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随笔散文读书让生活美好
《周易》里的易象和意象理论

《周易》里的易象和意象理论

作者: 寻虎 | 来源:发表于2020-03-09 23:48 被阅读0次

    《周易》里的易象和意象理论

    易经是中国文化源头,涉及了形而上学和美学等, 论及“以象制器”的思想 。以象制器,在于人们能通过物象直观而产生创造性的目的表象,支配、调节人的外部实践活动,将这一表象转化为现实的物质产品,感性直观进行创造发明,将自然形式加工成符合人类需要的宜人形式,这是实践的常规常理,我们今天将它归结为创造性想象的伟大功能。

    《周易》的易象,我们可以看到,易象虽来自物象,是圣人“观物”的结果,但它包含着人类的种种意向,因而易象是名副其实的“意象”,只不过《周易》将人类的意向,假托于“圣人”名下,变作了“圣人之意”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又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非但易象即是“意象”,《周易》言及的种种物象,实际上也是“意象”。物象包含在易象之中,易象用于占卜、致知、制器,又得返回对有关物象作直观体悟,所以这样的物象,虽来自对外物的模拟,却有着超模拟的伦理、认知、实践等多方面的价值意义。换言之,这样的物象,也具有意向性,成为事实上的“意象”了。

    《周易》从举“意象”二字,所谈却处处关涉意象。

    确立意象在整个文化创造中的中心地位,是《周易》一大功绩。它鲜明地体现着我国传统文化重直观、重感悟的特色。这一特色,既渊源于古老的原始文化,又天然地通向审美。

    “易象虽包‘六艺’,与《诗》之比兴,尤为表里。”(《文史通义·易教下》)。

    易象,完全可以视为准审美性质的意象,是后世审美意象的滥觞。

    《周易》的意象理论,予后世以深远影响。

    《乐记》引《易》入乐,铸成“乐象”,第一次将意象的概念引入音乐审美领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周易》里的易象和意象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hs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