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500字励志▪哲理▪人生每天写500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周永军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周永军

作者: 益博社会工作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18:24 被阅读4次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周永军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18年10月7日,阴,周日

按:天气灰蒙蒙的,卧龙岗秋祭诸葛亮勾起了人们对南阳过往烟云的记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这句话就像毛泽东七十年前那个《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一样入脑入心,震耳发聩。我确信所有的结果都是多重因素的力量汇聚,所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作为通江达海的南阳,既让是旧事苍茫,既让是古韵悠悠,都是老南阳人的智慧心血与汗水,每一个老南阳的城市记忆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优劣之辨。

老南阳都是活生生的,不僵化,就必须有一种市井之气,生活从来没有彩排,都是现场直播,所有的想象仅仅是形式主义美学使然。我知道想象代替不了现实,现实比想象更丰富,亦更平凡,跌宕起伏有,平平淡淡才是真。我愿意尊重每一人走茶凉的状态。如果不是冯秋因为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的事,给我提供周文金这个名字,我甚至就不知道这个人,更不说往后的事了。也许城市记忆的起源可能都是一个初极狭才通人的小洞,穿越才会豁然开朗。

我找了38个人,每一个询问与追踪都让我对南阳的过往更生谦卑,就像今天在卧龙岗武侯祠诸葛亮秋祭遇到的几个老师,未曾谋面,但给予关注和支持,让我有像打鸡血一样,对这个枯燥与艰涩的事,不仅坚定不移,更有一种世事流变和人情练达的密码在那里。所以,遇到的每个人,听到的每个事,于我是老南阳,更是新南阳。让我找到了历史现实交际的桥梁和标记。我第三次加这个6个人征询到的老南阳,五十多岁,年龄不大,信息不多,但也是一个老南阳的存在。

今天,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周永军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周永军

1

我叫周永军,阳历1966年,阴历1965年人,老家是南阳县安皋镇卜吉庄的,生在南阳长在南阳,父亲叫周玉霖,已经不在十来年了。母亲今年三月份才不在,母亲脑子清,到老都不糊涂。你说门口我们对门那个修鞋的,我都认识。老家安皋老祖坟,不知道是清朝还是什么时候有个大官,1980年左右坟让人给扒了洞。

现在乌七八糟的人多,微信我一般不加陌生人。你加了几次,我一看你们是办好事的就加了,这是个好事,整理好了,能给后辈一个念想。这事也很重要,我只知道我爷的名字,甚至我老爷叫啥我都不知道了。

现在解放路T字口,是解放前我们老头买的。解放前就是刻字,书法也好,后来有一段在泌阳,后来在南阳地区印刷厂。父母生养我们姊妹七个,有一个姐,其他都是兄弟,喊我周老六。实际上应该是老七,因为我还有一个五哥,那时候姊妹们多,生活难,就寻给别人,但后来也认亲了。

2

我的爷爷叫周绳武,也是刻字出身,那时候南阳刻字铺多,解放路一带好几家。到我父亲这一辈也是这个手艺,我们姊妹几个也大多在印刷厂。1958年左右,我父亲到泌阳报社印刷参加工作厂,当时县里都办有报社,泌阳还属于南阳地区管辖,1965年才划出去。那时候也没有工作调动的事,后来就在家里开了一个刻字门市部。后来还是因为有一手好手艺,在印刷厂搞设计。

我父亲书法很好,好多单位的匾牌都出自父亲之手。一九七几年,我都记事起,原来的医圣祠委托我父亲刻盘印了一本书。刻板用的木事,就是枣木板。我父亲刻字直接就在刻板上刻,不用描字再刻,刻出来跟手写的一样。

我是老小,好围洒在父亲身边,父亲一个人坐在那里,不让我乱动,碰住胳膊,字刻错一个,一个板都废了。你可以上医圣祠问问,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那是一九七几年的事,二尺长,一尺宽的医书。

3

我跟你问问我们老五,他也不怎么知道。老二刚才打电话接通话又断了。老二知道,老城还有个刻字的,也姓周,是周小山的爸,因为周小山是刻字社的老人,还有我看你写的刘天印原来是烙画厂的老人,也是刻字社的,我也认识那个陈武老师。

