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四夜,列车仅仅走了不到一百公里,想想还有两千多公里的归程,真不知道还要走多少天;更难受的是,还必须在车上呆着、不能走远,因为不知道列车什么时候走,也许说走又走了。
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人是特别容易浮躁的,看书是看不进去的,至少看不太久;打牌是容易发生争吵的,何况我又不喜欢打牌;看电影是无法填补这大块的空闲时间,最后只能选择看电视剧。
就这样,两天两夜,我又把《潜伏》看了一遍,又一次让我泪流满面,唏嘘不已。
01
没有人的信仰是与生俱来的,都是在漫长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与余则成的信仰比起来,我们绝大部分人的誓言显得多么可笑。
作为一九三七年就进入军统的老人,余则成最初以为进军统就是革命、就是抗日,那个时候的他,目标坚定、充满了斗志。
而在长期的电台监听过程中,慢慢发现其监听对象的谈话很有道理,渐渐的产生了同情心;而随着与未婚妻左蓝的交往,渐渐的对共产党有了一些认识和认同。
但左蓝对他的争取还是失败了,因为他坚信国共到底是一家人,坚信抗日战争打完了就和平了,他的信仰就是他的良心。
直到刺杀成功李海丰,发现戴笠用军队力量,进行无下限的走私,大发国难财时,余则成迷茫了,曾今坚定的认识瞬间土崩瓦解。
于是,他找到了组织,潜伏了下来,开启了惊心动魄的一生。而终其一生,对党的信仰便不曾丝毫动摇过。
然而,反观今日一些人,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早已没有了信仰,有的只是举起拳头宣誓的形式,有的只是谋求个人利益的工具,甚至有的连做人的下限都突破了,且不说做个有利于人民的人,连是不是人都值得商榷。
因为斗争产生信念,又因为信念产生信仰,只有经历腥风血雨的考验,信仰才会愈久而弥坚。
02
哪个上级不喜欢余则成这样的下属,隔着屏幕都能强烈的感受到一部教科书式的职场攻略。
当吴敬中评价余则成,"心重而手不狠,不适合潜伏"时,很多人肯定与我一样讽刺的笑了,因为在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看来,余天生就是一个潜伏者。
镜头太多,很多都回想不过来,但自始自终他面无表情的平静,对悲伤和高兴情绪的把控,一直感染着我,而我最喜欢的,还是一个动作和一段对白。
动作很小,也经常出现,站立或者行走过程中,轻抬手臂、小臂略与地面保持平行,五指自然并拢、伸向前方、上下轻微摆动,再配上一脸严肃而沉静的表情,瞬间控住全场。
就这样一个低调又内敛式的动作,却展现除了强大的力量,与咋咋呼呼的动作比较起来,更显味道十足。
对白发生在抓捕季为民之后,吴站长向毛局长报告之后,夸奖余则成,余则谦虚的说"都是站长运筹帷幄,我只不过顺手牵羊而已"。一句谦虚话,便把主要功劳归给了上级,自己便退到了其次。
而后,吴又感叹季满满两大车的赃物,蔚为壮观;余接过话提到一尊玉座金佛、乃是东汉刘瑜的镇宅之宝,引起吴的极大兴趣;紧接着又说没有登记,路过吴家时顺便送过去了。这一回合,可以说貌似随意,却独具匠心,让吴内心极其感慨,面对这样一个既能立大功、又能办私事,关键是忠诚可靠又低调的部下,怎么不让吴感动。
果然,吴主动提出要为他请功,为他晋升中校;余又是一番感谢。可以说,这两三分钟的对白,把抓季一事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也为余后面晋升副站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反观全局,这样的职场教范还有很多,但综合来看,就是你是那样的有能力,却又是如此的低调而内敛,想不用你都很难。
03
革命的爱情分外浪漫,却也分外珍贵,分外刻骨铭心。
回看全剧,余一共经历了三个女人。一个是让其成长,促进他走向组织的知心爱人左蓝,一个是与他同生共死、共同战斗的革命爱人秋萍,一个是经他拯救、继续战斗的红颜知己晚秋。
当一幕幕镜头走向远处,一个个身影变得模糊,总有几个画面像刻在脑海中一般,总是牵动着内心那根最柔软的弦,想想就心痛,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画面一,左蓝牺牲后,余与其遗体告别,那一瞬间强大的悲痛与强烈的隐忍融在一起。
画面二,与秋萍结成百年之好的晚上,对其列祖列宗的告白,"三无"之婚的革命伉俪。
画面三,得知秋萍遇难的消息,终于把余打倒了,在屋里怎么挣扎也爬不起来。
画面四,与晚秋结婚的当日,也是全剧快要剧终时,余脸上的留下的泪水。
但,最让我感动而感慨的画面,却是秋萍抱着女儿,站在山头上,遥望远方的道路,期望余回家的镜头。让我瞬间感到巨大的悲痛,明明没有希望的等待,却又不能放弃等待,明明没有结果的盼望,却又不能放弃盼望。
只有纠结过的人才懂得这种感受,只有离别过的人才理解这种心情,那一处青山,那一处遥望,那一份无果的等待,终成了我心中最凄美的画面。
余生只有你,余生却等不到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