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是人物传记,类故事书籍,思来想去无法用思维脑图的方式整理脉络而后归纳,所以试试用文本的方式来记录一下,旨在希望通过总结,能让自己不至于忘的这么快,也方便以后回顾。
这是红衣教主的第三本书,据说第四本书已经在路上,算是互联网大佬里写书最积极的一个了,这本书依旧维持他之前的风格,全篇用通俗的故事叙事手法讲述了从小学到目前为止的人生经历,简单来说就是流水账,但又不失细节,读起来毫不费力。 最初想阅读的动力是想对比《腾讯传》,利用这两本书,两个当事人的描述,将3Q大战进行梳理和还原,但读来发现书中还是有很多其他高价值内容所在,所以3Q大战整理暂且待本书整理完毕后再整理吧。
整书从他小学时候讲起,然后经历大学创业阶段、投身方正阶段、3721阶段、雅虎阶段、投资人阶段以及奇虎阶段这几个阶段回顾了此前经历。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通篇理念应该是受《颠覆者》和《创新者的窘境》等的影响,红衣教主特别推崇“颠覆”这个概念,这也跟他的性格相吻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干。
小学阶段:
从小学开始,老周就不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属于那种调皮捣蛋叛逆聪明的类型,但在这个时候,他就表现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对一件事儿极其执着的态度,确切的说,是兴趣。为了能看同学的一本关于计算机的书,可以二话不说用弥足珍贵的邮票来换取,想方设法的找机会接触计算机,努力拿到竞赛好成绩,竞赛最大动力是可以毫无限制级的在图书馆博览群书。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老周养成了2个习惯,1)博览群书,以后即便是等飞机的时候,都要买上几本飞机上看。 2)阅读快速,配合第一个习惯,使得老周的阅读量大大超过常人。 更重要的一点,此时的老周不仅仅是对科技类的书感兴趣,对人文书籍一样入迷,也使得他后来很自豪的感觉能将科技和人文结合在一起,而不单纯的是一个理科男。
发现但凡自传类书籍,在写到很久之前的事情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生动的细节描述,包括心理活动。 但按照常理来说,人对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不可能记得这么连贯,只能断断续续记起来片段而已。 而且,心理学上表示,人的记忆是不可靠的,因为人的记忆会被拆解成一块一块存储在大脑中,想起来的时候就要进行组合成片段,这就导致大脑组合的时候会把相似的记忆组合起来,造成记忆与真实有所差别,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突然遇到某一幕在之前遇到过一样。 虽然如此,但并不影响作者想表述的内容和主旨的正确性--即:老周确实小时候对计算机近乎痴迷,性格上极其叛逆,喜欢人文书籍。
大学及研究生阶段:
保送考试因为情绪问题导致失败,又倔强的不想参加高考,所幸当时的物理老师向许多名校发了推荐信,才使得老周最终进入了西安交大少年班计算机系,来到了一个高手云集的学校,开始了不安分的新旅程。
刚入学没多久,就因为打架事件被迫偿还债务(其实是对方勒索),于是他趁着暑假期间,在高中学校门口卖起了毕业生的笔记,旧书籍,这是他第一次与商业模式的接触,敏锐的他又发现有人在街头科学算命,对于擅长计算机的他来说,这小事一桩。 随后便约了几个同学,编写了一个黄历程序,开始了街头1元1次的商业赚钱,随后还上债务自然不在话下。
而在大学阶段,不安分的老周一直想着创业,所以瞄准了“反病毒卡”,于是和2个同学,偷偷摸摸借用机房、到处蹭电脑,开始了产品研发的心酸历程。一个人学生揣着火车票从西安到深圳购买原材料、自己焊接电路板、自己弄包装、自己找合作渠道等一系列车库创业旅程,整个过程之辛酸、疯狂、困难,只能在书中读过方可体会啦。 当然中间还有小插曲:机房丢失东西而周等三人成嫌疑犯被连夜审讯,差点招认入狱。
反病毒卡自己做成之后,自己开始试着推广到市场售卖,才卖出没多少,老周就意识到了现实和理想完全是不同的:用户的使用场景完全不是想象中的美好,客户的电脑上会出现各种软件冲突。
