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心情随笔每周500字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作者: 益博社会工作 | 来源:发表于2018-10-16 16:28 被阅读14次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18年10月16日,晴,周二

按:那天,我走在东河坡的河沿边,寻找老南阳最宽的护城河和城墙的位置,再回望一些在这里住的老南阳。从工农路往南走,直到粮行街看到东马道那几个字,我才确定,恩,这里是老城内。上午十一点的路上,陆陆续续有接小学生的家长,我看到两个人站在旁边看做刷子的中年人,聊着天,散发着老南阳旧有气息,手艺人。

问问他们是这里的老户吗?他们都扭扭头,然后继续埋头聊天。突然有人说,我老公公就是老南阳,在南阳上面睡觉,他知道的多。我才注意这个门口,有一个书画装裱门店的匾牌。当这位老人打开门的时候,才发现满屋的字画,奇石散落在门口的,这是一个很高的台地,感觉后面就是护城河,说明来意,慢慢的聊起了老南阳的往事来。

一件事开个头,后续的故事便是不断大珠小珠落玉盘。院子里还种着不少花草,一本黑狗,屋子里两个人开始了关于老南阳的城市记忆,就是自己心中的南阳,还有在南阳所发生的事,一切看起来美好的日子,包涵着太多的酸甜苦辣咸,能很清晰的看到社会洪流裹挟的那种无奈、张扬、反思、进取、沉闷。但生活继续奔跑,依然灿烂与通达,在一个一个螺旋的较量中蹒跚而行,而高度越来越高。这可能就是反过来对城市记忆的犒赏,也是我们值得珍视的地方罢。

今天,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1

我叫乔荣鑫,1939年2月生的,东乡小庄大桥八里地,属于南阳县红泥湾公社正北十八里。解放后跟着父亲在南阳下苦力,不想在农村,就在南阳做生意。我爷奶都是乡里,生活能行一点就去世了。我们家就做小磨香油、芝麻酱,牲口人推磨,算是石磨香油芝麻酱。住在在马坊坑杨家大门底有个房间下安个石磨。先是提着卖,后来又给酱菜铺、杂货店卖。后来,就进城干这个。

1949年都解放了,我在乡里上小学,因为母亲又添了小弟弟,需要照顾小弟弟,弟兄三个,我是老大。住在朝山街南头,杨歩芳院里,他院里有房子租。院子很大,很住的有部队,是个营级干部。我在东屋住,他们在北屋住。营长非常爱小孩,和我们三兄弟坐在床板上玩,还尿到床上军毯子上。有逃兵,还打军棍伺候。

解放的时候,新城们,就是经武门,就在现在的老体育场,中心广场对面,斜着。老体育场还是个菜园。我们在那里住的三间草房,下大雨塌了。王友三的部队把粮草都拿走了,打地堡垒,用草铺地。挖个窝,上面棚土,藏到底下,算是暗堡。我妈还去找司令部,妈的胳膊都打伤了。南阳解放没有打仗,宛东打了一阵子。王凌云撤走带走了大量的学生。

2

我会走的时候,在城墙南头,还没有盖城墙。打城墙,挖城河,几个人扛,外面用杠子捋住,夯一层,用草绳打一层,来回转寰檩条杠子,是一层一层打里。原来父亲买的房子,没有用就全扒了,改成大城堡了。那时候城堡的位置在瓮城五间门面,都打城墙了。这家就便宜卖了,父亲也是想占便宜。打城墙就全部扒了,应该是知道要打城墙,得到消息贱卖了。扒了城堡就盖成了府城墙。

我在二小上学 ,二完小历史悠久,地址一直没有变,街道很窄,解放路很繁华。但是南阳人不多,比现在少的多得多,下午街上几乎没有人。南阳镇原来刚解放的时候四五万人,做生意的也不多,下午基本没有人。没有事就打鞘,两头尖,谁打的远,谁赢。还有推桶箍、打沙包,多了。

我初中在市一中也就是现在的三中。我父亲下苦力,后来挪到这里,有磨,有撵粮店,那时候还没有面粉厂,加工粮食,磨小磨油,属于劳动人民。1958年与村委员会支书有仇。解放前是丁表伯媳妇,表伯是支书的父亲,让回乡里去。她不回,但支书父亲吃喝嫖赌放布鸽,把表伯的儿媳卖给别人,就跟我父亲结下梁子。后来解放了 ,成了积极分子,熬成支书了,就开始整我父亲。开批斗会,说的都是无中生有。第二次人家要斗我父亲。朋友们都吵人家,骂人家,逼合离婚。没办法就斗我父亲,父亲1987年不在了。

3

我毕业那一年,斗不过我父亲,盖上委员会黑五类分子弟子。那时候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我当时是第一批当班干部的,团支书班长。第二期选班长,全班五十三票,咱得五十二票。后来,扣上帽子,一年级下学期就不让接近我了。

