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李子勋老师的《家庭成就孩子》,标本兼治解决成长问题
解决孩子各种行为和心理问题,先要懂得是《家庭成就孩子》
像大多数妈妈一样,我也是有了孩子之后才特别关心孩子的健康养成和心理问题,我之前是老师,后来专门从事写作。孩子一天天长大,我自然要看很多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书籍,也听了很多课,其中最令我我印象深刻的是李子勋老师。
曾经在电视上看他娓娓道来的剖析孩子的教育问题,给很多家长答疑解惑,深入浅出,饱含智慧,态度又温柔谦逊,角度却往往与其他心理专家不同。
于是我特意买了他的一些书看。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是《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李子勋老师的这本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的要义是“孩子就是孩子”,下篇的要义是“孩子是家庭中的孩子”,显而易见,上篇是讲我们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要盲目的拔苗助长,不要用自以为是的方式去爱孩子,结果却可能害了孩子,下篇是说我们要明白原生家庭对孩子的重要性,身为父母有责任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积极舒适有有科学教养方式的家庭。
在上篇“孩子就是孩子”中,李老师提出了很多家长尤其关心的问题,比如“孩子为什么喜欢天线宝宝”“要不要给四岁的孩子报兴趣班?”“怎样才能一步步放开手”“为什么我的孩子总犯错”“怎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通过咨询案例和科学而风趣的剖析来解惑。
在下篇“孩子是家庭中的孩子”中,李老师重点指出了一些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母子同盟,孩子不是谁的筹码”“婚姻倾斜,孩子走向两级”“谁在以爱之名伤害孩子”“孩子牺牲自我,弥合分裂的婚姻”非常有借鉴意义。
我自己通过阅读受益匪浅,比如“为孩子减压的艺术”一篇中写了一个孩子口吃厉害怎么也看不好,父母带着来咨询,原来孩子是无意识中用口吃的方式弥合着家庭关系,父母之间关系一直很紧张,孩子不自觉的用“患病”这种方式引起父母双方的注意,这样父母就会减少互相起纷争的时间和精力,这种牺牲自我来缓解父母矛盾的例子在现实中是非常常见,却又不容易被觉察的,父母爱孩子,却想不到问题的根源不在孩子身上,而是来自于家庭环境和父母关系,如果家庭温馨,开明,父母之间关系稳固亲密,孩子可以得到满满的安全感,他就没有必要做这样的“自我牺牲”。通过咨询这个孩子的口吃好了,家庭关系也改善了,父母终于明白问题原来不在孩子身上。
有人认为爱孩子就别离婚,凑合下去给孩子维持个体面额完全的亲生父母的家庭,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想法还是过于天真。记得梅婷和冯远征早前拍过一部家庭暴力的电影《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试想在那样的家庭中生活的孩子还能有幸福和体面可言吗?看爸爸家暴妈妈有无能为力帮妈妈,那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煎熬,对孩子的心灵也是巨大的伤害啊。
有一位小朋友长期肠胃功能紊乱,妈妈带她看病很多次都没能解决。原来这个孩子是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再婚又生了个孩子,继父和母亲和新生孩子其乐融融的在一起,这个生病的孩子就是用生病在唤起母亲的关心,渴望更多的爱和关注,除了要进行肠胃功能的治疗之外,还需要进行心理辅导,尤其需要其亲生父母和继父更多的肯定、赞许、关注,让孩子知道她是被长辈们关心着的。
我女儿上幼儿园之后有一阵子咬手指头,频繁眨眼,我发现一般是在她觉得自己有错可能要被批评的时候,有可能的话izai幼儿园犯错被老师批评,孩子过于紧张造成的,这种咬手指频繁眨眼其实类似一种自我保护,转移注意力,是无意识发生的,但如果不解决就可能成为影响一生的不良习惯。于是我故意和孩子一起“犯错”,把饮料洒在地板上,然后笑着和孩子一起收拾,让孩子知道没关系,有问题处理问题就好。同时我也找了幼儿园老师了解情况,请老师协助我,当孩子在幼儿园犯错的时候,用温柔的态度就事论事解决,不要采取呵斥、罚站、公开批评等方式,因为孩子还比较小,需要多一点耐心和理解,这样双管齐下,孩子很快就不再咬手指频繁眨眼了。至今七八年过去,再也没有出现过那样的情况。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家庭中父母的不当教养方式造成的,孩子的性格养成人格养成都和家庭文化、父母素养有重要关系。所以与其“阴天下雨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家长自己多反思考量一下还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到位,还有没有可能做更好的改进,以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科技发展迅速,海量信息铺铺天盖地而来,我们教育孩子的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积极而开放的心态是亲子关系中非常重要的起点,读着李子勋老师的书,不但会豁然开朗,连紧绷的神经都慢慢的放松下来,你会感觉到力量缓缓而生,曾经的焦虑愤懑像烟雾一样随风而去。
今天我将李老师本《家庭成就孩子》推荐给读者,希望更多人从中有所收获,给孩子们健康的心态和美好的未来。家长这个身份是生了孩子之后自动加持的,但家庭教育是一门大课,需要终身学习,做更好的父母,提供更健康的家庭环境,是我们爱的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