引用书中:这个过程对我触动很大,它让我意识到,真实的世界原始洪水猛兽。现实的世界让我认识到,客户使用产品的环境远远比实验室中的环境复杂,你必须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老周虽然是技术狂人,但从做第一款产品开始,就一直是以一个产品经理的角度去看,去做,去思考,这也是后来他做所有软件所秉持的态度。
接下来就是要选好销售渠道,自己没有能力做渠道,卖出去一些后做售后也让他焦头烂额,所以他决定寻找销售渠道。 于是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先是去找了瑞星,直言说我做了一个反病毒卡给你们瞧瞧,但是被一个不懂业务的年轻人直接赶了出来(班门弄斧,不赶你才怪,哈哈),后来又去找联想,但是联想说不做这一块业务。 再后来找到晓君电脑这块的负责人,负责人却让周把技术给他们,钱等赚到了再分。于是老周折戟后回到西安,开始自己找渠道---代理商,但又被代理商压榨,自己拿小头,代理商拿大头。最终代理商帮忙卖出去了一两千张反病毒卡但老周疲惫不堪。
但最后,反病毒显卡还是失败了。因为老周做的是硬件,不能及时升级病毒库。 对于这次失败老周总结失败的原因是:
失败原因:1)自己固执,太相信直觉,虽然有过感觉要做软件,但还是因为固执坚持做了硬件,导致无法升级。 2)不够专注,在此同时老周还做了许多其他事情,导致不够专注。
“不够专注”这个原因需要注意,因为在老周接下来的几次创业失败中,都觉得这个原因是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当今绝大多数创业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看人家做了什么好,自己就要往上加,最后让自己做了一堆60分的功能,一个大杂烩,却没有一个能达到80分。
再次可以对不专注这件事,许多初创公司,都有这个通病,自己模式没想明白,看对手有什么,甚至不是对手看人家这个功能好,或者觉得这个功能有用就开始抄袭、闭门造车,最后做出一个大杂烩,根本不考虑自己的目标用户、这个功能对目标用户是否有价值和自身的能力范围。 举个例子:A公司20人,B公司200人。 B公司做的产品比较庞大,A看到什么都想抄过来,这就好比A国有2万军队,B国有20万大军,A国却要和B国做一样的事情。 更何况,A公司还以20人之力去做很多功能,就好比把2万大军分成10队,每队2000人去攻打B国、C国、D国等。
孙子兵法《谋攻篇》言道: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守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用在创业初期应该也是适用的。 在初期人数少,资源少的情况下,应该集中资源做深度,在某一特定方向做出成绩,站稳脚跟后方可慢慢的再扩展,然后扩展之后再根据情况向上攻击,即:先谋生存,再求发展。
而不够专注的另一个弊端就是猴子掰棒子,每一个都浅尝辄止尚未触达核心就开始分心进入下个领域,继续浅尝辄止,结果弄出一堆蜻蜓点水,却从来没能在一个领域内深入研究,找对方向。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这个产品确实是有价值的,功能对于用户来说是有意义的,做减法而非加法。正如周鸿祎在《我的互联网方法论》里说道:任何不以解决用户问题为目的的功能,都是耍流氓。
大学阶段的第二次创业是做了一个叫“信心”平面广告创意系统,就是将国外的设计软件进行汉化。这是个很好的产品,给当时的设计人员提供了极大便利和强大的设计工具。 但老周还是失败了。老周开始布局河南市场,想在河南市场打开,但应投资人的建议,老周开始在全国遍地撒花,招聘大量人员全国推销。导致最后兵力分散,老本营河南都被对手给渗透攻破了。
当然其中还有个小插曲,老周与投资人之间的矛盾和被骗的经历,此处不赘述。
看这次的失败,原因还是“不够专注”。 脚跟还没站稳,就开始分散兵力扩散到全国市场,正如上面所言。 2w军队和20w军队竞争,2w的还要分散成10队。
这里可以借鉴柳井正在《九死一生》一书中提到的优衣库的成功之道。 柳井正先根据优衣库的定位,选择了合适的开店地址,然后店铺开张后,用这种模式验证是否可行,店铺盈利后,确认模式无问题,然后再将模式复制到下个城市,一步一步来。
