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户口|长路漫漫(18)

作者: 丢由 | 来源:发表于2018-07-05 23:57 被阅读27次

    自从杨安星换班,他和李叶茴就开始更加形影不离。当然自习室外绯闻四起,两个人毫不在意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李叶茴明白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应用来讽刺,而是一种常人难以到达的境界。

    周末没有课的时候,两个人便在自习室更是长时间相处。

    李叶茴曾经打趣地和杨安星说:“我们在过着猪一样的生活:每天就是吃、学、睡,沤在这自习室慢慢发臭。”

    杨安星拍手赞同。

    杨安星的本地高中备考课程只有英文和数学两个科目,所以他在每个科目上花费的时间都比较多。他常常准备英文剪报,也顺便借给李叶茴做摘抄准备众所周知“恶魔”一般的GP课。可是最近李叶茴已经好几天没有向杨安星借剪报了。

    “我放弃了。”

    “什么!”杨安星目瞪口呆。他做梦也没听到会从李叶茴口中说出这两个字。

    “别惊讶,我只是放弃了GP,还是没有放弃A水准考试的。这是为了大局观。”

    原来最近班上自从来了一位上一届被新国大录取的学长做经验分析,整个班就炸开锅。

    学长姓周,具体名字李叶茴记不清了,只记得对方讲了一口流利的英文。

    周姓学长说:“其实你们可以放弃GP的,太没效率了。如果只是想进国大,那么其实只要数理化三个科目妥妥地拿上A,如果做不到,就算GP拿高分也无济于事。其实作为英文基础薄弱的中国人,花费在GP拿高分的精力真的有可能确保数理化拿三个A。”

    李叶茴听到后很纠结。如果理智来看,她应该“保大不保小”,可是GP于她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个科目:先不讲讲师的生动有趣,如果没有这门课,她不可能成为一个Global Citizen,而是依旧只读圣贤书的井底蛙一枚。

    她将不会知道美国女权主义发展史、印度的种姓制度、伊斯兰教的基督教的爱恨情仇和中国一党专制的优劣--这些真正属于“政治”门科的历史课将她彻底变了一个人。李叶茴时刻感到肩上有了拯救世界的重担。

    每当报纸上显示某国内乱、死伤无数,李叶茴会觉得心痛;她看到河水污染也会揪心、看到叙利亚难民无家可归、偷渡丧命时也会感同身受。从 BBC上读到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后,她花费几个小时追踪新闻,了解罪犯动机,并认真读了几篇犯罪学文章;那一年除了波士顿爆炸案,还z有印尼烧芭排毒饶得新加坡人苦不堪言案,当然最令其震撼的是印度强奸案以及新闻中他们对弱势女性群里的剥削和凌虐。

    李叶茴对奇奇怪怪的国家产生浓厚兴趣,尤其是印度。

    另外,她还养成了每日读报的习惯,以及遇事查询的习惯。这使得她的常识和谈资越来越丰富。大量英文政论不但提升她稀有词汇掌握度还训练她的批判思维。

    GP还教会了她写作以及逻辑的重要性。

    用英文写出道理深刻的“政治类文章”其实当掌握一定单词量后还算简单,不过是用最普华务实的单词。

    当然GP老师Mr.Tan也不主张大家用高难度词汇进行挑战:“你们只要用准确的单词...哪怕再简单,清楚明白地说好你们想讲的例子,就可以了。如果你们用错单词,文不达意,将会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李叶茴明白这种可怕。她曾经尝试着强行翻译各种高难度中国成语,希望为自己的文章添砖加完,但是结局都是把“怎么老是你”翻译成“How old are you”,惊得Mr.Tan多次目瞪口呆,大叹自己要折寿。

    所以自那之后,她便注重精准用词,即便写中文也不会乱用词汇,尽量本着学究态度生活。

    除此之外,Mr.Tan对于文章逻辑的执着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每个人的每篇文章都会被逐字逐句检查,而且每一句逻辑都要和上一句对称,且绝不能用废话凑字数,更不要提随便抒发一下情感、加深一下印象。

    又要用词精准,又要语法正确,还要逻辑缜密得滴水不漏,所以哪怕一个简单段落都需要学生花上大段时间去准备。不过拼命挤出一段自认为立意深刻的话后还是会被Mr.Tan要求回炉重造。

    大段的时间被放在文章改写上,更大段时间被放在资料收集上:剪报、读新闻、好句摘抄...相比于在国内打好基础的数理化,GP对于这群中国学生而言是个彻彻底底的大魔王。

    学校为了让那些GP一定不会过的同学有个能拿出手的英文成绩,还特地安排了雅思课程作为备胎。

    这门课的有趣程度不容置疑,但是痛苦程度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如果让李叶茴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折磨”。

