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活在当下、拥抱生活是当代青年给予生活的定义,随处可见的熬夜、吸烟、醺酒正是年轻人对年轻的态度。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却隐藏着年轻人痛苦的一面:短暂的享受并没有让他们活出自己真实想要的样子,相反的,网瘾、借贷、辍学等问题正在侵袭高校校园。于是他们开始怨天尤人、与同伴之间相互抱怨着自己的“不幸”、羡慕别人“命好”,最后还一同得出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这样令人遗憾的结论。

病因何在
人都有追求,要得到东西,就得付出相应的努力和代价。这就是人生的难题所在,也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其实这个道理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懂了。印象里,当放学回家后,我想要看动画片,但无论是《虹猫蓝兔七侠传》也好,《迪迦奥特曼》也好,在完成作业之前母亲都不会允许我打开电视机。于是,渐渐地,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动画片,必须先完成作业。这就是我对自律最早的认识。

但长大成年后,人生的“追求”越来越多,诱惑又接踵而至,我们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越来越困难。于此同时,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聪明者,某种程度上我们都害怕承受痛苦。渐渐地,我们开始逃避问题、规避痛苦,寻找替代品(如烟酒、毒品、网游)来帮助我们忘记痛苦、“远离”问题。
发现自律的“秘密”
明白逃避无法解决问题后,我们还需要了解什么是自律,如何实现自律?
所谓自律,就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大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但单纯地掌握自律的这四个基本方面,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去发现自律的“秘密”:
1.自律就像马拉松
很多人在看了相关自律的书籍、文章后,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开始罗列接下来的改变:早睡早起、衣被堆叠整齐、自己做饭、下班健身、晚上看书、经济节流减支等等。期待着从现在开始,通过自律,彻底改变自己,一步到位。隔天就会失望得发现很多事项不如自己预想一样,执行得不完美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中断了,于是乎就觉得自己失败了。
然而这并没有关系,这也完全有可能发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失败。因为自律就像无限长马拉松,不在乎你跑得多快,而在乎你是否跑得更远。所以从今天开始,试着去接受一些不完美的自律,意外的中断,因为这只是路上的一部分。

2.自律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态度信仰,而是一种习惯。
自律不是口号,也不是信仰类意识形态的东西,而是一小步,很具体、很简单的一小步。自律需要我们对目标具体化,一步步去实现,并形成习惯。例如我要完成早睡早起这个目标,我需要设置提醒闹钟、11点前上床睡觉、明天7点前起床。即具体地将这个目标分解成每一小步,通过一步步来完成今天的目标,明天的目标,后天的目标,每天每天的去完成,直到这个目标彻底成为我们的习惯。

3.自律与身体状态有关
很多时候一提到自律,人们第一个浮现起的词语就是“意志力”,但事实上,自律也与身体状态有关。事实上,我们的体力、情绪、智力都影响着我们自律的执行力。有没有发现,当劳累过度的时候,注意力很难集中,办事效率低下,情绪也很容易波动。这从侧面也反应了“意识无法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的道理。所以明白自律的这个“秘密”后,生活中要尽量保持充沛的精力,才能自律地处理事情。
遇见自律的自己
生活里,我们或深或浅地陷入不自律的泥潭里,在感受到其给我们带来的痛苦的同时,我们需要明白逃避问题和规避痛苦并不能帮助我们逃脱泥潭。相反地,我们需要正视问题,掌握自律的方法,了解自律的“秘密”,一步步地去实现自律,遇见自律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