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65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4-12-31 06:03 被阅读0次
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65

【原文】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 “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

“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三者孰知正处?

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蝍且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猿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乱,吾恶能其辩!”

【释义】这里着重讨论知和无知等问题。所论的具体话题关乎共同标准,所谓“同是”。“同是”可以理解为不同个体普遍接受的准则。齧缺与王倪是传说中尧时代的贤者,庄子首先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话,对“同是”是否可以把握提出疑问。

由此展开的话题在更广层面涉及一般意义上知和无知的关系问题。从对话中可以看到,其最后的结论是:对以上问题都无法确知。这里同时关乎知和无知的界限的问题:知和无知的界限是不是很清楚?人是不是可以明确地知道自己处于知的状态或无知状态?所谓“知”是不是真有所知?所谓无知是不是真的毫无所知?这些问题都无法给出确定的回答。

此处的观点与庄子在前面表达的基本思路前后相承:在庄子看来,各种界限都有其问题,应当加以破除,这一立场贯彻于对知和无知关系的讨论,即具体表现为强调知和无知的界限也难以划定。

这样的认识论立场不同于后来一些哲学家,对后者而言,划界是认识过程展开的前提。康德便一再致力于划界,试图由此确定人的认识能够达到与不能达到的界限,庄子正好相反,要求破除这样的界限。按他的理解,一切的界限,包括知和无知的界限,都是人为的,应该加以超越。

相关文章

  • 经南华老仙天书指点,张角兄弟会使法术,刘备巧用啥招破其阵法?

    经南华老仙天书指点,张角兄弟会使法术,刘备巧用啥招破其阵法? 【经典名著解读之“三国”系列文章:005】 屡考不中...

  • 浅谈庄子的美学思想

    摘要:《庄子》又名《南华经》,它是道家经典著作,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

  • 《南华经》

    道教的宗教理念汲取了道家思想的精华,不仅神化了老子和《道德经》,而且把庄子演绎为一个神通广大的道仙,《庄子》一书亦...

  •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19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1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2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3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4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5 重温...

  • 《三字经》为何是蒙学经典?

    《三字经》为何是蒙学经典? ——《知道几句三字经》解读 裴鹏程 前言 今天为你解读的...

  • 解读风水经典《葬经》(一)

    解读风水经典《葬经》(一) 《葬经》内篇 四库全书版本 风水学经典《葬经》注解(1) 【原文】葬者乘生气也。 【注...

  •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96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97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98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99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4...

  •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51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52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53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54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

  •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6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7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8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9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

  •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1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2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3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64 重温经典:宋代名篇选读3...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温经典||南华经解读6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ebs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