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西方的管理学者们及其鸿篇大著,每每提及“终身学习”。
然而,“终身学习”不是新名词,也不是新理念。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多有记载。
在西汉刘向《说苑﹒建本》中有这么一段: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少年好学,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光芒万丈;人到中年,仍然好学,就像正午时分的太阳,炽热眩目;到了老年,依然好学,就像在黑暗中行进,也要借助烛光照亮。晋平公七十岁了,还想学习也不晚啊,“活到老学到老”嘛。
在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八》中记载:
孔子燕居,子贡摄齐而前曰:“弟子事夫子有年矣,才竭而智罢,振于学问,不能复进,请一休焉。”子曰:“赐也,欲焉休乎?”……孔子曰:“阖棺兮乃止播耳,不知其时之易迁兮,此之谓君子所休也。故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子贡可能是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江郎才尽,做学问跟不上趟儿了,学不动了,申请休学。可老师说:一定要持续学习,终身学习,进了棺材才能休息啊。
看看,孔老师督学可是够严厉的了。
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古人如此要求,今人更有必要。
我们看麦肯锡在2018年年中发布的一份报告,其中阐述了决定未来的十二项技术:物联网、3D打印、移动互联网、自动化交通工具、云计算、可再生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能源存储技术、机器人、基因组技术、非常规油气勘探技术。
面对这些,我们或是听着新鲜,云里雾里,或是亦有耳闻,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是初通一二,未求甚解……殊不知,这些技术,已经介入或即将跻入我们的生活,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有些东西,不是你爱学不爱学的事儿,而是由不得你的性子,是你必须学习的。
《春秋﹒左传》讲,“夫学,殖也;不学将落。”
学习,就好比种植;不学习,就会落伍掉队,就会被这个时代所遗弃。今天,大家都在用智能手机微信聊天、网上购物、线上支付、拍照听歌追剧打游戏,而你还只会用功能机接打电话、收发短信,那就实在太Out了,连小孩子都要鄙视你。
《论语﹒学而》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持续学习,终身学习,“日就月将,学有辑熙于光明。”(《周颂﹒敬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