

    回程中,我再次坐到了公交车上,车里的电视屏正轮番播放着昨晚的事件,看着看着,我再一次泪盈于眶,因为想到他们家人的疼痛:再多的催促也没有用了。然后发现,就是这份软弱吧,才使得我的世界,依然有着一份清澈与美好。

    行程:富善村——猫猫箐——高峣

    徒步路程:18公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后西山:从富善村到高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zma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