毕业投身方正阶段
这段经历一开篇,老周就告诫所有年轻人:1)创业是一种精神,但不要为创业而创业,做CEO太容易,但是成功很难。将自己开公司失败归结为:大跃进和揠苗助长。 2)建议毕业生不要一毕业就去创业,开公司很复杂,其中有很多流程是毕业生根本不懂的。要先去大公司了解公司的运作体系后,创业才更有机会。
投身方正后做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利用程序员的技术+产品的思维,做了一个更人性化、体验更好的可视化操作软件,获得了一致好评。有此基础,老周向上面请示要做一个“飞扬”的邮件系统,原本这个在局域网内使用的邮件系统极其难用,老周借助游戏模式将邮件系统体验方面进行优化。比如,一登录就看到一个美女秘书站在办公桌前说:您有xxx的邮件。 桌子上放着未读邮件的信封,上面写着来自xxx。 但最终飞扬还是失败了,具体原因如下:
飞扬失败原因:
1)把自己的需求当做用户的需求,2)一味的沉迷于游戏界面的趣味性,却忘记了软件应该有的效率性、直观性。,3)忘记了简单是美,在邮件里加入了日历、时钟等,又一次没有保持“专注性”。
在这里老周想明白后,向公司申请将邮件免费给用户使用。 当时老周隐约感觉到互联网免费是个趋势,但是被高层否决。感觉孤独,不被理解的老周感慨离职。
3721阶段
1998年,老周再次创业,创建了赫赫有名的3721,做出了3721客户端。其初期想法是做一个中文网址服务,当时用户进入某个网站都是要记住http://www.xxxxx.com这种域名,输入到浏览器中才可以访问到对应网站。 老周就想做一个中文网址搜索,国人输入公司名字,就直接调转到公司网址。但是在初期因为技术门槛低而不被看好,在寻求投资过程中也因此碰壁。那个时候出现了一家叫“步行”的竞品在积极寻求资本,周觉得一旦步行拿到资本,有钱推广后,3721将会被取代。所以也开始了急求资本的道路,在一系列碰壁之后,遇到了IDG,进而遇到王功权,拿到了200万融资。
解决资金问题后,便开始大力推广,此时老周不专注的毛病再次出现。看到大家见面都交换名片,就像做一款网络电子名片工具,在此基础上延伸做成一个个人空间,其实就是QQzone的雏形,在初期开始到处试错,到处挖井,但是每次挖个两三米发现没水就放弃了。这样一来毫无管理经验的老周,在管理上出了问题,导致资金很快用完,资金链近乎断裂。
这个时候刚好赶上国际和国内许多门户网站成功浪潮,雅虎、网易、新浪、搜狐等。这些模式投资人一听就懂,而3721的模式投资人不理解,也看不到赢利点,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流量为王。 于是公司将新来员工清退,高管不拿薪水,中层半薪勉强度日。在与一位日本投资人沟通无果后,周意识到需要一个能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人员,于是招募了海龟刘千叶和一个女博士。在两位高超的财务能力和管理能力下,融资顺利到位。但两位海龟想对公司进行改革,改成国外的模式,也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EO CFO CMO,三者有平等的投票权,即三者都是公司主人。 老周不统一,觉得初期公司还不稳定,还需要它来把控方向,由此发生了一系列冲突,最后辞掉了这两位功臣。
因时间关系以下内容不再详细描述细节,重点讲几个关键性事件:
1999年,网易的黄志敏加入3721,带来了很多新的互联网思维;
开始做了3721桌面快车,抓取一些网站的资讯,直接在桌面上滚动显示,用户不必进入网站即可看到滚动资讯;
在3721里做了快捷键书签,用户按对应数字直接进入对应网站,这样3721和网站展开合作互利共赢,3721给网站带流量,网站给3721做推广。
大公司渠道拿不下,于是找了许多小网站合作推广,形成了最早的网站联盟雏形。
竞拍关键词,软件下载、免费邮箱、招聘,一字千金,算是竞价排名的雏形。
同年,百度悄然成立。
由于老周的局限性,并没有顺势而为,将服务转变成搜索引擎+竞价排名;
B轮融资到位,引入具有丰富成功创业经验的雅虎副总裁担任顾问。 周和这位副总裁脾气不投,相互不服,所以对这位副总裁提出的“转搜索领域,搜搜领域将是趋势”的建议极度抵触,为此下令将产品上所有与搜索有关的功能、内容全部咔嚓掉。
