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35a02e5a26c1eb4b.jpg)
昨天我们讲到,商鞅变法触碰到了秦国老世族们的利益,他们想疯狂地进行反击,他们要阻止变法的进程,要让变法夭折。
然,他们因惧怕“铁三角”的威慑力,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但又不甘心自己的利益受损,于是就把主意打在太子赢驷身上。
当时的赢驷不过是个13岁的少年,年轻气盛,涉世未深,对国家大事知之甚少,更不用说有什么政治头脑和手腕了,所以这些老奸巨猾的世族们就利用赢驷作为太子,未来国君的这个特殊身份,在他身上大做文章,以此来阻挠变法。
而太子赢驷因少年心性,人生阅历尚浅,果真就着了他们的道,落入了他们精心布置的陷阱,从而引发了秦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交农”事件,这一事件影响极大,秦国因此差点动乱,而变法也差点功亏一篑。
好在,关键时刻,商鞅及时出手,使出霹雳手段让这一事件得以平息,但却留下了隐患,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面对“交农”事件,于商鞅而言,确实棘手,虽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那毕竟是太子,是未来的国君,商鞅并不敢真正惩罚他。
于是,商鞅便以“太子年少,不加肉刑”为由,只是象征性地惩罚了他,让太子为白里死者送葬、承担所有白里死者的费用和遗属的抚恤,剥夺了太子封地等,不过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惩罚。
最后,整个事件的处理结果是,始作俑者赢驷全身而退,而他的两位老师却成了替罪羊,左太傅赢虔被执行劓刑,右太傅公孙贾被执行黥刑。
这于赢虔来说,是何等的冤枉,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他不过是个挂名的太傅,但商鞅为了维护大局,为了变法的顺利推行,竟然以牺牲他作为代价,这让嬴虔情何以堪,他如何能咽下这口气。
从此,嬴虔闭门不出,与世隔绝!
待孝公回到栎阳,“交农”事件早已平息,太子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孝公却再次狠狠地惩治了赢驷,不仅废了他太子的爵位,直接把他贬为庶民,而且把他像扔垃圾一样地丢在山野,让他以游学士子的身份游历谋生,任其自生自灭。
要知道,赢驷可是孝公的唯一血脉,大秦未来的继承人,孝公怎么能这么狠心地对待自己的儿子呢?当然是为了政治的考量,更是不得已而为之。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5c557955764e3fef.jpg)
因为商鞅变法已经撼动了王室、贵族的利益,他们不可能坐以待毙,更会伺机进行反击,为了让新法夭折,他们会不择手段,而年幼的太子赢驷就成了他们利用的对象,成了他们攻击变法的有利武器。
而且,之前围绕着太子赢驷所发生的种种事件,也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那一桩桩,一件件,全是利用太子赢驷针对变法,而赢驷却蒙在鼓里,全然不知。
所以,孝公要釜底抽薪,而这个“薪”就是太子赢驷。
之前我们讲过,虽说商鞅平息了内乱,却埋下了隐患。因为“交农”事件里,商鞅是以牺牲嬴虔为代价的,而嬴虔是支持变法的“铁三角”之一,因为他的鼎力支持,因为他的存在,“铁三角”才得以稳固,变法才得以顺利推行,可以说,嬴虔是支持变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现如今,赢虔因为“交农”事件闭门不出,与世隔绝,就等于支持变法的“铁三角”缺了一角,没有了铁血人物嬴虔的支持,孝公和商鞅两人支撑起来异常艰难。
如若此时再有点风吹草动,后果不堪想象,而变法就极有可能夭折,之前的种种努力也会功亏一篑。到时候那些老世族再群起攻之,顺势杀了商鞅,再有嬴虔倒戈,孝公就只能是弃车保帅了 。
那么,大秦就将失去这唯一强大的机会,就将面临重新洗牌的危险,重新回到解放前,而且还有被灭的可能,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孝公坚决不能让这些已经取得的成果毁于一旦,决不能让变法失败,更不能让那些居心叵测之人再生事端。
所以,如今最好的选择就是把赢驷这个特殊人物剥离出去,离开这个风云诡谲的政治漩涡,不给那些躲在阴暗角落里伺机报复的人留有任何利用赢驷的机会,这不仅是防患于未然,更是对赢驷的一种保护。
至此,赢驷走进山野,亲眼看到秦国普通百姓真实的生活状况,亲眼目睹了新法给百姓带来的实惠和巨大变化,也让他对变法有了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为他日后的执政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孝公把赢驷丢在山野,是一种大智慧,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明智之举。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db7d396b79f47eea.jpg)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