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讲完了,休息一会儿……”
“不,我还要听。”
为了追求效果,每次讲故事我都力求声情并茂。追求的“愿景”效果没看到,眼前的结果是声嘶力竭、口干舌燥的我。“妈妈累了想休息一会儿,今天到此为止。”“妈妈都给你讲了三本,自己看会儿,好不好?”“我也想看会儿书,你自己看会儿去。”从耐心说服到强势制止,讲故事终于得以告一段落。时间奇缺如我,难得有看书的工夫。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她陪着我安静的看书,而不是她缠着我无休止的讲书。在一本连着一本讲述,或者一遍接着一遍重复的背景下,我难免会用“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的观点纵容自己的偷懒行为。比‘罢讲’缓和一些的方法也有,比如:加快语速、删减故事或者进行改编。她一旦发现我删减立马就会补充上漏掉的情节,气人不?你都会背了还要我讲。有时,我也会学《小绿帽》里的祖父,跟她调皮一下。
祖父:“很久以前,有个小女孩,叫小绿帽。”
孩子:“不对,叫小红帽。”
祖父:“噢,对,应该是小红帽。有一天她妈妈把她叫过来,对她说:‘小绿帽……’”
孩子:“小红帽!”
祖父:“对不起,小红帽。‘孩子现在你把这些马铃薯送到梅婶婶家去吧。’”
孩子:“不对,不是这样的!是‘带上这些蛋糕,送给外婆。’”
现实生活中,暖暖就是那个孩子的再版,我就是那个无奈祖父的化身。为了能让她尽早得独立看书,我已经有意识地让她开始识字了。对于难以理解的助词、连词,我通常采用“一个故事认一个字”的办法。经常是忽然间,我就变成了个健忘的讲书人,遇见“的”,我就不认识,通篇由她来念“的”。虽然她也会有不耐烦的时候,但好为人师的精神总是能支撑她读完通篇。现在4岁的暖暖已经认识很多字了,自己阅读文字较少的绘本,从理论上来讲应该不成问题。但实际上即使认识字她也不自己读。孩子没爱上书之前,千方百计引导;喜欢上读书后,又为讲故事烦恼。尤其是一遍一遍地重复同一个故事,对于讲述者来说实在是无聊透顶。但据说,重复听是孩子对故事进行一次次构建和填充的过程,同时也是孩子建立安全感、成就感以及阅读自信的过程。这一理论应该是我在讲故事路上不懈前行的终极动力,所以我会尽量挤出故事时间。在晴妹妹睡后,在接送她去幼儿园的路上,在我和她独处的时候,我就问她,暖暖你听故事吗?她的答案永远是肯定的。有时讲着讲着,我脑中突然会冒出《追风筝的人》里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啊,我的暖!不止于讲故事、读书,妈妈愿为你,千千万万遍!
我也期待,有一天,我的“千千万万遍”能化成一身书卷香的暖暖骄傲得对众人说:“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