所以老周奉劝所有创业者,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
2000-2001年,互联网迎来寒冬。纳斯达克股灾,股价崩盘。
新浪、网易、搜狐赶在纳斯达克彻底崩盘钱上市,成为了幸运儿。没有上市成功,加上遇到互联网资本寒冬,融资不到位的企业尸横遍野。
同年,网易遭遇假账风波,张朝阳应对北大青鸟恶意收购,实施“毒丸”计划,国内互联网并不平静。
毒丸计划: 是美国著名的并购律师马丁·利普顿(MartinLipton)1982年发明的,正式名称为“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当一个公司一旦遇到恶意收购,尤其是当收购方占有的股份已经达到10%到20%的时候,公司为了保住自己的控股权,就会大量低价增发新股。目的就是让收购方手中的股票占比下降,也就是摊薄股权,同时也增大了收购成本,目的就是让收购方无法达到控股的目标。毒丸计划一经采用,至少会产生两个效果:其一,对恶意收购方产生威慑作用;其二,对采用该计划的公司有兴趣的收购方会减少。这一反收购措施,于1985年在美国特拉华法院被判决合法化。2005年,新浪在面对盛大收购的时候,就是采用了毒丸计划。最终盛大只能无奈放弃新浪。
3721网络实名慢慢发展起来,有了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000年美国出现了realname,和IE捆绑,对3721直接产生威胁。
开始和realname谈判,希望避开正面厮杀,希望3721成为realname在中国的代理商。
谈判过程中双方都想控制技术标准,甚至realname要收购3721,双方互不相让,。
realname突然让步想要合作,不再收购3721,但要3721交出核心技术。原来股市崩盘影响到realname的上市计划,导致realname上市美梦泡汤,和很多互联网企业一样,陷入寒冬。
双方谈判破裂。 3721开始紧张的跑马圈地,与三大门户合作,每年给三大100-150万费用,在他们页面上做个文字链。
学习韩国竞争对手netpia的做法,联合电信和ISP劫持地址栏和解析请求,绕过IE。
中国电信不屑于与3721合作,周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与二三线城市的城市信息港谈合作,稳扎稳打,带来巨大流量。
2001年开始收费,开始盈利,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第一家有了收入并实现盈利的公司。
2001年4月,周开始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没有自己的渠道,所以想借势,与国内大的渠道商合作,发现渠道商们都没了下文,追究才发现,与CNNIC有关。
CNNIC,中国互联网中心,负责我国域名注册管理的唯一机构,与3721相辅相成,号称有国家主管部门成立。与3721业务相辅相成。
3721想寻求与CNNIC合作,但CNNIC给出了霸王条款,让3721交出核心机密、源代码,明白是直接拿到核心技术自己做一个,然后打死3721。
双方谈判破裂,因为这个巧取豪夺的合作计划,老周开始起疑心,发现CNNIC根本不是国家成立的政府官方部门,只是中科院计算机和网络信息中心下属的一个科室。往外打着官方旗号进行宣传和运营。
最后一次谈判失败,CNNIC直言自己非官非商,亦官亦商,收不了你就自己做,然后压死你。 矛盾爆发,于是双方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展开了公开对战。
2001年CNNIC和realname合作,不用再下载客户端即可使用服务,将3721直接处于危险境地。 3721为了应对,采用了插件的形式,将软件压缩到100k,找网站合作,只要有用户访问了合作网站,电脑检测到用户没有安装插件,就开始弹出插件安装弹层,引导用户安装插件。
随后竞争对手公司也开始大肆使用插件,并且肆意在安装自己插件的时候,卸载对手插件。为了应对这种做法,所有公司都让自己的插件变得难以卸载。
3721开始自己找渠道推广,老周又开始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把三线城市的所有代理商、烟酒经销商等等渠道都变成了自己的渠道,并且让渠道商拿大头,自己拿小头,提高了渠道商的积极性。 由此,3721到了2002年销售额突破2亿。
