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古代文化
面对死亡,诗人是啥态度(五)

面对死亡,诗人是啥态度(五)

作者: 88cd0b23be22 | 来源:发表于2017-10-05 21:12 被阅读48次

    五、心灰意冷,麻木死亡

    唐伯虎(1470-1524),明代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自幼聪明伶俐,熟读四书五经,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一不能。诗、书、画并称“三绝”,诗文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家”。

    你心目中的唐伯虎可能是这样的:

    时时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闲来没事再点个秋香、做个新郎啥的。

    《桃花坞歌》更是唐伯虎的一张名片: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趣,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看破官场、归隐园田、潇洒自在、乐似神仙,这首诗也成了后代失意士大夫们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

    然而,唐伯虎的真实生活,以及他的精神世界,远没有他诗中表现得那么闲适、惬意,恰恰相反,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

    1485 年,16岁。参加秀才考试,获得得第一名,轰动整个苏州府。少年一举成名,锦秀前程无限。

    1488年,19岁。娶徐廷瑞的次女徐氏为妻,幸福的生活已经招手。

    1491年,22岁。发小刘嘉德(长唐伯虎2岁)去世,为其作墓志铭。

    1493年,24岁。启蒙老师沈隐君去世,为其撰写墓碣文。

    1494年,25岁。父亲病逝,接着母亲因悲痛过度去世。之后一两年妻子因难产母子双亡,妹妹(唐伯虎有一弟一妹)出嫁后自杀。唐伯虎家境也开始衰落,难免心灰意冷,颓废度日。幸有好友祝枝山的规劝,开始潜心读书准备科考。

    1495年,26岁。为许天锡之妻高氏作墓志铭。数年间屡遭变故,此时头上已生白发,不仅感慨万千,写下了《白发》诗:

    清朝揽明镜,元首有华丝。

    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

    忧思固逾度,荣卫岂及衰?

    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

    凉风中夜发,皓月经天驰。

    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

    1497年,28岁。生活的挫折显然已经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在录科考试期间因宿妓喝酒被落榜。多亏苏州知府曹凤爱惜人才,为他求情,才勉强被录于榜末。

    1498年,29岁。应天府乡试第一,中了解元。之后又迎娶何氏,幸福似乎又开始眷顾他。

    1499年,30岁。与徐经入京参加会试,因牵连徐经科举舞弊案被下狱。

    1500年,31岁,被罢黜为浙江当小吏,深以为耻不去就职,又觉得没有脸面回家,于是开始游山玩水排遣苦闷。游荡一年多,走遍浙、皖、湘、鄂、闽、赣等地。

    1502年,33岁,银子花光后回家。妻子何氏(本就是爱慕虚荣之辈,而唐伯虎又失了前程)早已离他而去。唐伯虎大病一场,性情也为之大变,开始放浪形骸,狎妓聚饮,纵情酒色以自娱。

    1505年,36岁,娶了青楼红颜知己沈九娘为妻,又借钱在苏州金阊门外桃花坞筑屋,取名桃花庵。生活过得很是凄惨,柴米都成问题,幸亏沈九娘苦力支撑。但沈九娘因操劳过度病倒,并于1512年病逝,唐伯虎倍受打击。

    曾有无名氏做诗: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般般皆交付,柴米油盐酱醋茶。

    感慨于自己的处境,唐伯虎在大年之夜也留下一首《除夕口占》: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幕清闲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1514年,45岁,被宁王朱宸濠重金聘请到南昌作幕僚。好在唐伯虎及时发现了宁王有不臣之心,于是假装疯癫,好容易才得以脱身(后来宁王起兵叛乱被王阳明平定,唐伯虎幸免杀身之祸)。

    从南昌回来后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卖钱,生活艰难,靠好友祝枝山、文徵明接济度日。好友、书法家王宠也常常给予帮助,后来,其子王阳娶了他唯一的女儿桃笙(沈九娘所生)。九娘和桃笙是唐伯虎晚年难得的精神慰藉。

    1523年,54岁,这年秋天,受老师王鏊邀请出去散心,在王鏊家欣赏苏东坡的书画真迹,当他读到《满庭芳》中的“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时,联想到自己坎坷的前半生,不觉感慨万千、悲从中来。回家后,忧郁成疾。

    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几十年的人生画卷一幕幕展现在眼前。作为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笔下的的画面五颜六色、异彩纷呈、美不胜收,但自己人生之画却是满卷皆灰,挫折、坎坷、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世态凄凉……亮丽的色彩只是一些零星的点缀罢了。

    都已经看透了,习惯了,麻木了。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不害怕死亡,不期待来生。死亡又能如何呢?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所谓死亡,也许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居住而已,也许是另外一个桃花坞吧:

    生在阳间有散场,

    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

    只当飘流在异乡。

    ——唐伯虎《临终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对死亡,诗人是啥态度(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bk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