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又是新的一年了,在此新年交接之时,突然就想问,还有没有人记得6年前那个特殊的年份?
(大过年的问这种话是不是有点找抽?)

不过朕确实没有什么恶意。六年前,有多少人真正相信了这个世界或许真的不会再存在了?
虽说现在回想那时有些懵懂相信的自己的确是怎么看怎么傻的,但也就是那一次的信以为真,居然能让以后的每一天都过得十分珍惜也是着实不易。
说到灾难片,实际上最怕的就是乱。尤其是像《2012》这种励志要搞垮了全世界的存在,“乱”几乎就是在确定剧本方向的那一刻就甩不掉锅了。

但是,很意外,《2012》真的在剧情上完善的很好。
这一篇文章里,咱们就来拆一拆这部影片里的各种主线。
因为大型灾难片几乎都要遍及全球,所以如果只以单一主人公来书写难免会变得单薄。
但是也不能说这类片子就不存在,比如像是DC、漫威宇宙系列,其实不管是拖出个钢铁侠还是蜘蛛侠,在命题上都可以算作是灾难片的一种的。不过由于只有单一主人公,所以难免会拍成这种“超人救世片”。

如果只是超人救世,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是总归是与我们灾难片的大方向还是有所偏离的。
倘若单一主人公,再附上些先是魔幻主义的灾难片,虽说也可以存在,比如像是《泰坦尼克号》。但是终究凸现出来的主题较少,可能受限于爱情或者其他方面的大主题。
像是《2012》这类多重主角,多条主线的影片,虽然难把握,但确实是可以较为全面的表现亲情、爱情、友情,包括人性的各个方面特征。

那么,在《2012》里到底包含了多少条主线呢?
第一条大主角(逆袭男主)
首先第一条,最明显的:作家,包括前妻、前妻的现任丈夫、诺亚和莉莉两个孩子。
作家基本上可以算这部多主角片里的大主角了。整部影片围绕着作家的家庭展开,并且作家在全片的最后也是作为拯救者存在的。

这条线其实是大多数好莱坞电影里都会出现的存在。不管现实到底有多悲催,总会有一个看着也挺悲催的男人那么幸运地发现所有别人不知道秘密至极的事情。
举两个栗子:斯皮尔伯格《第三类接触》里的那个发现了佛光似的男人,还有《阿甘正传》里那个幸运到爆棚的小傻子阿甘。
但是就像朕在前面说的,作家是大主角,那自然也有些神秘的隐藏技能。而在这里作家的隐藏线索实际上就是他写的书。

我们其实能从那个研究员的口中听出,作家写的书实际上写的就是世界末日。不过这个作家不像别人只写世界末日时人性的丑恶,他写的是世界末日了之后,世界还有个十分圆满的结局,合家大团圆的那种。
虽然这本书因为各种原因,一共就卖出去了400本。但是聪明的爱卿们是不是都发现了,这本书提取出来的主要情节实际上就是整部电影的主要内容。
第二条:政府
这一条主线包括研究员、总统女儿、卡尔,以及所有在政府里吃瓜的背景人员们。
(卡尔就是那个说话总不讨喜的胖子政客。)

这一条主线其实可以定义为政府一派,虽然说美国政府(因为是美片)的最高领导人是总统,但是看过电影的爱卿们估计都会发现,总统在这部影片里实际上并没有在权力运行上占特别多的戏份。
所以总的来说,在这部影片中政府的主要领导人其实可以算作是卡尔。而很神奇的,卡尔基本上算是这部影片中极少甚至估计能称得上是唯一的反派了。
而在他的身边,除去一群没有什么看点的围观人群外,有点存在感的就是研究员和总统的女儿了。

相对于卡尔,研究员与总统女儿就是负责在旁边旁敲侧击作为后勤助攻的存在了。
第三条:智者
在这一条线里,实际上可以把黄石公园的那个疯子和西藏的那个喇嘛归为一类。
这两个人是人类世界里的智者。他们在很早的情况下就知道了世界末日的存在,但是他们不同于其他所有人的慌乱逃命。

黄石公园的那个疯子,以拥抱和欣赏迎来了他的末日。而西藏的那个喇嘛居然可以在洪水滔天翻滚而来的时候泰然处之,照常撞钟。
这两种做法其实都是能在我们的内心撞起巨大涟漪的。因为他们面对灾难无与伦比的姿态。
第四条:大众
这条线的主角说是总统,但实际上这个总统并没有站在政府的一边,而是选择和他的子民们在一起。
是不是很像古代那些与民同在的帝王们?贼霸气的存在。

不过确实,在面对死亡的时候,管他是什么总统还是博士后、大富豪的,其实不过都是普通的大众。
就像是那个从没有露面的意大利总统,在最后一刻也是选择了要跟他的子民们一起祈祷。
或许会有人觉着这样的行为很蠢,但实际上在死亡面前,跟随自己的信仰,未必不是一个很好的依靠。
因为除了这样,我们实际上根本无所适从。
第五条:富商
有这一条线索的存在,朕只能说,编剧选材真的很毒……

我们天天说一定要有钱,才能怎样怎样,甚至能一见面就问拆迁拆了多少钱……
那既然这样的话,编剧就直接把钱作为了能够上诺亚方舟的主要途径。钱多的人就可以买到票,钱少的人只能等死。
而这里面选择的富商代表真的很有代表性,看不起穷人,幼稚且恶毒地诅咒情妇和她出轨的那个保镖小三,甚至会用钱来报复他的情妇。

各种所谓“有钱人”的铜臭气都被编剧一概划分到这个富商的头上。
但是最后这个富商的死亡真的超级有戏剧性。为了救自己的儿子,他甚至不惜以用自己的身体搭坐桥梁,让两个孩子爬上船。
第六条:螺丝陪衬
这条线主要是西藏的那条线,包括在方舟上当工人的哥哥,还有当喇嘛的弟弟,以及爷爷、奶奶。

这一条线朕把他说成是陪衬,因为真的,戏份不多。不过又在让大主角上船的事件上起了最关键的作用,所以也是螺丝。
这条线在这部影片中不可或缺不仅是因为它在最后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也因为这条线在“善”的主题下,状似无意的推波助澜。
因为这类“小人物”的一点点的推波助澜,也让我们看到了“哦,这个世界这的很美好”的主题。

在这条线的背后其实还可以包括研究员父亲在的那条船上,他父亲和另一个老船员之间的搭档友谊。
还有那个刚开始就发现了世界末日的印度小伙和他的一家,在面临洪水时的互相依偎。
一大堆的“小人物”式堆砌,组成了这部影片最想表达的“善”。
总体而言,多条主线,多条线索。

在这种密密麻麻的框架下,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居然还能将所有的细节都顾及到,并且有条不紊、款款道来,真的很牛掰。
或许正是因为他这种稳稳的大家手笔,才为他在五年之后带来了另一部科幻巨制——《后天》。
文末点赞~大吉大利,今晚吃鸡φ(>ω<*) ~
该文章由小朕先生独创,转发请询问作者并注明出处,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