    可是不能轻易放弃。Mr.Tan一再强调这门课的重要性:“不懂得思辨,你就没有灵魂。所有课的学习方式都是为了准备考试,大量背诵就可以搞定。可是哪怕你忘记这些日子你积攒的所有资料,哪怕连英文单词都忘得一干二净,你还是可以通过在这门课上所养成的思维模式深入地了解这个世界、参与到人类世界的进程中去。”

    为了让大家更加努力,Mr.Tan看透了中国学生的心理:“就算其他科目分数拿得再精彩,如果这门课不过或者低分那国大依旧与你无缘。”

    大家都怕得要死,丝毫不敢懈怠。虽然对此课爱得深沉,可是李叶茴也愁自己为反复修改文章所付出的时间。这过程不像写题,一道道地可以计数,这种隐形好处,比如“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无法计算或衡量的。再加之高要求Mr.Tan的吹毛求疵,让大家都觉得自己没有丝毫进步--考试能力的进步。

    现在有了前人打的包票,班上一半人都决定放手。另一半人--包括李叶茴--还是坚挺着,因为他们难以忘记这门课在最初给他们带来的新鲜视野和热血沸腾的感觉。他们想做有思想的芦苇,所以还在继续。--或许奇迹会发生?

    可是A水准考试倒计时开始了。此时此刻每个人的时间都变得异常珍贵,就连徐钱都开始争分夺秒。猛地一下提高学习效率让他身体产生不适,于是他开始爆痘、盗汗、浮肿,本来就肥胖的身体看着更加白胖,曾经穿的凉鞋都挤不进去了,在肥大的脚上勒出一条条的红痕。

    李叶茴花了很多时间去纠结应不应该放弃:一面是现实,一面是情怀--这场景和A水准转班抉择初期地相像。

    Mr.Tan对于学长的言论十分不满,毕竟这使得本来就不擅长发表政见的这群中国学生--“石头”是他给大家起的绰号--更加沉默寡言。课堂上一些人开始和选择自学的李叶茴一样把头埋在桌下,看着别的科目的复习材料;有些人干脆呼呼大睡为下一节课养精蓄锐。

    越是到这种时刻,大家就越明白李叶茴一开始拒绝社交的原因:既然早晚要各奔东西,现在创造的不过是未来可能会悔恨的日子。只有留下来才是硬道理。

    李叶茴的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写了很多的决策考量。她抚摸着自己的摘抄本,回想着最初的激情--就像初生的婴儿好奇地张望这五彩斑斓的世界一样。

    每天早上六点她会拉着自己的拉杆箱书包急冲冲地绕过别人堆放在校门口的食堂材料:各种蔬菜;然后一屁股冲进教室,一边看报纸一遍吃早饭。用膳完毕,便开始动手进行摘抄剪报,好像在做什么大工程。

    她花费很多时间在上面,就好像从种子开始培养一颗树苗。要放弃吗?

    那段时间李叶茴又开始上网胡乱查询,希望有一些她没想过的论据帮助她做出决定。那段时间她学会“沉没成本”这个概念,开始逐渐恢复理智、消灭情怀、衡量利弊。

    不过她又看到自己最初来新加坡时日记本上写的:“...只要努力就可以一个都不能少...”于是又信心大增,觉得奋斗可以创造奇迹。

    辗转反侧间,她偷偷联系上周学长,得到对方对自己言论负全责的笃定答复,心中更加挣扎。当初因为情怀,她选择改变现状;如今因为现实她决定安于现状--这本是颠覆自我的对比,李叶茴对自身变化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决定先大局为重,考试结束后再花时间进行个人剖析。

    她告诉自己,如果两节课后的随堂测试没有达到40%的及格分,她就真的要放弃了。结果她的分数刚刚卡在40%,这让她又是一番纠结。再加之Mr.Tan一直游说其他老师齐心协力让这帮“石头”回心转意,所以天天被所有科目老师炮轰的李叶茴在十字路口不住徘徊。

    决定彻底放弃还是因为现实吧。眼见自己梦想成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李叶茴突然畏手畏脚。她才发现自己是彻彻底底的“宁可当鸡头,不可当凤尾”的心态:只为大利冒险,不为小利折腰,凡事做到七八分就心满意足了。

    原来她还不是彻底的一根筋。

    不过她也暗下决心,自己绝不要回归那种无知无畏的愚蠢状态,A水准考试结束后一定要重新拾回阅读时事的好习惯,哪怕考不上国大、通过复读上了二本院校,也要终身关注时事、且不可再因懒惰和无知与世界相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户口|长路漫漫(1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ay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