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城市故事哲思国学与传统文化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解读1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解读1

作者: 小傻_e54a | 来源:发表于2019-06-24 06:29 被阅读0次

最近听了一些佛学的书?(《金刚经》,《佛子行》,《当和尚遇到钻石》,《通过佛法看世界》)发现佛法是相当有智慧的,他能从很多哲学层面给你解答很多问题,让你对苦恼的事情豁然开朗。

          比如,我们很多人应为努力而没有结果,就比较难过,放不下,佛法中说:“在因上努力,在果上随缘。”  很多朋友也因为,事业不成功,家庭不幸福,佛法中说这些都是“无常”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有出现就有消失,有幸福就有快乐,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有一本书叫《为什么佛学是真的》,是个美国人的书籍。

        这本书从科学的角度来阐述佛法,去除了一些超自然的东西,没有六道轮回,把佛陀当成了一个觉悟了的哲学家。

        你可能会好奇,一个美国人要学佛学?其实,佛学在美国也很流行,很多人在学佛,甚至形成了一套西方的佛学体系。

       

          书里讲到很多现代科学的证据,来说明佛陀的相关说法是对的。

          本书总共讲了三部分,“苦”,“冥想”,“色即是空”。

          先看看第一部分,“苦”从何来?“苦”是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当年,释迦摩尼就是因为看了“生,老,病,死”四种“苦”之后,才决定修行的。

         

          作者认为”苦”就是不满足,有人考证最早佛教原典中的“苦”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不满足”。

          作者从心理学和进化学的角度解释这个道理,人活着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基因。为了传播基因,我们就要作各种事情,吃饭,生孩子,竞争,获得声望。但人毕竟是有思想的生物,也许人想看看大自然,享受岁月静好,对传播基因没有兴趣怎么办?

          所以作者赖说自然选择给我们心里做了个三个设定。

          第一,完成传播基因相关的事情,获得快乐,比如吃饭和谈恋爱,生孩子让人愉悦。

        第二, 快乐是短暂的,它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做一次,就能持续快乐,就没有第二次了,所以自然选择希望我们重复做一些事情。

        第三,对于前面两个事实,大脑专注于第一点,而忽略第二点,如果大脑意识到“快乐是短暂的”它可能就会放弃追求快乐,怀疑人生。

        简单点说,就是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快不快乐,只是为了快乐当作诱饵,来使我们完成基因传播的目标。

        从基因上说这是好事情,但是从个人来说,这个局面很可悲,人的一生永远在追求,偶尔得到了,也只是短暂的快乐。

          现在有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个机制,给猴子几滴果汁,科学家观察猴子会分泌多巴胺,就说明猴子大脑正在经历快乐,但是试验重复多次以后,猴子就掌握规律了,他知道灯一亮就会有果汁,科学家发现,灯亮以后,果汁还没有给到猴子,猴子大脑就已经在分泌多巴胺,对果汁的“预期”,变成了猴子的快乐,最后,亮灯导致猴子分泌的多巴胺越来越多,而果汁带来的多巴胺越来越少。似乎猴子的快乐都在对果汁的预期之中,正真喝到果汁,反而不怎么快乐。

        人难道不也这样吗?在某个事情之前,我们会觉得会很快乐,可是真正做了以后,又感觉到空虚。这就是苦,你永远都不会真正满足。所谓快乐,其实是个错觉。

        从进化心里学角度来说,人的各种情绪其实是自然选择对我们思想的编码,让我们能对外部环境作出一个“好坏”判断。如果对基因传播有利,你会感到快乐,如果对基因传播有害,你就感到痛苦,下次就不做了。

          而这些编码是可能出错的。

          比如第一种错误?环境变了,编码没有变,比如我们看到甜的,高脂肪的食物会特别想吃,这个情绪在过去食物匮乏的时代是让我们摄入更多的营养,对身体有利。可是现在呢?吃那么多高脂高糖的食物只会损害身体。

   

        比如第二种错误叫作“假阳性”。 原始人在野外行走,他听见草丛里有声音,你说他该怎么反应?这个声音99%可能性是风吹的,但是也有1%可能是一只老虎,原始人会忽略小概率事件,继续往前走吗?当然不会,他的正确反应,不管什么东西,先跑为上。

          这个风吹草动害怕的情绪在原始社会很管用,但是放到今天就导致我们的各种焦虑,原始社会大家都是熟人,你给人印象非常重要,被人看不起很难受。但今天我们更多是面对陌生人,其实大多数人根本不在乎你是什么人,可是我们仍然特别关注自己给别人的印象。

        我们种种情绪中错觉实在是太多了,我们以为能得到快乐,其实快乐非常短暂。我们对糖有感情,但是糖吃多了对我们有害。我们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其实都是瞎担心,所以佛说,人生充满了苦。而烦恼都是虚幻的东西。

      进化设定我们的快乐必须是短暂的,因此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而这就是人生的“苦”。同时,进化设定我们各种情绪并不能反映真实世界,所以烦恼是“空”的。

      这就是作者从心里学角度对“苦”和“烦恼”的解释,这就是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

        既然“烦恼”和“苦”都是自然选择机制给我们的幻觉,我们该如何应对,或者如何摆脱呢? 请关注公众号听第二部分解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佛学是真的》解读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bg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