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桑榆琐记谈天说地散文特辑
想讲身边的故事,却遇到各种问题

想讲身边的故事,却遇到各种问题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23-12-17 19:55 被阅读0次

要说好大至兰溪小到自己身边的故事,总有几个绕不过的话题。久远历史,大浪淘沙,知识陈旧,思维传统,面对这些话题,我会常常无语。

1——兰溪 “三河戍”究竟在哪里?

这个“三河戍”啊,就像心中的块垒,总是想弃之却不去。三河戍,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个军事管制区,或者说是一个军事堡垒。

说起兰溪市建县史,都会背上一句,自唐咸亨五年(公元674)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除此之外,本地文史爱好者写类似文章时,则喜欢引用这样一句:在唐咸亨五年或者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析金华县西三河戍地建兰溪县,属婺州。我想引用某群对我《阅读兰溪》一文引发讨论的一段话来说明地方史(志)研究的无奈。

蔡予新(兰溪市文史文献研究会会长):唐设兰溪县的时候,最初的县治不在目前的老城地块,这是我一向来的观点。兰溪三江口一直在"漂移",几千年内,居无定所。横山也不是仅一座,杨万里写的横山塔可能真的不在今日的兰阴山上。这是我许多年前的观点。

陈水河:大江掀浪淘沙,把“三河戍”都淘到了地底下。

蔡予新:其实,不要纠结“三河戍”究竟在哪里,允许它不在兰溪(地盘)。

陈水河:也对,更有想象的空间。

蔡予新:这也是历史。

通洲桥(范国梁先生提供)

2——梅江“通洲桥”为何要建得高高大大?

如果说它只行使一般的交通职能,那就建一座跨梅溪的青石桥就是。通洲桥,最早是一座木桥,后建石桥,又装饰成廊桥。梅江的先贤们、建桥的董事们,为何要建这么一座高高大大的廊桥?出于怎样一个目的?仅仅是为了永固吗?没有建筑美学方面的考虑?我曾写了一篇长文《其境其物其人其文:一本待字闺中正在打开心灵的书》,就是想解答这个高而大的问题,也想把此文收入自个儿策划的丛书《通洲桥散文集》和个人散文集《兰地儿,蓝地儿》,但总还觉得自己说不出其中一个所以然,只能望桥兴叹。

陈水河整理于2023年12月18日晚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讲身边的故事,却遇到各种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wngdtx.html