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无意间当当网购买了林清玄先生的人生最美是清欢,话说这本书原本只想着当成闲书来阅览,只因自己也快将近四十不惑的年龄,奈何感情一直不顺,生活中不缺吃穿住行,唯独缺一个能从思想上真正契合而我又敬佩仰慕的伴侣。
每每感情失意都是内心的一次重创,遂然已觉心灰意冷;时常生出人生已再无可恋的绝望感、孤独感,只是奈何儿子还小,妈妈也年岁渐老;不忍作出出格的事情去伤害打击家人,唯有独自坚强下去。
就在头脑发晕生无可恋的时候,为了让自己能安静下来入睡,拿起床头的那本《人间最美是清欢》听着耳机里柔和舒缓的轻音乐,一个字一个字看着先生写的文字,文内娓娓道来的再平淡不过的生活细节处的感悟,当下让我那颗焦躁、绝望又伤痛的心沉静了下来。先生也喜欢研究佛经,一并著有菩提系列好几本书里面倾注了自己多年对佛法当下生活的领悟;感恩让我在这样的当下和年龄拜读了您的文章和书籍。佛经中提倡的更多也是中庸之道,而先生书中一直倾注的清欢一样的情感也是中庸之道,内心的平和才会有喜乐。真正的喜乐与情爱无关,与淡然一生有关。接着看了《亲密关系》《当下的力量》《人生的智慧》,借由费勇老师说的,其实佛学不能把它看作单纯的宗教信仰,而是无论是基督教/佛教/道家/西方哲学,这些所讲的都是同一种思想概念:人在世上的生活哲学!

清玄先生30岁看了一本书幡然醒悟,毅然决然进入寺庙学习佛法;貌似他的文字让人感觉他是一个由里到外都特别温柔的人,可殊不知他对待自己的婚姻的果敢就如当年进寺庙的果断,放下大好事业的开始,只为直面自己的内心和对人生终极追求;因为先生从一开始便是一无所有,他不怕失去什么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除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之情和头皮之下的满脑子思想。而我们当今的人呢?又有几个人可以做到他的果敢和果断,也许有再大的勇气也会被一些人称为“冲动”。但是生活有时就是需要一些“冲动”不是么?
记得我初中的时候,依稀记得自己跟父亲因为一些事情争吵,父亲总说我对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性格冲动以后肯定要后悔的;当时的我内心默默的发誓,此生我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做任何决定是和事情都不会后悔;如今再回过头来看,虽然一步一挫折但是遇到的人和事,我都不后悔。而三分钟热度,如今我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我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职业,我也将终身为之不懈努力。细细想来就如书里说的,你的爱人、亲人、朋友或者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其实他们(它们)都是通过不一样的方式帮助你看清楚自己,从而更了解自己,让你最终领悟到人生的哲理。费勇老师说:其实人活着就是一种修行,不需要进入寺庙剃度做比丘,因为佛祖本身也是凡人,对活着和人生参透而得大智慧。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当你真正领悟了生活的智慧,你也就会活得更自在更清欢。
最近听到一句话:如果你总是想太多,那是因为你没有看足够多的书。是啊,看书真的能让人静下心里,沉浸在精神的世界里才会明白世间的一切原来都是那么的虚无,我们只是活在这个身体里,可你真的知道自己是谁?又终将变成谁么?清玄先生说:”看书,要从容的看,从书中收获感动,从书中体会美好。”是的当你有一颗慈悲的心,懂得感受生活中细微的一切,我们总能发现美好和感动。
佛法里有一关就是生死关,释迦牟尼问弟子:你们认为天下四个大海的水多,还是在过去遥远的日子里,因为和亲爱的人别离所留的眼泪多呢?弟子回答:我们常听世尊的教化,所以知道四个大海总量的总和,一定比不上在遥远日子里,在无数次的生涯中,人为所爱着离别留下的眼泪多。
无论情困/物困,当我们知道其实在今生今世,情如白云过隙,物则是梦幻泡影,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抱老以终呢?不在乎拥有多少物,不在乎拥有多少情,而在于能不能在旧物里找到新的启示,能不能在旧情里找到新的智慧,(进出无碍才得以见到那个真正的自我)。费勇老师说:“知道和做到的区别是,知道而做不到也就还是没有真正明白参透。”是的,如今道理我都知道,可有时却做不到真正的放下,那么我就继续我的人生修行吧,感谢那些曾经的人与事,让我更加的看清自己,更接近了我是谁的答案。

与你相遇相知我不后悔,至少当下的我越来越清楚自己所要找寻的另一半是如何,在懂爱的年纪遇到了不能在一起的人,很可惜你无果敢的勇气,而我对这段感情太过心灰意冷;无论此生是否孤独一人终老,都是我自己要走的自我修行的人生道路,只希望到自己60岁时候,再回首看来你我之间的交集经历越发的如一段别人的情爱故事一样有趣又伤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