老字辈都是靠一个手艺吃饭的,旧社会南阳繁华,有个水陆码头,那时候都是靠手章做印信的,人多,需求大,也是个文化事,也是个吃饭手艺。我爷都是刻字的,也是靠这个手艺吃饭的养活一家人,兄弟几个都是刻字的。老头这一辈姊妹们多,父亲靠这门手艺就在解放前置办了这个家业。

原来三小附近有个刻字社,就在电影院对面的夹道里,进去十来米到十五米中间有几间民房,就是周小山,你可以问问他。他们家好像也没有这个叫周文金的人。我们家门口往北现在卖蜂蜜的隔一家一个姓刘的也是刻字铺,主要是刻手章,挣个生活费。

4

说起老城,有印象都是十一二岁之后,那时候城墙基本上已经扒完了,就留一段南寨墙也是土的。那时寨门口附近都有坑,南阳的坑坑洼洼多,老鳖坑都不用说了吧。那个大寨门在朝山街正中央。

小的时候没事玩,就是玩陀螺、打三角四角、推桶箍、玩琉璃也都是这个样子。那个时候咱也流行,你看那张照片,就是跟老头和我妈留的的一张照片,留着长头发戴着茶色眼镜。现在不行,我们家血热,头发全白完了,剃个光头舒服。

我也是印刷厂的职工,咱知道的不多,印刷业发达,说明文化昌盛。我大哥是印刷厂副厂长,也不在了。母亲要是去年过来,那我母亲知道的事多了。记忆的整理很重要,每个人都不一样,也都是这个城市生活,都知道共同的事,也有各种难处。

你们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孙家楼办公是门朝南,还是门朝东,那是原来一个老商会,南关老张杰烧鸡就在那里做的。都是那一片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都熟,有什么需要,请联系了,我知道的也不多。你们这是积德行善的好事,有些事,用到的时候,总得有个联系不是?

【后记】

我是在孙家楼的院子里,刚做在躺椅上准备下午中原大讲堂讲课的时候,看到手机这个微信名为佛缘的老兄通过加好友的申请。联络之后就匆匆忙忙去淯阳桥头老林业局,而进入这个院子才发现,别有洞天。因为回环与错落的房子里,竟是如此的闲适与安逸。窄窄的夹道,像三尺巷子,两边砖墙用涂料粉刷过,一排三层红砖老居民楼的下放着一个盆一个盆养的菜和花。穿过一个个拐角才找到住处,坐在门口阳光正好,一杯开水,开始这个虽未找到目标,但很有味道的讲述。

国史方志家谱是一个最正式的传承谱系,也是文化生生不息的纽带,让我们走的很远还能开到来时的路。寻找周文金在路上,这个人,我知道甲骨文大家董作宾就在周文金家学刻字,也知道孙家楼的曹云阁也是因为刻字手艺而在北京站住脚生活并参加革命,更知道这个桐城派大儒孙葆田在宛南书院的著作也是这个周文金家的周吉祥斋所刻板刊印,不同的角度都会让我们浮想联翩。但历史的长河里,已沉淀的不可琢磨。

尽管如此,其实这就像一个人的朝圣一样,你的目标一定要实现,你的目标一定会实现。这是一种信念的支持,更是一种老南阳盘根错节,但这才是一个老南阳最真实的生命存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只不过我们在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的讲述人身上,你才发掘新南阳不一样的烟火,还有不一样的原生态风景,就像这38个人,还有给我讲述可以成篇的几个人,其实就是最有份量的存在。看到了南阳窄窄的小巷里最温暖的存在,就会浮现那个照片上的人背景的陈设就是这个人的人生,那些插花、文竹、瓷瓶、字画,一个芳华时光谁不曾有过。

你不曾看到,但他在老南阳走过。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周永军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周永军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周永军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为南阳地名文化大讲堂的一部分,老南阳人或者老国企譬如南纺、天冠、汽车厂甚至是木器厂等老工人口述一些历史,当然红色文化也是一个考虑对象。通过探访、沙龙等一系列方式,鼓励老人形成自助收集、记录老南阳的热情。让老南阳人眼里的老南阳故事,通过媒体平台或者网络渠道,感受老南阳有血有肉的风情故事,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发生在老南阳优质精神,链接历史与现实未来的时空通道,形成强大的气场,凝聚南阳的精气神。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通过社工引导老南阳讲老南阳,可以提升老人们的人生满意度和自我幸福感,一个人的城市记忆,汇聚成点线面结合的丰沛的而不是单薄的历史画面和现实碰撞。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周永军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周永军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周永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周永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zl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