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746881/ff18c541d42c7b2f.jpg)
忠诚、贪婪、自私....都是人性。圣人非人,纯良不过是个假设。世界上的善、恶之分都是相对而已。亲情、友情、爱情如果你非要拿一把尺子去衡量,非要去用假定的结果去试探,答案多半会不如人意。
一对年 轻的夫妇感情很好,但妻子仍不放心丈夫的忠诚度,于是让自己的闺蜜出马,考验丈夫是否花心。考验的结果,闺蜜和丈夫睡在一张了床上,两夫妻分道扬镳。
池莉小说《来来往往》中,林珠轻描淡写的送了康伟业一只玉佩,偶然一次鉴定康伟业才知道是老坑玉,非常珍贵,价值一万刀以上。康伟业顿时觉得自己遇到了一生的挚爱,你看他用价格仗量爱情,因为他是商人。当然在后来不断的丈量,得到和失去的徘徊中,最终他失去了林珠。在往后的来来往往中只有情感交易,再也没有了爱上的能力。
丹麦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芬森,晚年想培养一个接班人。在众多候选人当中他选中了年轻医生哈里,但芬森担心哈里过于年轻在以后的枯燥研究中难以长期坚守。这时芬森的助理建议芬森:找自己的朋友假意高薪聘请哈里,看他会不会动心。
这个建议被芬森拒绝了,他说:永远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俯瞰别人,也永远不要去考验人性。哈里出身于贫民家庭,怎么会对金钱没有渴望。如果我们一方面出高薪去考验他,一方面又希望他拒绝,那无异于要求他是一位圣人…
最终,哈里做了芬森的弟子,成了一位非常有成就的医学家。后来哈里得知恩师拒绝考验他的故事,禁不住老泪纵横,他说:“假如当年老师以利益做诱饵考验我的人性,我一定会掉入那个陷井,因为当时我的母亲得了重病,我的弟妹都还小,需要我供他们上学。我正需要金钱解决家庭面临的困境。如果那样,就不会有我现在的成就…
《人民的名义》中省委副书记高育良,本来精于为官之道,官场半生兢兢邺邺,小心翼翼的爱惜自己的羽毛。却没有禁得住情感诱惑,最后身陷囹圄。如果没有奸商处心积虑投其所好,高育良或许也是一个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清官。
可惜,世界不相信如果,一次考验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对一个嗜吃者端出美食,让一个美女对一个壮年男子频送秋波。结果可想而知,因为人之常情,“食色、性也”.
有句老话:“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自私和贪婪是人的本性,社会生活中只有靠制度把自私和贪婪限定在合理范围,道德考验能解决一时解决不了一世。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所以和谐社会需要的是科学合理的社会制度,而不是依靠道德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