在3721和CNNIC竞争过程中,百度悄然壮大了。
周鸿祎去找李彦宏谈合作,周鸿祎讲解完自己的看法后,沉默的李彦宏淡定的说了一句话“我觉得3721本质上也是搜索,以后我们肯定会有竞争”,于是合作无疾而终。
百度也开始做插件,进而变成了百度搜霸。并且采用了让用户安装百度插件的时候,删除3721插件。于是多方展开了卸载、安装大战,后安装的直接将先安装的卸载。
于是3721和百度对簿公堂。百度诉3721不正当竞争。
后寻求与google合作无果,google也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在多次交锋后,老周心力交瘁,心生退意。而且3721模式并不被看好,搜索也错过了最佳时机。
新浪、搜狐、阿里都要斥巨资,甚至使用40%左右的股权来收购3721。最后雅虎出价1.2亿,老周想着借助雅虎的声望、品牌、和业务契合度发展3721,于是卖给了雅虎。但老周回忆道此时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权。
雅虎阶段:
在雅虎阶段的老周,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憋屈到家。
在雅虎,老周开始发力搜索,雅虎在全球布局搜索,老周向总部申请争取布局中国搜索。
1)决策冲突
老周有自己的想法和决策,但总部并不同意,包括定位和品牌名字都产生了冲突。
2)中西方企业管理制度冲突
老周雷厉风行,想到就干,中国市场高速发展,很注重谁先出手谁先占领。 但老周的每一个申请申报上去,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有一个答复,繁杂的流程手续让老周觉得过错很多时机。
3)工作环境冲突
雅虎员工注重人权,享受生活,没有干劲和拼劲,这让老周很不爽,训斥下属后,还被总部警告要尊重员工人权,该员工被开除后居然被调回总部“升职了”。
雅虎员工善于做漂亮的PPT汇报,但执行力却让老周极度不满意。
4)文化差异
老周利用本土化热点来做宣传推广,但是总部根本不理解。比如想在开心辞典中进行宣传,老外根本不懂什么是开心辞典,王小丫又是谁。
随后双方价值观一再发生冲突,比如老周想做免费,总部不同意。于是最终导致两者分道扬镳。
在此阶段有两个地方产品做得比较精彩:
1)定位:利用《定位》一书的理论,新的搜索引擎不使用雅虎的名字,不叫“雅虎”搜索,而叫做“一搜”。其目的是避免造成用户心中定位混淆。比如,IBM生产了水杯,人们会觉得一个做电脑的做水杯,肯定做的不好。 所以大多数企业都会采取新品牌来进入市场,比如丰田和雷克萨斯、本田和讴歌、日产和英菲尼迪、腾讯和搜搜、淘宝和天猫等等。
当然定位理论不仅这些。建议看看本书。
2)功能定位
直接进军搜索无异于正面交锋,起步较晚、实力差异会造成被动,于是聚焦MP3音乐搜索,由此入手,后续追求扩大业务范围,巧妙避开竞争。
投资人阶段
因为雅虎的竞业协议,老周1年内不得回到前线,于是做起了IDG投资人。
在此期间,便投资了奇虎360.
1年后,重新回到战场,加入奇虎,进军搜索,避开正面交锋,借助当时高速发展的社区网站,从社区搜索入手打入市场。
此处不多赘述。
奇虎阶段:
在奇虎,周鸿祎注意到了网络安全是一个用户确实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用户需求。由他开启的流氓软件,对用户造成的不便,也该由他来解决。
在网络安全业务之上,老周也开始了他的互联网免费战略,开始用免费策略再市场上搅弄风云,大肆屠杀,将杀毒软件带入了免费时代。
时间问题,该阶段就重点只记述【3Q大战这一件事儿】
2010年春节,腾讯推出QQ医生,在PC端捆绑安装,只要上QQ就强制性下载QQ医生,主要在北京地区试水,杀毒软件互不兼容,导致矛盾显露。 但因其产品不成熟,QQ医生卸载率高,未造成大威胁。
2010年5月31日,腾讯推出简易版QQ电脑管家。
2010年9月22日,腾讯QQ管家全功能版正式上线,功能高度重合安全卫士,QQ捆绑安装。
2010年9月27日,因之前与马化腾沟通无果,奇虎推出QQ隐私保护器,斥责QQ扫描用户硬盘,并发文斥责腾讯抄袭、逼死创新,引起舆论共鸣。
2010年9月28日,腾讯发表联合其他公司声明,只是安全检查,并不扫描用户隐私。
2010年10月27日,腾讯发表《反对360不正当竞争以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
