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敬德,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人物了。过年时,家家户户门上所贴的“门神 ”,手持一对水磨竹节钢鞭,豹头环眼的就是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生于隋开皇五年(585年),出身行伍,一生戎马,战功累累。隋大业末年,从军于高阳。先是以官军身份四处讨贼,时“翟松柏、刘宝强等,拥兵数万,据山断道”,尉迟敬德率百骑击之。由于尉迟敬德在高阳讨伐暴乱兵众,以勇猛闻名,一直提拔到朝散大夫。刘武周起义时,以敬德为副将,与李氏家族争夺天下。刘武周、宋金刚战败奔逃突厥后,尉迟敬德镇守介休,不久归降李世民。这让敬德迎来人生的转折,开启了其为李唐江山效命的生涯。武德三年(620年),从李世民征洛阳王世充,于榆窠打猎时遭遇王世充部,斜刺里一枪把单雄信挑下马来,且战且退,护得李世民安全。敬德武德九年(626年)的玄武门之变,敬德居功第一,并因此走向人生的巅峰。之后,因好言人短,居功自傲,而与朝堂诸臣不睦,被李世民调出外任。后期,专心修道,不问政事,长达十六年。
总之,不管是真实历史上还是演义小说中,尉迟敬德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绝世猛将。且大部分人,了解的尉迟敬德都基于《隋唐英雄传》,但是突然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你熟悉的人已不再是你熟悉的那个人。
尉迟恭抑或是尉迟融?
说到尉迟敬德,或许还有些人迷迷糊糊的,不是很熟悉,但是说到尉迟恭我想大部分人都会瞬间反应过来,隋唐第十四条好汉,李世民手下大将。但是,从1971年出土的《尉迟敬德墓志铭》中通读全文,有一句令人诧异:“公讳融,字敬德,河南洛阳人也。”按照墓志的意思,尉迟恭这个名字是不对的,他应该叫尉迟融,字敬德。
尉迟敬德墓志铭什么?原来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叫的尉迟恭不是人家真正的名字?这个乌龙可就搞大咯,赶紧查查其他史料。
《唐书》、《通典》、《贞观政要》、《朝野佥载》、《隋唐嘉话》、《帝范》、《兵典》、《酉阳杂俎》、《大唐新语》、《独异志》、《唐俭墓志》等史书、政书、兵法、人物语录、笔记、墓志乃至一些小说都有提到尉迟敬德,而无尉迟敬德名的记载。
那么最早出现尉迟恭是什么时候?
尉迟敬德碑据考,最早以尉迟敬德名“恭”之处,乃《文苑英华》所钞《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鄂国忠武公之碑》,其文曰:【公讳恭,字敬德,河南洛人也。】
这个《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鄂国忠武公之碑》又是什么呢?
《唐书》载【其年薨,年七十四。高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令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宅哭,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赐东园秘器,陪葬于昭陵。】尉迟恭陪葬在昭陵,其碑文为宋人入昭陵钞写之,为《文苑英华》所取。
所以说这块碑书是从尉迟敬德的墓中所抄的。但是为何同一个墓中出土了两块碑文,却有两种不同的称呼?这是一件十分吊诡的事。
继续查资料。
至明朝,《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鄂国忠武公之碑》出土,半部水浸石烂,字迹全无。
再比较碑文与墓志,亦有其它讹误,《文苑英华》所钞碑文曰:【大父益都,北齐左兵郎中,迁金紫光禄大夫,入周,济州诸军事、济州刺史。】,而墓志曰:【祖孟都,齐左兵郎中、金紫光禄大夫,周济州刺史。】,此处孟与益又不同。
按理来说,碑文与墓志为许敬宗等人于一时一地所作,如何出现载人物名姓不同之讹,故《文苑英华》钞碑文时,其字迹已不清晰,遂有孟益这等讹误。且唐五代多呼尉迟敬德,为尉迟公,其钞者无法辨明字迹,却伪造尉迟敬德之名"恭"。这个或许才是出现尉迟恭这个名字。
因此,据尉迟敬德墓志,以为尉迟敬德名融,方是正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