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时期,古希腊人在帕尔纳索斯山上写下了最著名的一首训词——《了解你自己》
如果还没有主动意识到自己是谁,还没有完全确认自己,那么在生活中,你应该是一个非常不笃定的,容易被别人说服的焦虑者。
一、在认识自我方面的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自我期待跟自我评价的落差太大,这一类人特别容易自我否定,易自卑,也不喜欢自己。
可能你的自我评价不低,但是你对自己有着完美期待,而你的自我期待远高于自我评价,这样就不平衡了。自我期待应该是你通过努力,可以去达成的,有动力,又不会太挫折。
如何破除对自己的完美期待,是需要去好好修炼的。
第二个误区,叫做试图拥有矛盾的特点。人无完人,你不可能要求自己又小鸟依人又勇猛果敢,又想要单眼皮,又想要大眼睛等等,你只要坚持有一个特点是你的特征,然后把它发挥成你的优势就可以了。
如果拥有太多矛盾要求的话,达不到的话,会很痛苦,就没有办法完全地爱自己,喜欢自己和接纳自己。
第三个误区,叫做对外部的关注超过对内。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会拿周围人的标准,所处环境的标准,来改善自己,而忽略了自身的感受,忽略了自我的标准。
比如其实你更认可的人生,应该是过一个平静内向人的生活,但是你发现周围不管是老板,还是家人、朋友,他们都鼓励你,他们都更喜欢外向的人格,那你就会要求自己,我也要变外向,我也要成为那种左右逢源的人,就会导致你把自己的内心声音,把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完全抛弃掉,去迎合他人的标准,这个过程就是非常痛苦的。即便你做到了,其实你也未必享受,因为外部的标准跟你自己的内部标准是不统一的。
我就是想要过一种比较平静内向人的生活,在我的领域里我觉得很舒适,自得其乐。
但是身边的父母,包括亲戚朋友同学等,都说我性格比较内敛恬静,之前觉得是褒义,现在觉得是贬义。
他们都说我,太内向了,人要外向一点,活泼一点。但我觉得我自己挺好的,讷言怎么了,容易害羞怎么了,我心中如明镜,其实很多事情我都懂,我只是不擅长表达自己,不擅长透露自己的心声罢了。
可以问自己,幸福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高效的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首先,我必须成为真正的自己,如果每天还要假装成为别人,还要去迎合那么多的标准,人会非常累,整个人的效率也会被降低。其次,不止成为真实的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还要有利于生存,也就是要有竞争力。
第四个在认识自我的误区,就是我们经常把真实的自我跟展示的自我搞混。
真实的自我,是被自己所认可和接纳的,可能他并不符合外部标准,但是我喜欢自己,而且真实的自己没有必要被改变。
当你对待外部的时候,可以呈现出展示的自我,必要时采用一些策略,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表现出某些人格特征,此时你才会有竞争力。
比如你在这个环境之下,必须得勇敢果断,必须得活泼外向,这个就是标准,我回去必须把自己的性格改了,必须从内向改为外向,其实没必要,这些展示的自我都是可以作为策略出现的。
二、如何认识自我?