2010年10月27日,周鸿祎通过微博发声,声明因免费战略损坏多家企业利益,招致群攻。但奇虎敢于向灰色利益宣战。
2010年10月29日,奇虎推出360扣扣保镖。主要功能涵盖隐私保护、防止盗号、过滤QQ广告、清理QQ垃圾。同时用户安装360扣扣保镖后,点击QQ上的安全icon,直接链接到360扣扣保镖。 72小时内,装机量突破1000万。
2010年10月29日,腾讯发布声明,称360扣扣保镖是非法外挂。
警察突击360,周鸿祎出逃香港。
2011年11月3日晚上,腾讯以360安全卫士劫持qq用户为由,为维护QQ用户利益,宣布了著名的“艰难的决定”,让用户在QQ和安全卫士之间二选一。
腾讯出此决策后,引起网民舆论大潮,这种绑架用户的行为,让腾讯失去口碑,抄袭逼死其他公司的做法,也让其公众印象很不友好。舆论天秤向360倾斜,虽然安全卫士卸载率飙升,但也导致QQ卸载率飙升。
1小时后,奇虎斥责腾讯绑架用户,同时推出web QQ版本。
腾讯随即做出技术反应,web QQ服务停止, QQ空间不支持360浏览器访问。
奇虎:上市主承销商撤退。请王功权做和事佬,调解失败。
11月4日9点10分,奇虎发表公开信,360扣扣保镖下线,并发布致网民求助信,请用户坚定的站出来,3天内不要使用QQ。
11月4日9点腾讯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立场。遭网上舆论一边倒的声讨以及媒体记者质问。处于舆论不利地位。
11月5日上午,腾讯+金山+搜狗+遨游+可牛+百度联手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不兼容360系列软件,披露360的八大谎言。(但搜狐CEO张朝阳表示并不知道不兼容计划)
新浪宣布支持360并达成合作协议,还与MSN展开合作。
11月10日,奇虎宣布,QQ和360兼容,同时启动上市工作会。
11月15日,周鸿祎发表“与其苟活着,不如奋起抗争”站在弱者立场上表达观点。
11月20日,工信部正式发布通告,责令两家公司5个工作日内向公众道歉并停止战争。
2012年4月,腾讯诉360扣扣保镖不正当竞争。
2014年2月,奇虎败诉。
在3Q大战中:
360战队:盛大、迅雷、搜狐、暴风、新浪
腾讯战队:卡巴斯基、瑞星、金山、百度、遨游、可牛
老矛盾:
奇虎VS金山===安全卫士和金山网盾
奇虎VS遨游===360安全浏览器和傲游浏览器,遨游浏览器安全组件为金山提供,被360安全卫士拦截定义为木马
奇虎VS百度===百度搜霸和3721插件,百度工具栏被360安全卫士定义为恶意插件,提示卸载。
奇虎VS可牛===周鸿祎和傅盛老同事之间的矛盾。 360杀毒和可牛杀毒之间的矛盾,奇虎直接拦截肯牛杀毒。 可牛又被金山收购。
3Q总结:
3Q大战之前,腾讯是中国最强大的抄袭之王,肆无忌惮的等创业公司趟出道路,模式验证成功后,利用QQ用户量和粘性直接抄袭,逼死创业公司。当时任何创业公司都逃不开一个问题:如果腾讯也做了这件事,你怎么办? 也因此, 2010年7月24日,2010年第28期《计算机世界》在封面打出“狗日的腾讯”大幅标题,并且配上一张一只被插上三刀的QQ企鹅为图。 腾讯着实为创业公司的公敌,扼杀创新的杀手。 3Q大战之后,腾讯意识到这种做法失去民心,引起舆论声讨,用户对腾讯的认可度和依赖度也因此没有好印象,故在此之后,腾讯成立投资部,不再以抄袭为主,而已投资、扶持、收购创业公司为主。
毫无疑问,3Q大战可以称之为互联网行业的一个里程碑,在此后,创新公司林立。
而奇虎方面,很少有企业能抵挡得住腾讯的抄袭,老周不按常理出牌和招招致命的打法,成功让奇虎活了下来,并让腾讯吃了亏。其中360扣扣保镖直击要害,直接拦截腾讯广告,让其损失了主要营收。再强制修改qq客户端,点击qq客户端上的安全icon,直接连接到了360扣扣保镖。 虽然打法流氓,但胜的漂亮。
书中没有提及另外的几次,周鸿祎VS李彦宏,周鸿祎VS马云等其他经典战役,这些也是值得总结的点,有时间会再总结补上。
另外,3721进入雅虎导致失败,为阿里后来被雅虎收购提供了经验,让马云意识到要掌控公司控制权,并在最后马云将雅虎逐出董事会,而后又成为了雅虎中国的股东的戏剧性谍战打下伏笔。这场战役,一样值得总结,稍后补上。
至此,全书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