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富有智慧学识的人不会困惑,仁义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谋事的人无所畏惧。
一位老人,先后创立两家企业,均跻身世界500强,又在78岁高龄时,为了国家,挺身而出,并最终力挽狂澜,扶日航于将倾覆之际。
他,就是稻盛和夫。
《稻盛经营学与儒家文化》一书,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稻盛经营学与儒家文化间的渊源,揭示了稻盛经营学中具体的“术”,及其背后的“道”——稻盛经营学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在带领读者重温儒家思想精髓的同时,更为中国企业家带来深刻思考与启发。
本书作者白波,供职于中兴通讯20年,从基层员工到副总裁,参与见证了中国通信业的高速发展,波澜壮阔的时代。同时,作者也是资深儒家文化研究者,精读了《论语》、《大学》、《孟子》等经典著作,在儒学研究上颇有心得建树。
知者不惑
大学时候的稻盛和夫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他本想学医,却学了化工。他不喜欢陶瓷,却偏偏得了份要天天和陶瓷打交道的工作。
从鹿儿岛当地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后,23岁的稻盛和夫来到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上班。第一个发工资的日子,等来的却是“请再等等”。
眼看着其他人都另谋出路相继离开了,只有稻盛没有走。当时的他不是不想走,而是被哥哥痛批“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只得选择留下。
既然走不了,那就好好干。
他把锅碗瓢盆全都搬进了车间,全身心投入陶瓷的研发,饿了就看着技术杂志啃面包,困了就在车间地上睡,醒来又继续投入工作。
“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稻盛先生的六项精进之一,也是他从第一份工作就开始践行的。
在研发一种叫做镁橄榄石的材料时,原有作为粘合剂的黏土根本无效,稻盛和夫日思夜想,反复实验,却始终没有进展。
正在一筹莫展之际,有天在车间,他不小心踢倒了一桶松香。看着被松香粘住的裤子,稻盛和夫突然灵光乍现——可不可以用松香做粘合剂?
实验结果成功了,凭借着这一项技术,原本难以为继的公司一举咸鱼翻身。
稻盛和夫生平第一次感受到工作带来的乐趣。
他不再排斥工作,真正爱上了工作。
他掌握了陶瓷研发的技术,学会了如何工作的方法,更在逆境和困难下磨炼了心性,成为了有技能、有智慧的“智者”。
创立京瓷公司初期,公司接到美国IBM的大宗订单,需要短时间内制造出2500万件集成电路基板。经过5个月的艰难研发,公司先期交付了20万件产品。然而这些产品被判次品,全部退回,公司因此损失惨重。
来不及抱怨,稻盛和夫迎难而上,他带领全体研发人员,夜以继日,连克难关,终于在规定时间内交出令客户满意的产品。
一位智者,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或许并没有现成的方法,但他拥有找到方法的能力,以及找到方法的毅力。
凭借于此,稻盛先生带领京瓷创立最初的二十几个人,一路将京瓷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做到西京原町第一,中京区第一,然后京都第一,最后是,日本第一!
几乎没有一个人敢相信,除了稻盛先生自己,但他最终带领大家将梦想一一实现!
稻盛先生掌舵京瓷期间,曾面临全球石油危机、日元升值等多次巨大危机。
得益于坚持松下幸之助的“水库式管理”,始终保有高额的现金储备量,京瓷在每次的惊涛骇浪中从容不迫,不仅从未发生过裁员,甚至员工薪金、奖金都全部正常发放。
稻盛先生更是向京瓷员工承诺:“即使遭受非常大的灾害,京瓷在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生存两年以上。”
稻盛先生这位智者,有这个勇气,更有这份能力和担当。
仁者不忧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境界。
因为人与人的心相同,能够推己及人,才有仁爱,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一次电视节目采访中,记者问稻盛先生,假如不采取措施,企业明天就要倒闭,您是否会稍稍违背一下自己的“利他”理念?这当然是为了企业,迫不得已的选择。
稻盛先生平静却坚定地说,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损人利己。
记者追问,绝对不可以吗?
“如果企业要扭曲理念才能苟延残喘,那这个企业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稻盛先生的回答简短、坚决。
没有哪个人、哪个企业,愿意自身权益遭到损害。
而胸怀一颗“利他之心”的稻盛先生,却能够在经营中心念他人,推己及人,并以此为毕生追求,一以贯之。
人到中年的稻盛先生,决意创立第二电电(DDI)。
创立的原因,要从一次赴美出差说起。
一次偶然的赴美公干,稻盛先生发现美国的长途费用比日本的便宜很多。
因为当时的日本电信电话公社(NTT)独占国内电信业务,垄断的市场地位,使得日本通讯费用高企不下。
虽然后续国家出台新的《电波法》,允许其他企业进入电信领域。但慑于NTT太过强大,许多企业纵有此心,也不敢贸然出击。
为了让日本民众不再为高昂的通讯费用所累,稻盛和夫抛出豪言壮语:京瓷人无所畏惧,让我来吧!
