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拎着大包小包进入电梯按下-1之后我就打开手机翻看简书,电梯慢慢的一层一层的往下降,停下一开门我就本能的往外走,但对面的一妈妈和一宝宝正要往里进,我抬头一看才发现刚到4楼,又退进电梯等着她们进来。还没等我站好就听见妈妈厉声斥责:“干什么的还不赶紧进来!”我惊诧的抬头看了看她俩,发现这个背着小书包貌似去幼儿园的小朋友低着头默不吭声的走进了电梯,左手拿着一只红色的小恐龙玩具,右手食指放在嘴里咬着,背过身去面向电梯门的瞬间,我被一声斥责声再次惊的抬头,妈妈抬手啪的一声打在孩子的放在嘴里的手上,呵斥道:“说一百遍了别把手放嘴里!你耳聋?!”我看不到孩子的表情,只见他低垂的脑袋一直看地上,一楼很快就到了,当他们走出电梯的时候,我感觉自己那颗紧张的心才微微放松一些,但整个人都压抑的不好了!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低垂的脑袋默不作声的样子是不是在经历这些呵斥时从来都是这样,但当我看到那个小小的背影时,心疼的感觉布满全身的每个毛孔,可怜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个天真可爱的天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寻找安全感和被爱的感觉。
我想,他可能处于安全感缺失的阶段。当妈妈不定时的在身边大声呵斥的时候,孩子害怕的情绪一度得不到排解,外求满足不了的时候就会选择内求,选择用含手指或咬指甲缓解焦虑和不安;不仅如此,长时间的多频次的生活在这种状态下,会容易产生免疫力,不在在意这种情绪下的人是什么心情,因为孩子自觉的封闭了沟通交流的大门,把自己关进里面,假装听不到也不回应,长此以往,可想而知被封闭的心再重新被打开有多么困难!
我想,他可能会损失自尊和自信。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是在孩童时期就需要给孩子培养的一项能力,但妈妈毫无顾忌的在电梯里对孩子大声斥责时,孩子的自尊心也一度受损,我想他一定希望妈妈爱他表扬他,可妈妈的斥责让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么笨的人,长此以往,一种想法就会根深蒂固的存在脑中,影响一辈子;
我想,他更希望妈妈用温柔而坚定的爱来纠正他、鼓励他。吸手指头不好、磨蹭也不好,可是小小的娃娃如何能够知道该怎么做呢?而此时作为妈妈,如果能和宝宝一起想办法温柔的倾听孩子的想法时,相信也会激发孩子更多的灵感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也许一个游戏,一个故事、一段对话都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放弃她的手指头!再看妈妈的一个一个的“不许”“不要”都让孩子迷惑,人的大脑自动过滤掉“不”字的功能太强大了,这也就是很多家长说的“越不让干什么就越干什么”的道理,家长们要做的是:希望孩子做什么就告诉孩子干什么,明确指令才能使命必达!
所有的父母都有一个伟大的使命,他们是唯一能够和必须拯救自己孩子的人,因为他们具有社会中组织起来的力量,并能在共同生活的实践中采取行动。他们必须意识到自然界托付给他们使命的意义。我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掌握着人类的未来,希望我们珍惜自己手中的权力,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本来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