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感觉统合教育
给失明50多年的人复明,他还能用眼睛感受世界吗?

给失明50多年的人复明,他还能用眼睛感受世界吗?

作者: 惠心千爱智慧 | 来源:发表于2019-05-24 22:55 被阅读0次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看到和看见",讲述的是有一本书叫做《火星上的人类学家》。这本书非常有意思,作者是一位脑神经外科医生,讲了他所遇到过的很多病例,其中有一个给作者的印象特别深。看了作者写的这个案例,因为学习过感觉统合知识,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案例。

这个病例是一位一岁左右就失明的盲人,几乎相当于先天失明了。这位盲人遇到这个医生的时候,已经五十来岁了,一辈子都是这么过来的,早就适应了依靠触觉和听觉的生活方式。

结果,医生给他检查了一下,发现他的眼睛事实上各方面都挺好,就是有一个小问题导致失明,用一个简单的小手术就能够让他再看见。之后的手术很成功,这位盲人果然复明了,但是后续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他能“看到”,但却无法“看见”。这话听起来很奇怪,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外部世界的各种色彩都能进到他的眼睛里了,但是他却无法辨认出任何东西。

我们正常人看世界,实际上看的是进入到眼中的各种光线、色彩,然后我们的大脑懂得如何去把这些混杂、交织在一起的光线和色彩整理出秩序,区分出前景和背景,于是我们就能辩认出来外部世界的各种东西,这就算我们能够“看见”了。

但是对这位复明的人来说,进到他眼睛里的,只是混杂在一块的各种杂乱无章的色彩而已。从中无法感到任何秩序、任何意义,他的大脑不知道该如何整理这些涌入眼中的色彩。

于是,他就能“看到”,却无法“看见”。

曾经有人把他领到一个车床前面,告诉他这是一个车床,都是干嘛用的。说了半天,他瞪大了眼睛,还是啥也看不见。直到他闭着眼睛,上前把整个车床摸了一遍,再退后回来,说,“嗯,这回我能看见车床了。”

因为他摸了一遍之后,脑子里就已经把各种触觉整合出一个完整的形状了。也就是,有了个蓝图了,然后再用这个蓝图来对应着整合进入到眼睛里的各种色彩。虽然很可能不大顺畅,但好歹也算有整合的办法了,这之后他才能够理解这些视觉刺激,才能“看见”。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见感觉统合发展的四个层次以及视觉发展的过程。

人类的感觉统合发展分为四层。

第一层是生存能力的统合。从胎儿时期开始,随着胎儿身体的成长逐步被发展岀来。生存能力的统合包括生命中枢的各项功能发展与统合,例如:体温、呼吸、脉搏、体液浓度等的调节与控制,吸吮能力的发展,感觉接收架构的建立。

第二层是视觉、听觉和语言能力的统合,大概出现在一岁左右。

第三层是肢体协调能力和运动计划能力的统合,大约出现在孩子两岁的时候,会持续到6岁。

第四层是性格、情操、感情、价值观等的统合。

感觉统合发展就像盖楼房一样,基础不稳,楼就盖不高。在人类视觉系统和听觉系统发展过程中,孩子通过"看见"来标示各人事物的外观,通过"听见"来认识各人事物的特质与名称(说法),通过"感觉"(触觉)来确认各人事物的物质属性。

这位一岁左右失明的盲人,在感觉统合发展的第二层视、听、语言能力统合中出现了问题,他失明了,他无法通过"看见"来标示各人事物的外观,那么他的视觉就沒有办法发展。

因为人们的视觉发展过程是从看见亮光到看清颜色、看懂轮廓、可以看远看近、追视、有了空间感,视听统合之后概念建立,再通过视觉与前庭觉的统合之后可以专注看,然后是层次分明、看过不忘,最后通过视觉、前庭觉与本体觉统合形成空间活动能力。

因此这位一岁左右失明的盲人,失明之后视觉刺激是没有的,没办法收集各种关于明暗、颜色、形状、大小等外界信息,无法看见各人事物的外观,留存在身体里的感觉经验几乎没有。

因此复明之后即使看到了,因为身体里没有可对照的感觉经验,也就无法看见。

后来复明之后,眼睛能看到机床的外观,也听到了别人说机床的用途,大脑神经网络还是无法整合出机床是什么东西。

直到他闭上眼睛把车床摸了一遍,通过触觉细胞建立了眼睛的感觉通路,有了具体的感觉经验之后,经过视觉、听觉、触觉三方信息整合才真正"看见"车床。

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充足的具体的感觉经验才能够产生抽象思维。身体是学习工具,具体的感觉经验形成自我认知,6岁前打造好身体这个学习工具,认知能力才能真正产生。

