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阅读《我看到了教育的星辰大海》84-131
今天收到了李晓霞院长寄来的她新出版的专著《我看到了教育的星辰大海》。浏览了一下,进一步了解了晓霞的多彩。重点细读了第3部分《所见在生命化教育的现场》。获得了一份特别的惊喜。
在"各美其美的行走舞台"一节,晓霞为我写了一篇专稿《在尘埃中创造奇迹的小尘老师》。行文中对我颇有褒奖,给予了我较高的评价:
多年来,她在自我认同的道路上深耕细作,用一颗小尘托起了一个广大的世界,润泽了同行者,也成全了自己。她,无疑是“教育行走”公益情怀和行走精神的最佳代言人。
开心地留存来自晓霞院长的这份鼓励。希望往后的自己,仍然能继续努力,贡献自己的一点价值,像多年前我师父所赠予专稿文题的"一粒尘土也有她的光芒"。
在晓霞看见的教育的星辰大海中,有不少平凡而又特别的老师,会唱黄梅戏的编外教师徐春英老师;长途跋涉参加教育行走,努力提升的猫校;渴求自我成长的刘霞辉老师;在行走舞台上成功跨界的陈蕾老师……
这些人这些事都曾在教育行走现场发生着,作为教育行走的资深志愿者,对这些人事我是熟知的,感觉特别亲切。晓霞观察的视角与我不同,读着她的文字,又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跟晓霞因教育行走而相识。2017年,我们一起参加了厦门的教育行走活动,几天的活动下来,我对她的印象并不深刻,只知道她辞职在家带娃,是一个特别的营员。
对她印象较深的是活动最后一晚的歌舞晚会。那场晚会,厦门英才学校为大家提供了非常好的场地与设备、还有酒水与各种美食。那晚志愿者团队有老师准备赶稿,准备加班编辑第二天要推送的报道稿,都被我拒绝了。难得放松机会,闲聊也能生慧。我让大家全程参与歌舞晚会,尽情享受英才学校提供的优质服务。晓霞的歌声与气场让我眼前一亮。这女子不一般呀。
活动结束,我们鼓励营员写反思,写感悟,用笔记录这份美好,这份触动。晓霞传来的文字让我眼前一亮,活泼、轻快、诙谐,感觉像跳动的音符。跟她交流,我毫不吝啬地表达我的喜欢。她表示还可写几篇,成一系列,还晒了她列出的标题。
刚开始回稿挺快,后面需要我时不时地催下。还被她笑称为"催产婆"。她的潜力的确不小,陆陆续续写了十来篇质量还不错的稿件。都被推荐到行走公号发表了。
之后她又参加了第一期的张文质写作研修班。我没有到现场,而是借助网络,线上参与。此次活动,晓霞已渐露霸气,她的笑声很治愈,她的表现很积极,拍照基本在C位。彼时,我也只是感受到晓霞的热情。
晓霞让我刮目相看的是组织大家共读《奶蜜盐》。一下子建起那么多共读群,全国各地同时共读,安排井然有序,活动激励人心。不愧为共读联盟的盟主。到现在我对她的备注还有"盟主"两字。那次活动她的组织能力让我惊叹。
共读活动后,她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十万班级百万家庭家校共读活动也陆续开展。还有各种线上、线下的推动教师成长的活动、课程和家长课程。都做得有模有样。
她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家校共育的推动者。成了教育星辰大海里那颗闪亮的星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