学校毕业后就跑到青海西宁,卧龙岗有个小林庄。姓林的西宁是青海粮食局车队队长,离开学校就跑到那里。当时这个队长给家里来信,写信要学员,学开车。那个时候会开车,是比较舒服的职业之一。我有一个三嫂在西宁市找到劳动局,安排到南川机械厂。后来在机械厂不行,那时候刚大炼钢铁结束,分到车工车间当车工,生产都停了去大炼钢铁,在八一厂小炼钢炉,就是把铁水倒到模子里,倒铁盆铁锅。

后来退场到劳动局分配工作,总共干了几个月。师傅干,咱就在边上搭把手。没几天就自己干。师傅当时干的差劲,车的东西不行。我就试着做了一次,师傅看见不错,就可以独立完成,师傅就坐到哪里拿一个搪瓷茶杯喝起茶来。算是出师了,就是这样,你不出头是你没机会,你有机会没本事那是你窝囊。

4

1961年回家,在许昌报个二级工,也没有机床。当时厂子还没有建,一个八级钳工带个二级工学徒,没有车床,也没有车工,整天闲着。回南阳干了几个月车工。后来回到南阳,公社也有小机械厂,在魏公桥那边一个小厂,需要个车工。当时公社管生产的书记让我去当厂长。

有一次七技校,需要有个实习车间,也需要小厂代加工活,才能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后来在七技校,干成了这么多年,想干不敢干的事情。车了好多特殊件。后来东风厂因为两个职工贪污,此时无法进行,就只好另谋出路。后来在武庙坑委员会修理部,那里有八个车床,打白铁,就在现在中药厂。那时候有个挤塑料机,上海生产的,后来轴承坏了。后来找了全市很多车工,都望洋兴叹。全南阳市没人能做成,用三个头刻出来,我用三天就手工做出来。后来给我算了三十多个工。就是这样,人都要有个都需要的手艺,最起码不会饿肚子吧。

1982年,一个单位买了一个新的解放牌卡车。一个车与它撞到一起了,车门都横着撞到一块儿,门怼的纵到一块。我就靠着这些年的积累,一锤子一锤子把这个门修的跟新里一样。后来就在工农路南边路东的一个小门市部,修车子。1983年以后就不修车了。积攒成了万元户。当时南阳四个万元户,咱成分害,也真挣了几万。我在1982年盖的房子,在这边还有七八万块钱。后来拿着这些钱去三门峡金矿炼铅,金矿里铅石里也有金子 后来不是因为本地势力大,后赔完了。

5

咱是拌个跟头,站起来拍拍灰,再干。办了个工艺品厂,做人造大理石骨灰盒,形势对路。结果是骨灰盒销售的过程中不注意关系维护,结果两批都要不来钱。

咱这一辈子和这个南阳城的一砖一瓦,一 城一河都是有生命力的,也有自己的脾气。但咱总得给自己一点自己的时间。比如写武侠小说,已经写了二三十万字,后来事事物物又耽误下来了。最近也开始学写文章,画国画,你说的朱沛若是朱建峰的弟弟,南阳是书画之乡。自己学了一段,后来就是也挥毫泼某。

爱好就像一个生活的盐。有滋有味,老南阳回去是不可能了再回来了。但是南阳老城风貌好好的保存,是我们擦亮眼睛所追求的。咱们这次聊的不深入,下次再聊。

【后记】直到十二点半,这个讲述似乎还没有结束的迹象,约好下午再聊聊,而此时起了风,走在东马道上,似乎静下来还能听到马蹄声碎,匆忙的宛襄古道里,在这个九里十三步的城堡内,每一个灵魂都具有安放的地方。

社会工作是一个爱的萌芽,介入敬老爱老是一个新的继续,这缘于社会工作的实践本源。开展形式多样化的爱老敬老为老助老活动是全社会的责任,社会工作作为专业的助人活动,更应该是先行者。文化是一个最有向心力和吸引力的取向。所以我们与社会文化结合,让平台载体有话说有故事。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敬老爱老沙龙、幸福来敲门,一件件小事,就像一杯清冽的白河水,津润心脾,润物细无声。当我们面对老人不再陌生,不再恐慌,不再消极,那么老龄事业的美好的未来触手可及。而作为讲述成果,那肯定是不可多得的实证材料,也必将成为一个不可多得的原生态记述。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为南阳地名文化大讲堂的一部分,老南阳人或者老国企譬如南纺、天冠、汽车厂甚至是木器厂等老工人口述一些历史,当然红色文化也是一个考虑对象。通过探访、沙龙等一系列方式,鼓励老人形成自助收集、记录老南阳的热情。让老南阳人眼里的老南阳故事,通过媒体平台或者网络渠道,感受老南阳有血有肉的风情故事,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发生在老南阳优质精神,链接历史与现实未来的时空通道,形成强大的气场,凝聚南阳的精气神。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通过社工引导老南阳讲老南阳,可以提升老人们的人生满意度和自我幸福感,一个人的城市记忆,汇聚成点线面结合的丰沛的而不是单薄的历史画面和现实碰撞。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乔荣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vh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