当时NTT年销售额逾4万亿日元,员工人数超过33万;京瓷年销售额2200亿日元,员工人数1.1万。相形之下,京瓷对NTT的挑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并且,京瓷从未涉足过电信业,对此一窍不通,与NTT的较量几乎毫无胜算可言。
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稻盛和夫没有退缩,更没有瞻前顾后的担忧。
他决意创立第二电电(DDI),并在京瓷董事会上,慷慨激昂,力陈利弊,最后更是下跪请求各位董事同意自己的提议。
董事会最终被稻盛先生的真诚和坚持所打动,一致通过了京瓷进军电信业的决议。
创业伊始,举步维艰,稻盛先生更是不断激励员工:“为了国民,我们一定要把长途电话费降下去!”
如此,方才有了DDI,今日的KDDI。
稻盛先生用了半年的时间,去一遍又一遍追问自己的内心,要经受这么大的挑战,要去做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业,我是不是因为私欲膨胀?我是不是因为想为自己才做这样的事?
最后他的结论是没有,这绝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整个日本的国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在稻盛先生看来,以“利他之心”去判断事物,凡事出于“仁”,去推己及人,连神佛都会帮你。因为神佛会帮助那些让宇宙变得更好的人,这是稻盛先生所始终坚信的。
《孟子》有云:“爱人者,人恒爱之”。
怀揣仁爱之心,利他之心的稻盛和夫,只管拼命努力,而不去忧虑结果,因为,“自助者,天助之”。
勇者不惧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
朱宸濠为此次叛乱,精心准备十年以上,叛军人数达十万人,且军械精良,粮草充足。
其时,正德皇帝朱厚照昏庸荒唐,大权旁落于宦官之手,官军根本无战斗力可言。
王阳明在江西已无职权,也没有责任去平叛。但面对当时危局,如果等待朝廷官军,百姓将遭受重大劫难。
此时的王阳明不顾生死,以临时拼凑的四万杂牌军,应对宁王的十万精兵,敌众我寡,力量悬殊。
但王阳明硬是凭借一身孤胆勇气,在短短不到四十天的时间里,力挫十万叛军,活捉朱宸濠,救江南民众于战乱萌芽。
而此时,正德皇帝率领的平叛大军才刚刚从北京出发。
这是五百年前,王阳明的“勇”。
2010年,已经78岁的稻盛和夫,受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之托,重新出山,拯救日航。
所有人都为这位缔造了两个神话的老人担忧,担心他一生的荣誉毁于一旦时,稻盛先生却挺身而出,以“铁肩打道义”的勇气,接下这块难啃的骨头。
2011年3月,在历经了424天之后,稻盛和夫终于创造了日航历史上的奇迹,1884亿日元利润的傲人成果,利润率更是高达17%,成为整个航空领域的传奇案例,缔造了业内神话。
拯救日航就意味着拯救日本的航空经济,保住日航5万名员工的生活来源,为国为民,稳定国民的整体利益。
这就是稻盛先生勇气的来源。那个时候,78岁的他因为罹患胃癌,胃部已经被切除了三分之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稻盛先生正是凭借着这份善念带来的勇气,“虽千万人吾往矣”。
回顾稻盛先生的这份勇敢,来源于自己的母亲。
在母亲的影响下,稻盛和夫坚信,不管遇到多么强大的对手,只要自己觉得是对的,那就绝不逃避、绝不认输!
稻盛先生对勇的理解,还源于与日本冒险家大场满郎的一次对话。
大场满郎是世界上首位徒步横穿南北极的人,稻盛和夫对他钦佩不已。
有次两人见面,稻盛和夫鞠躬道:“大场先生,你是最勇敢的人。”
大场满郎:“不不不,我一点也不勇敢。”
稻盛和夫:“你不勇敢?那谁勇敢?”
大场满郎:“勇敢的人,在穿越南北极时,都死在半路上了。”
稻盛和夫不解。
大场满郎解释道:“要想穿越南北极,或是做成其他的事业,只靠勇敢是不行的,靠的是小心。我在出发之前,一定要做好最周详的准备,我保证自己能够安全回来。”
“勇”的目的,乃成事。若一味追求“勇”的行为而舍弃结果,则是匹夫之勇。
《论语》记述: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路问孔子:“如果老师您领兵的话,您想要和怎样的人共事呢?”孔子答:“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结语
作为人,何为正确?
稻盛先生有一个成功等式: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这里面思维方式是从-100分到+100分。也就是说,它是有方向的,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出了问题,那么他越有热情,能力越大,反而犯的错误就会越大,最终害人害己。
这也就是稻盛先生一直强调的,决定我们行为的思维方式判断标准——“作为人,何为正确”。它不是拘泥于某一个人,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而是放到一个更大的格局,更高的高度去思考,去衡量。
在稻盛和夫官方网站上,有这样一段话:
描绘远大的理想并要使之付诸实现时,必须要问一问自己“动机是否向善”,通过自问自答来判断自己动机的善恶。如果做到了动机至善,了无私心,那么,就不必考虑结果,一定会取得成功。
让我们一起品味这本《稻盛经营学与儒家文化》,见证稻盛先生用他的“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一路凭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成为令人敬重的,当之无愧的经营大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