现在很多的父母在6岁前不断地给孩子灌输静态知识,却没有让孩子的身体动起来去储存各种感觉经验。

孩子虽然记忆力很好,身体的各项能力却没有发展起来。孩子听了,记住了,背会了,然而记忆力不是能力,他不具备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不会转化。

例如:在学习科学原理和知识时,如果没有良好的感觉统合能力,没有丰富的感觉经验。

当课堂上这些知识和原理通过视觉和听觉进入到大脑时,孩子的大脑就抓取不到可以对照的材料(之前没有储存到相关的感觉经验),当下就很难理解和吸收,学习就会慢了好几拍,甚至始终无法真正明白,只能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东西,将来是无法成为可以应用的能力的。

不仅是科学方面的学习是如此,在语文、社会方面的学习也是如此的。

如果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储存足够的感觉经验,例如:喜悦、忧伤、满足、缺憾、着急、如释重负⋯⋯,那么在语文的理解和应用上,能力也会差一大截,因为孩子们"没感觉",不能真正明白这些文字的意义和细微差别,当然也无法感受这些文字所代表的感觉(情)。

当某个特殊感情的情景出现时,孩子会很难理解他人的情绪,也很难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就会成为他人眼中"奇怪的人"。

我自己曾经就是"奇怪的人"中的一员。

三年前学习爱与幸福"智慧家长"课程之后,坚持写内观滋长表时发现每次写这件事你当下的感受是什么?我都是写"不知道",那时候才发现我原来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感受?伤心、害怕、失望、愤怒、快乐、开心、幸福等等是什么样的感觉?但自己为什么会没有感受呢?

我一直不知道。直到我学习感觉统合知识,上了测评师课程之后我才明白,没感觉就沒感情,当然也就沒感受。脑海里浮现了许多的往事,突然间明白了自己很多不解的反应。

与朋友看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一路上朋友聊自己的感受,自己完全看不懂讲什么。

即使朋友讲得很投入,自己没有任何感觉;

同事讲笑话,大家都笑起来了,自己沒感觉,想不通为什么好笑;

有时候看着弟弟妹妹和父母聊天,聊得那么开心,自己在边上老觉得不知道该说什么,似乎有一层薄薄的布隔着,却不知道为什么;

养育女儿的过程中也是如此,没有过多的情感,很理性,曾经女儿说过"妈妈是冷血动物"⋯⋯

虽然很多的事情当时自己并没有表现出来,内心却是知道自己有不一样的。幸运的是有了感觉刺激之后让我慢慢开始有了感觉,有了感受,慢慢地能感受到别人的感受,虽然有些时候后知后觉。

曾经的经历让我了解感觉统合对人一生命运的影响,希望通过分享让大家知道在孩子感觉统合发展时期内(0-6岁是重要发展期,7-12岁是调整关键期),一定要尽可能地主动提供孩子安全、丰富的环境刺激,给予爱与尊重的满足,帮助孩子发展出一个精密又丰富的大脑与身体,让他们在未来可以创造自己的生活环境,主导自己的生命发展。

这是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

作者:张厦萍 ——来自湛江惠心千爱智慧中心

相关文章

  • 给失明50多年的人复明,他还能用眼睛感受世界吗?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看到和看见",讲述的是有一本书叫做《火星上的人类学家》。这本书非常有意思,作者是一位脑神经外科...

  • 荒诞 | 复明

    有的人失明了却看得见。有的人复明了仍看不见。你是复明者,还是失明者? 1) 陈进睁开双眼,眼前一片光亮。 阳光透过...

  • 星星告诉你47

    “没事,就是我昨晚看了一部小说,里面的男主突然失明了,然后他和女主中间有很多年都失去联系,后来他通过种种努力复明了...

  • 《失而复》其一

    失交 失明 失真心 复交 复明 难复心

  • 光明的传递

    后山坡上的小男孩,他先天失明,无法用眼睛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他的特殊,让他身边没有一个伙伴,受到了很多人的嘲讽,他...

  • 一个春天

    真的奇怪,在我这二十多年的人生里,好像头一次感受到春天,我走在路上,同花草打招呼,放佛我是一个眼睛复明刚开...

  • 知识有出处,用量需严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1岁就失明的人在50岁的时候动手术复明了。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但是后续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 李氏砭法—砭治失明(老爸失明历险记)

    患者:我的72岁老爸。 病史:眼睛突然失明,他外面的世界一片漆黑,偶尔还说胡话。 过程:从最初的右眼失明,到刮痧期...

  • 祭外婆

    多年以来,失明的外婆 常常用失明的眼睛,注视着身周的世界 时间久了,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就有了 外婆的生命。你看...

  • 看世界的时候 - -

    他生下来就是个失明的人,开始父母还抱着能治好的,希望把他留下来,可是当他们听医生说最好他的眼睛最起码要花五万块,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失明50多年的人复明,他还能用眼睛感受世界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so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