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要把自己定义成是被拯救的”
一直记得这句话。 年纪渐长,对这句话的体会也越来越深刻。
把自己定义成是被拯救的状态,本身就已经处于了被动的下风,并且“被拯救”,就说明一定要有一个除他以外的人来对他施以援手,有多少人能幸运地在恰当的时间节点遇上这个人呢?
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时候,这种悲凉的感觉愈发明显。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看第一遍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不能自已。 今年看了第二遍,感触没有去年那么深。安利给一个朋友,得到的也是平淡的评价。 看电影和看书一样,不同的心境,得到的感受也不同,如果你想要看的是能让你爽的电影的话,《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当然不是你喜欢的类型。但是这部电影,在那个时候,戳中了那个时候的我的要害。
带有自我奉献精神的自虐式的付出,是不是很能感动自己?可是这并不能换回什么。 其实很多人都希望说出自己的懦弱的时候,能够有一个拉自己一把的人吧。但实际上, 很多人并没有那么闲心体会是怎样的经历造就了这样的你,你的痛苦,彷徨,自卑,自我怀疑,他们只会在一旁嘲笑,啧,自作多情无病呻吟的弱鸡。 这个时候就是你的错啦,谁让你在他们面前展示了自己的伤疤了,既然展示了,就不要畏惧别人说它丑陋。
怪只怪你自己,明明知道世人只爱光鲜亮丽,还要自作多情地袒露自己的伤痛,没有经历过的人,没有义务去理解你,也没有义务去抚慰你,所以何必呢? 不是所有人都有同情心的,要知道这本就是个充满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残酷世界。
2
这部电影可以说被解析了许多许多次,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是什么导致了松子的悲剧呢? 窃以为,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她把自身的价值建立在了别人身上,没有找到真正的自我。除此之外,还有愚蠢与自卑。 因为愚蠢,所以因为学生偷钱这件事越高越糟,最终离家出走。因为把自身的价值建立在别人身上,所以没有底线的奉献自己,不断地从男人那里寻找自己的存在感与价值,因为自卑,所以逃避朋友的关心。
我觉得微博上有一句话说的有几分道理:如果你的孩子宁愿家暴等等也不肯分手,那么你要好好反思,她小时候你夸奖她时是不是太过吝啬,让她为了一点点赞美与温暖就要和这么烂的人在一起。 松子就是这样的人。她一直想获得父亲的关注,但父亲关注的更多的是她天生病弱的妹妹。现在网络上很多原生家庭毁我一生的论调,把自身的痛苦与失败推给父母。实际上,人在脱离青春期之后,原生家庭的影响会慢慢淡化,但是,一个人的童年对于性格养成确实有不可推卸的作用。松子对于存在感价值感的渴求,对于感到被爱的渴求,以及对于孤独感的排斥,可以说根源于此。但很显然,她没能走出来,到后来,她发现了父亲确实是爱她的,但是又能怎样呢,她已经回不了头了。她没有底线没有尊严的付出往往会吓走她爱的人和爱她的人,即使付出了牺牲了也不会得到感激。她的爱,太过无私,以至于让人窒息,反而是另一种极端的自私。 她渴望被理解,被欣赏,渴望被她生命中的男人们拯救。 然而等着别人来拯救自己的人,通常下场都很惨。
3
真正的爱不应该是只感动自己的自我奉献,而是两个人内在到外在的互相吸引。而即使两个人两情相悦身心契合,也要考虑现实的因素。这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人也一样,合则聚,不合则散,有那么难吗?而且人生也不止爱情这一个支点,学会爱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自信,自然会有欣赏你,倾慕你的人出现。而当一个人真的拥有了强大的内心与潇洒世间的本事的时候,还会那么渴望来自他人的救赎吗?
不要把自己定义成是被拯救的,你才是你自己的救世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