我们经常会通过给自己贴标签,我是个内向的人,我是个外向的人,我是个摩羯座的人,我是个处女座的人来认识自己,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不管是对事实本身,还是后来的感觉,都是有可能出现误差的。
如果你把自己的这个方面下结论了,后续你很难再去发现新的自己了,也很难再去做调整了。
不要给自己贴任何的标签,贴了之后也要告诉自己这个标签也是可以更改的。
我们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了解自己:
(1)如实记录第一,记录事实本身,就是发生了什么事。
第二,记录行为模式,就是我干了什么。
第三,记录结果,就是这个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通过记录,你就可以对自己有一个很客观的评价,你可以再记录一下自己的情绪和自我评价是什么样的。
一个人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它来源于过去经验;还有社会评价也是你对自己评价的来源。社会评价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比较,二是社会本身和其他人会对你有所评价。
不管是过去的经验,还是社会评价,你都会用自己的主观视角加工,你会加上一个自我滤镜,最终形成的才是你对自己的评价。
比如别人说我好,其实我自己觉得我没有那么好,我这个人其实就是不行,他说我不好,我根本就不像他说的那样。
当你把自己的情绪跟评价记录下来,以非常客观的第三人视角重新去看待问题的时候,你会觉得当时不一定非要产生那样的情绪,不一定要那样评价自己,你会认识到自己的评价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在某个情景下,你发脾气了,对自己评价特别低,这种东西就会一直跟随着你,成为你过去的经验,成为你将来判断、评论自己的一个根据。
如果你把当时的情绪跟评价记下来,共同你会反过来想我当时不应该对自己评价那么低的,我那个时候发脾气,也有一个好处。
在做记录这个方面,要坚持三个原则:
①及时,时间一长,你再去回忆这件事的时候,会加入很多自己的评论跟情绪,那会已经不是当时的情况了。
②持续,最好是持续的记一段时间,最好是很多类似的情况多次发生过,这时候你对自己的评价才比较稳定。
③千万不要选择性记录,一定要完整记。我们不仅要去记那些自己情绪特别不好、对自己评价特别低的时刻,你还要记录自身的优点,在你自我感觉非常良好,别人对你评价很高的时候,你也要把那些时刻记下来。
在记录自己的时候,还要包含以下四个层次:
①人品(最底层的),正面认识一下自己的人品到底如何,这个特别重要,常常被人忽略。
②能力,就是我这个人能力如何?哪些事情是我能干的,哪些事情是我干不好的?
③性格,就是我的性格如何?是温和的积极的,暴躁的还是沉稳的。
④态度,认识并确认自己的态度,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去确认一下自己对于很多事情的意见。比如我是怎么看待一些社会事件的,我是怎么看待别人的,我是怎么看待某个同学的某一个做法的,在这些事情上,你必须得有明确的态度。
不要只观察自己的能力跟性格,一定要记得去确认一下你的人品如何,确认一下你对很多事情的态度是什么,这种确认会让你更加笃定。
(2)学习而非比较
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如同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如果我们通过比较去确认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话,会非常的不稳定。
为什么一碰到比我好一点的,会觉得自己还行,碰到比自己好很多的,就觉得自己根本不行,有时候碰到自己比人家好的,好像又觉得自己行了。
比如我出去参加一个同学聚会,我发现怎么别人都这么幽默,别人都能够谈笑风生,而我根本就接不上话,我这个人实在太内向了,其实通过这样的比较,你就确认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哪怕你以前觉得自己好像还挺幽默的,但这样一比较,就会把你对自己以前的评价给推翻。
我们应该把这种比较的心态变成学习。
比如我现在出去参加一个同学聚会,我发现有个人特别幽默,我就会想他是怎么这么幽默的,他怎么接那些话的,他是怎么样面对别人开的很尴尬的玩笑的,他是怎么开启一个话题的。
多跟别人学习,就发现对自己的评价稳定了很多。
(3)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过程
我们可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强自信,强自卑,强自我,弱自我,到最后的平衡,
就跟一个钟表校准一样,得左右摇摆才能最终定下来,我们就是在慢慢在校准对自己的评价,在确定自己是谁。
三、认识自我后的好处:
①你不会对任何新情况觉得慌张、犹豫和焦虑,这种确定感,会让你在新情况里面胸有成竹。
②你会对外部的评价脱敏。
③你知道自己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对自己期待过低,会使自己的潜力很难发挥出来,期待过高,又造成了完美期待。
④你慢慢会无条件地接纳自己了。很多时候,我们接纳自己是有条件的,别人喜欢我,我才可以喜欢自己,我妈妈喜欢我,我才觉得自己好,这是有条件地接纳,或者我必须得做成一个成功的事情,才能觉得自己特别棒,这是有条件地接纳。
最后,有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不要有改变自我的焦虑,要学会教育自己,发现自己跟驾驭自己,这样就可以了。
本文总结自刘媛媛《告别低效努力:上进青年高效学习方法》中《消除自我厌恶感,认识自己和接受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