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东峰,出了引凤亭,一个交叉路口,右边指示金锁关方向的下坡石级便是去北峰的方向,左边的上坡石级,才是中峰方向。当然中峰已是路过也不必刻意错过,都说没啥看头,然而怎么样的一种没啥看头,也算是一种看头。

拾级而上有个庙,据说是秦穆公女儿弄玉曾于此修炼成仙,故中峰也称玉女峰。

穿过一个古朴的门洞,再几步石级绕上,见到一个红柱灰瓦、笼着金色绸缎门帘的玉女宫。

仰面望去,哪有峰? 只是一个山间的平台,居然有海拔2037.8米,有些将信将疑。

不过是一个山岙,高海拔的山岙。东峰、南峰、西峰相交叉处的一个山岙。

向北望,是东峰西端的尾巴,近处古木高耸,远处裸色岩体稀少,油松密布,浓荫蔽日,山脚处深沟不知有否流水,但是雨天我想一定溪流潺潺。

西望是高大的西峰,也是西峰植物最茂密的东南坡。远远眺望,可见上午走过的巨灵足和莲花石,无数的红丝带在风里荡漾。

南望,逶迤的南峰山脚,特别漂亮的岩石纹理,仿如罗马的圆形穹顶,或是说巨型大伞,一顶挨着一顶,暴雨如注地流,一束束随性的流,流在伞上,流成伞形,成了如伞的流。是一串绵延的水流岩壁的历史定格,千年的流,流成了撑开的伞形,大自然水造的杰作。

纷纷的都上来了,三百六十度的仰望过后,咔嚓了几张倩影,仅仅几分钟,别过背,纷纷地离去。

有些旅人频频回头回望,已经有点爱上了的西峰,西峰之巅。是啊,无论如何仰望,无法穿越松林去探寻南峰之巅,东峰也只见其尾不见其首,北峰还远在北边。唯有西峰在远处招手,珍惜眼前吧。

原路返回,再次遇见玉女殿。

低头脚下,山麦冬秋意渐浓。

侧目远望,蓝天绿野。

仰望的天空,扣个框,别样的趣味。

很快回到了三叉路口,朝着金锁关方向,拾级而下。参天大树撑起一把绵延的长伞,阳光斑驳疏影。左旁间隔的路灯,只为夜爬看日出的登山爱好者,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玉女峰依然绵延跟随。

金锁关到了,意味着北下的旅途,只为北峰,也是归途,北峰索道在遥远的北峰巅之旁。路还远着,尽是下坡石级,对于走累了的归途旅人,还得化费约三个小时的步行路程,这是考验体力的路程。华山不见轿子,每一个石阶,只能依靠自己的两只足印去捡拾。

二〇一九年九月七日 华山 风静无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