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2月4日,计划生育被定位中国的基本国策,70年代以来开始全面推行,到了2001年就成为了国家的法律。
计划生育的方针和政策的主要意义是有效的控制中国过快的数量增长,防止数量急速增长之后影响国家经济、环境跟资源。
生育要有计划,并非只是一成不变的计划。中国计划生育的变化,一直是一个动态的变化。从1980年倡导一对夫妇只允许生一个小孩到1984年提出放宽在农村生育两个小孩的政策,再到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通过,如今再到今天的全面放开二胎,这个过程持续了长达36年。
那么为什么要全面放开二胎呢?
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是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一些科学结论。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相比较,十年内增加了7390万人,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之间的1.07年增长率下降了0.5%。而出生率方面较之上个十年相比下降了将近一半,幅度骇人。
还有其它各方面数据显示,不管是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还是“老龄化问题”以及其它方面,都不乏指出:
放开二胎,已然势在必行了。
我们不单单只是来看这些数据,就以我来说,存在我身边已经享受了二胎政策的小孩已经呱呱落地了不下六位。
可是现在问题来了,面对如惜珍宝的二胎,爸爸妈妈们准备好了应对以后的情况吗?
大家都清楚,现在的孩子不同往日,每个年代的孩子所处环境、所要经历的都不一样。很多家长都说,如何养育首胎就如何养育二胎。可是有没有考虑过,首胎从出生到长大,一直全部独自吸取着父母乃至所有亲朋好友的爱与滋润,可当二胎到来时,家人以往对他的爱与滋润都会转移在二胎的身上,包括家里的亲朋好友来家里已不再是心跳自己,难免会对幼小的心灵造成莫大的伤害。
比二胎更重要的是,学会教育应先行言简意赅,就是吃醋心里。
之前放开二胎的政策在电视上争吵的风风火火,不乏有些节目测试了很多首胎小朋友。
我看到过很多小朋友不愿意爸爸妈妈给他生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原因很简单,就是有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之后,爸爸妈妈不会在像之前爱他了。这还没生,小孩的心里就已经起了反应。看到过一个更严重的,他告诉妈妈,如果生了小弟弟或者小妹妹的话,会将他从窗子上扔下去。
说归说,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也并不是没有。
所以如何有效的成功教育孩子是现在每个年轻爸爸妈妈们急需攻克的难关。小孩的教育最看重的前期教育,而在前期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者结合的。其中,家庭教育其实是前期教育中最为看重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孩子都是跟着父母学习,从开始说话、吃饭等各个方面。
比二胎更重要的是,学会教育应先行所以每个孩子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离不开父母的亲身教育。对于孩子从小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教育方法才会有利于他健康的成长。
之前在简书里写过一篇《现在的孩子都少了些什么?》其实不然,我所写的并不只是单纯的指出孩子少了什么?其实当今的父母“少的”东西要比孩子多得多。
没时间照顾孩子,有上班作为借口,可是为什么下班回了家就有时间玩起手机、刷起屏来呢?
公众场所中,小孩的无理取闹和不讲礼貌已然越发的成为家常便饭。
不懂的分享,孔融从小就懂得让梨,而我们的孩子只懂得我的就是我的,是不会给你的。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类生命个体的健康成长,既然将孩子带来到了这个世界,就不再只是吃好喝好那么简单了。
孩子迟早是要长大的,在以后闯荡的路上难免会磕磕碰碰,那么从小就应该培养他不怕摔倒,即使是摔倒了也能够自己爬的起来。
比二胎更重要的是,学会教育应先行人性本为善,孩子是天真的。他们的心灵一开始就像一汪清泉一样,清澈、明亮、干净的没有一丝杂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这汪清澈的泉水会像小溪一样缓缓的流淌起来。在这条流淌的路上,有干净的草地,又被污染的土地。
曾经玩过这样一个游戏,小的时候特别爱玩水。总是拿个很大的瓶子灌满水,开始一点一点的往出倒,手中细小的棍子在泥土中划出一条细线,水流会顺着细线逐渐留下来。当水流过大的时候,细棍划出的痕迹就几乎不管用了,水流会顺着自己的方向大面积的流出来。
其实世间万物之间或许遵循着类似的道理,涉世未深的小孩子就像刚开始的小水流,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方向,不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也不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坚持什么应该绝不沾手。
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就该思量在他们还小的时候如何划出这条他们人生路上的第一天细线。
(会持续写一些关于小孩子教育的话题,纯属个人看法,不赞同观点的那就来评论一下吧,赞同的那就请点个赞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