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这章主要阐述了运用目的揭示法,通过我们自身的情绪感受和孩子在要求停止不当行为的反应两条线索去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从而帮助我们看到孩子4种不同错误目的而采取合适的鼓励方式。理解4种错误的行为目的,可以让我们明白孩子是通过不良行为去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以一种鼓励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同时教给孩子人生技能。
而现实生活中,一旦看到孩子有不良行为或者正如书中所说是孩子的适龄行为而非不良行为出现时,自己很多时候的直接感受就是生气,然后就想着当下立即解决问题,带着自己当下不好的情绪开始说教,希望孩子能领略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并作出改正。然而结果通常是孩子很不服气,更不愿意配合。接下来自己会感觉愤怒和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越演越烈继续指责甚至惩罚,结果经常和女儿限入权力之争!最后感觉到自己很受伤,孩子哭闹大叫丝毫也没有愿意妥协的意愿!而我自始自终也没看到孩子背后的需求,想解决问题也就不可能了。
这章给我的启示:给自己和孩子一点时间,让自己先平静下来然后花时间去觉察自己的情绪和孩子的不当行为的错误目的,找到尊重孩子和自己的方式,把孩子的权力还给孩子,请孩子帮忙提供对双方都尊重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真正改善自己的不当行为和孩子的行为。
第5章:当心逻辑后果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两个概念: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自然后果这个概念很好理解,平时运用的时候最大的误区就是自己会忍不住干预:说教,借题发挥。女儿是典型的起床困难户,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每天早上都在我一边帮这帮那一边催促唠叨下起床吃早饭,而她早起上学的情况没有得到任何有效的改善。自从接触正面管教自己学着尽量放手:晚上让她自己给早上起床订好闹钟,提前告知她我不再提供叫她起床服务,执行的前几天有一次睡过头起来太晚了到学校被老师批评了,回来请我帮忙在闹钟响后再叫她一次。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能做到闹钟一响自己就能做起来然后自己起床,一段时间后她又开始不起了,我仍然忍着不做任何干预,这次迟到被老师罚站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回来后她说被罚了她很难为情,接下来她自己又想出让我可以抱抱她或者放点手机音乐可以让她快速起床的办法。虽然这个过程我能做到不帮忙不解救不说教很不容易,但这个她自己去体验自然后果的过程,最大的改善就是她自己知道急了,并且也在积极想办法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像以前早起上学是我的事,都是我在急,她完全置身事外。当我置身事外的时候,她才能慢慢意识到这件事情是她自己必须面对的,而自己必须要想办法让自己早起。
其实在重新学习这一章之前,对于逻辑后果的概念还是没有完全理解,虽然之前听过梅花老师对于这张工具卡的分享。这次自己读完书语音分享再听梅花老师的答疑终于解惑了。因为A导致了B,B就是后果,B通常在使用时是惩罚性的,因为我们成人惯有的思维模式是事情发生,我们就想要去追责然后让责任人接受教训并承担后果,然后这个后果是负面的,让承担后果的人感觉到了羞辱自责或者是很不甘心。正面管教里提出的逻辑后果是积极正向鼓励性的,使用的目的是能带给孩子有益的体验,并鼓励孩子负责任的合作,下次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正确的逻辑后果必须符合4个R:相关、尊重、合理、预先告知,只有遵循了这4个执行标准,我们才能称之为有效的逻辑后果。因为逻辑后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像我们不太好理解这个概念一样,使用的过程中很难很好的去拿捏,所以尽量不用,而使用其它更有效的正面管教的其它工具。
第6章:关注于解决问题
从关注于惩罚和逻辑后果转向关注于解决问题,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给了当问题发生时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指向,从而让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做出改变。解决问题的主旨是: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办法是什么?关注于解决问题的3R1H:相关的、尊重的、合理的、有帮助的,与逻辑后果不一样的是最后一项,也就是说关注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为问题付出代价。关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积极的暂停,启发式提问。这个工具卡在自己逐渐学习理解践行的过程中,感觉非常好用。现在遇到孩子们的问题一旦思路转向怎么去解决问题时,就会有意识地提醒自己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让自己暂停情绪平复后再用启发式提问,孩子们很聪明,很多事情他们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只是因为我很多处理方式让他们不愿意配合和合作。
感觉这三章的内容是日常践行过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需要反复阅读理解运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